分享

罗锦鳞:最有地方性就最有全国性,最有民族性就最有国际性

 戏剧传媒 2020-07-12

一、导演必须具备鲜明的体裁感。地方戏是戏曲艺术中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样式,因此导演必须对所排的地方戏的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把握好导演构思和艺术处理。

地方戏具有戏曲艺术共同的美学和表演特点:以歌舞演故事,虚拟、象征、写意、唱念做打综合性的表演......各剧种的主要的区别,是音乐和唱腔、语言和念白上,表演程式也是大同小异,要求标准有所不同而已。

中国戏曲统计有370多种,是以地方戏为多数。发展地方戏是戏曲艺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导演艺术不可回避的问题。

导演在构思和艺术处理上,能否发挥地方戏各自的特色,是地方戏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专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好的安排。

我本人带所导演的剧目,20次以上走出国门,对此深有体会和感触。我希望中国观众看到的是创新和改革的剧种,外国观众看到的是中国的戏曲。戏曲必须改革,但绝不可改掉“姓”,各剧种有自己的“姓”,即自己人的个性。个性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我认为“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

二、几十年来,我先后接触过的地方戏有河北梆子、河南曲剧、川剧、评剧、庐剧、京剧、吕剧、河北老调、黄梅戏、藏剧等。我深深体会到它们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的特色的。所以每当我要创作地方戏时,我首先要学习这个剧种的历史、音乐、表演风格......观看它们的演出,接触演员......

我体会:

1、首先抓好音乐创作,其中,保持剧种音乐特色是前提,在此前提下再创造和发展。必须让观众听起来是这个剧种的音乐风格。

如河北梆子《美狄亚》,当剧本完成后,就是音乐和唱腔问题,编剧作曲姬君超是一个人,对内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们的创作原则是“必须是河北梆子的音乐,但必须解决过于剌耳过强的问题,有利于北京和外国观众接受。因此,因此在保持河北梆子的曲调上,对有些音阶旋律可进行加工,并要适合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色。

2、河北梆子除唱腔外,身段形体动作与京剧无异。所以技导组了解演员的功底,设计时就比较容易。根据“传统戏式”、“新编历史剧式”和“希腊服装和生活形态式”的不同要求来安排身段和技巧......

3、充分发挥剧种特长,挖掘演员特长,运用在戏中。如先知等。

4、借鉴兄弟艺术手段丰本剧种的表现力,但必须强调一个“化”字,即化在自己的剧种中。不能产生不协调的效果。

5、对服装、舞台美术、灯光、音效运用必须符合剧种特点,和戏曲美学原则。虚拟、象征和写意......

6、地方戏来自各地,历史长短也不同,在艺术上比几大剧种开放,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处理,不保守。

7、另外我以为戏曲的表演的行当,程式都是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和发展。我主张“要行当,又不受行当限制,行当要为人物服务,为剧情服务”。同样程式也一样“要程式,又不受程式限制”。摆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8、除导上述几点外,导演必须注意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和情感是重要的任务;渲染主题和深化、拓展主题和思想是一部戏的重中之重;把握全剧的节奏气氛,调动观众的观剧情绪也不可忽视;所有参与演出的各门艺术间的和谐统一,即“一颗菜”精神必须把牢;根据剧本的体裁不同,导演要做到“量体裁衣”让体裁和风格鲜明......

三、导演艺术在我国戏曲艺术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条件。因此,培养导演队伍和导演自身的提高就成了当务之急!





罗锦鳞: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导演艺术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