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006条:谁说伤寒论不能治温病?

 公众号医经 2020-07-12

00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第六条,讲的是温病。

很多人说,伤寒论不治温病,只能治伤寒,这很显然是没读过伤寒。后世的医学流派,基本都出自伤寒论。补脾派,清热派,滋阴派,火神派,等等,都能从伤寒论中找到影子。

补脾:炙甘草,生姜,大枣。

清热:知母,石膏。

滋阴:地黄,阿胶。

扶阳:附子,干姜。

有是证,用是方。《伤寒论》是包罗万象的,绝不仅仅是只治伤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里非常重要的关键信息是,渴,不恶寒。

渴,这里指的是体内有热的渴?何以知道?因为不恶寒。

正常情况下,太阳病,是发热恶寒的,这里不恶寒,那说明就不是太阳病了,而是温病。

从用词来看,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00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二条和第三条讲太阳病的两个证型,都用的是名为中风,名为伤寒。而到了第六条讲温病,用的是为温病。中风和伤寒后面是没有加病字的,但温病加了一个病字。

可见,温病是和太阳病同一等级的两个不同分类,而中风和伤寒则是太阳病下面的细分类型。

那么温病这种与太阳病同一等级的分类,在伤寒论中是六经中的哪个分类呢?从下文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来,是属于阳明病的。

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006条,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与182条是一个意思。

六经辨证,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其中阳明病,就是讲温病的。太阳是表阳证,阳明是里阳证,一个在表,一个在里,已经不是一个证了。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如果发汗后,病还没好,不但不恶寒,还身灼热,这就叫风温。我们知道,如果是太阳中风证,那么发汗后,虽然病没好,但是一定是恶寒的,这里不恶寒,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不是太阳中风证。这里的风字,主要是用来说明体内津液有一定的亏损了,和太阳中风的风是一样的意思,都表示汗出后,气血津液亏虚,因为汗血同源。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脉阴阳俱浮,有两种解释。

一、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於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二、阴脉、阳脉多指沉取、轻取脉;脉阴阳俱浮指脉轻取、重按均为浮脉。

这两种说法,虽然表达不同,但意思其实是相近的。寸脉侯表,尺脉侯里。轻取侯表,沉取侯里。表和里都浮,说明有内热。

自汗出,因为内外俱热,就会出汗以排热。

身重,是因为有湿,又汗出,湿热蒸盛,就会感觉重着。这个信息也很重要,说明有湿,里面的水还没有被完全烧干,还没有大便秘结。

多睡眠,津液亏虚了,生病了,人就会以睡眠的形式来自保,减少气血津液的消耗。

鼻息必鼾,因为内外俱热,就会鼻息加重,其实是人体企图排热的一种方式,就像排风扇一样。加重的厉害了,就会出现鼾。

语言难出,因为气血津液不足了,无法濡养喉舌,于是说话就不利索了。学中医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气血津液到不了哪,哪就会出问题。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从这一句我们能判断出来,这个风温病不是阳明病中的承气汤证,而是白虎汤证。因为这里说若被误下,就会小便不利,说明不能用下法,不是承气汤证。同时津液都亏虚了,哪里还会有小便呢?所以小便不利。

同时还会眼睛发直,失神,也是因为津液亏虚了,眼睛失去气血的濡养了,所以发直。

同时还会失溲。失溲,就是小便失禁。小便失禁,说明肾的收摄功能坏了,为什么坏了?也是因为气血津液严重亏虚了。气血津液,就是人体一切功能的动力来源,没有动力来源,就像停电了一样,各项功能都会失常。

这里为什么不能下呢?如果是承气汤证,里面大便秘结,里面热邪是实的,这个时候下是不伤人的,只是攻邪,因为里实里热。但刚刚前面我们说他身重,说明里面还湿盛,里头虽有热,但还没到实的那个程度,还没有大便秘结,这就是白虎汤证了。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然则太阳白虎证,即阳明承气证之初气也,此宜白虎早清金燥,莫使燥气传腑致用承气。(摘自《伤寒说意》-黄元御)

无表证者,里有热,才能用白虎汤,说明白虎汤证,病位已经不在表而在里了。

在《伤寒说意》中,把白虎归为了太阳病,说这是阳明承气汤证的初期阶段,还没到阳明承气汤证那个大便热结于里的程度,只是内有热了。这个时候赶快用白虎汤把内热清除,也就不会发展到阳明承气汤证了。

至于把白虎汤证是归于阳明还是太阳,或者把前面的温病归于太阳还是阳明,其实并不重要。

言者,所以在意也。《素问》雷公曰:臣治疏愚,说意而已。仲景《伤寒》,其言奥赜,其意昭明,解言则难,说意则易,其意了然,其言无用矣。(摘自《伤寒说意》-黄元御)

我们重在理解伤寒论辨证的思路,重在领会其要义,而不在形名。重要的是临床中能够辨证准确把病治好,而不是理论一大堆,病却治不好。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

内外俱热的温病,你还要用火攻疗法,那么就会更加损伤人体气血津液,因为这是火上浇油,抱薪救火。这个时候人就会发黄,没有血色。

这个火攻是古人治病的方法了,有很多种火攻的方法,比如扎火针。再如把地面用火烧得非常热,人躺到上头,当然垫些稻草等东西,也就是捂大汗,这也是火攻的一种。再有就是熨背,后背拿热东西敷,这都叫做火攻,火攻是必须大汗。

再严重的,就会惊痫,一阵一阵的发惊恐。

瘛疭读音chì zòng,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 

为什么会惊痫,瘛疭?对,还是那句话,气血津液到不了哪,哪就会出问题。现在气血津液亏虚的严重了,如果心脏和大脑缺气血,就会惊痫。手脚口眼缺气血,就会手脚痉挛、口斜眼歪

这个时候发黄的颜色更重了,像火熏过一样。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就是指泻下和火攻。

“一逆”是指误下,人还能活些日子,“尚引日”,但是已经是很重了。“再逆”就是指火攻,活不了了,真像如火熏色那个样子,那就是促其命期了。

庸医是不是很吓人?是很吓人的。治错了,小病变大病,大病把人治死。庸医自古多,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自己作主。自己都不关心自己的健康,指望别人来关心你的健康?有时候是指望不上的。

父母不知医不慈,子女不知医不孝。

自学中医,是人生必修课。

关注公众号伤寒经方,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伤寒杂病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