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织席贩履背后的隐情,母亲是第一个贵人,人生赢在起跑线

 春秋砚 2020-07-12

凭借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刘备从社会的底层出发,历经艰难困苦,由四海飘零,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颇有些草根翻身的感觉。

刘备的起点真的很低么?父亲早逝,的确让他的家庭跌入谷底。但刘备母亲可谓目光长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为刘备未来所作的努力,使其在人生起跑时,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一、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要抬高自己,总是说"中山靖王之后",那他又怎么会沦落到"贩履织席"呢?

这是因为贵胄之后也有落魄之日。西周、春秋时的说法:"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果你所在的支系一直是庶出,即便五世前贵为天子,也将跌落尘埃。因为假使五世祖是"天子",四世祖降为"诸侯",三世祖位至"卿",爷爷官为"大夫",父亲勉强为"士",到了你也就是"庶民"了。

从西周到汉末,地位的变化越来越快。汉武帝"推恩令"后,诸侯王体系迅速瓦解。中山靖王刘胜有120个儿子,第5子刘贞封为涿郡陆成县侯,15年后汉武帝撤了他的封国,沦为平民。这一支在经刘胜之后十三世,诞生了刘备。

虽然很早就失去了皇室的优待,但在汉末,中山靖王的这块招牌还是给了刘备一定的名望及好处。一者,那是个以门第论英雄的时代,这可以使他与实权人物交往时有相应的身份;二者,当时诸侯混战、命如草芥,人心思汉,这使得他能够号召民众。但是,中山靖王后人众多,为什么只有刘备能借用祖荫呢,除了自身的追求,母亲的培养也必不可少。

二、织席贩履

刘备的家族虽然享受不到皇室的待遇,但在涿郡涿县却发展得不错,应为当地的士族。为什么这么说呢?

"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

汉朝实行察举制,各地举荐孝敬廉洁之人选拔为官。但能被举荐的人,不外当地的士绅名流之后,有文化、有地位,大户名流总体上垄断了举荐的名额

刘备先祖世代为官,爷爷刘雄被举孝廉,官至县令,在当地是有根基的。只是到了刘备的父亲这一代,刘家衰落,宗族里没有人外出为官。

史书中没有记载刘家的田产、族中是否对刘备有所照顾。但刘备15岁之前,母亲教会了他"织席",并带着他"贩履",母子相依为命。当时人们是席地而坐,因而席子的需求量很大,席与履都是刚需。刘备的母亲这是教给了他生活的技能,在无法预料的未来,有一技在身,也就有了谋生的手段

退路无忧,刘备的母亲又为其谋求更好的出路:刘备15岁时,她倾其所有送儿子上学。毕竟没有文化也就没了进阶的可能。刘备虽然不喜欢读书,不会成为大儒,却可成为知书达理之士。

叔父刘元起也资助了刘备,认为这是个可塑之才。老师卢植,是天下知名的名士,久在朝廷为官,门生故吏众多,这也对刘备日后的人望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三、不差钱

可以说,读书之后的刘备就没再干过织席贩履的活计。作为年轻人,他喜欢斗狗跑马、音乐、华服,这些都要花费大量钱财,但这没有成为他社交上的障碍。也许是"中山靖王之后"的招牌、也许是他的学养气质,刘备的随和从容中,综合而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坦诚,可以和各阶层的人士轻松融洽地相处,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刘备居中行事惬意,完全没有贫寒局促之感。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三国志》

结语:

刘备的母亲不知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她为儿子做了妥善的安排,"织席贩履"使刘备具备了独立生存能力,而少年时的经历,不仅使他了解民间疾苦,也决定了他对民众的态度。送刘备上学,提升了他的整体素质,加上他本身的人格特质,刘备就此走上了为国奔劳之路。

刘备一生遇到不少贵人,诸葛亮、张松等,但母亲无疑是第一个贵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