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指缝间,每天都在溜走好钱

 灵荣轩书斋 2020-07-12

(清)

说个很残酷的事,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花冤枉钱。

不是将能买名品的钱用来买“白菜”,就是把手里仅有的好钱当成“白菜”卖。

结果就是,

有些钱币涨价了,有些钱币牛逼了,

我们都曾经历过,

但我们最后一个也没有。

(南宋·建炎通宝小平)

1

每天都有好钱,

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

好钱都去哪儿了?

这种感觉,伴随着当下的好钱越来越难买,越来越少见,而愈发强烈。

可是在我们身边,

总有朋友,总是还有收获。

很多人一直能买到好钱,

甚至是一些钱币平台的官方场。

比如直径过27的开元大样,又比如试铸版的建炎小平,再比如少见的崇祯上兵。

这些专场我们每天都会看好几遍,

这些好钱也不止一次的在我们眼前经过,

但最后还是视而不见。

很多人甚至还能捡漏,

在我们都会逛的闲鱼,贴吧。

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可以花个60买个开元背福,花个50捡个宣和美制,花个200搞定泰昌背星。

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然后吐槽好钱不见。

网络信息时代,

绝大多数人的钱币渠道,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限时拍,一样的网站,一样的直播。

这些平台,

充斥着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钱币,

这其中一定不乏可藏可玩的好版好钱,

然而多数人,却从未发现。

(钱背)

2

花同样的价格,

我们买到了不一样的钱币。

我们也在买钱币,

在和别人一样的阵地。

就在我一个好友花200买到顺治福版光背的专场,我花300买了个黄亮的顺治宝泉。

就在我花120买到圣宋美制大字的直播间,有朋友花120就买个皇宋元丰为主的十连。

花同样的钱,

有人在买好钱,有人在买普品,有人在买垃圾。

而买同样的钱币,

每一个人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

之前曾留意过一段时间的隆庆通宝,

作为明代的龙头品种,隆庆的价格,也一直是水涨船高。

三月份,一个新人朋友,直播间买了一枚金灿灿的洗磨黄,花了8000,

上个月,一个多年老友,在某平台上买了一枚传世的黄亮,花了5000,

而就在最近,本地一个大佬从别人的明筒子里撬到一枚直边罐装,却只花了3000。

同样的钱币,

菜鸟玩家买天价,普通玩家买正价,高手玩家买漏价。

花同样的价格,买到不一样的钱币,

买一样的钱币,花费不一样的价格,

就在这些微操差别中,

有的人花钱不多,但好钱越来越多,有的人花钱无数,但垃圾却越堆越多。

(明·隆庆通宝)

3

牛逼的钱和牛逼的人,

早晚会走到一起。

小白也会捡漏。

比如就有小白,在直播间买了一斤筒子,现场开出一枚宣和元宝。

又比如本地就有萌新,买了几个康熙通货,里面就有个顺治手原。

运气是人人对等的,

但是结果却要靠自己把握。

那个开出宣和元宝的小白,回头就被主播拿五斤筒子换走。因为小白觉得,一斤能出1个,那么五斤岂不是能出5个?

本地那个萌新,几个康熙还没焐热,就被我一个眼尖的朋友一起加20端走。

大神也会错过。

比如一个前辈跟我讲去山东铲货,在一批清钱里看到一枚的咸丰宝源小平母钱。

结果当时有人一直拿在手上,然后花了50当着他的面捡走了。

大神锲而不舍,跟着那个买主,各种套近乎,

结果只花了100,又给买了回来。

(买主也不懂性质)

最后这个咸丰源局母钱被大神送到某个官拍,卖到了2万多。

人的水平和钱币的水平,其实是匹配的。

水平不够,即便捡漏,也很难留住,

而水平过硬的玩家,即便一时错过了,好钱也早晚会回到手中。

(清·咸丰宝源母钱)

4

玩钱币,终究不是财力问题,

而是能力问题。

我曾说过,

大佬们,都是从小钱玩起的。

他们的资本,也是从无到有的。

他们也曾吃过药,买过贵,被漏过,又错过。

但是通过不断的经验累积,实战磨砺,他们的指缝变得越来越紧,

再遇到机遇,就会抓住。

我也相信,

便是此时此刻,

就在那些大家都知晓的平台,网站,甚至直播中,就在你们的朋友圈,钱币群,关系网中,

也一定还有好钱,性价比高的好钱。

浩瀚的钱币,无数的玩家,

总会有信息差,知识差。

(南唐·开元通宝篆书)

钱币出圈,行情日涨的当下,

真正想要走下去,坚持下去的玩家,

一定不是看资金实力,

而是过硬的业务水平,以及不让任何好钱从指缝溜走的能力!

图片:毘陵漢少
排版:品一藏泉
版权:品一藏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