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_世界区域专题方法指导(1)
2020-07-13 | 阅:  转:  |  分享 
  
④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变化小,无明显汛期。
专题9区域自然环境
如何分析区域自然环境
某一区域的自然环境一般是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的。
(1)地理位置
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
包括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3)区域气候特点
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
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等。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①水系特点——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河网密度;落差。
②水文特点——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有无
凌汛。
(5)植被、土壤特点
①植被——类型、分布规律。
②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6)自然资源特点
①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③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专题10分析自然条件与区域农业发展的关系
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
1.气候条件。
(1)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
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例如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不适
宜耕作业发展,而适宜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2)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分布。例如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2.地形条件。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
业的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例如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的平原地区。
3.土壤条件。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
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4.水源条件。
水源影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早、半干早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
布。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早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例如中东气候干
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这极大地限制了中东农业的发展,为此以色
列采用了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农业得以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翔宇张卫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