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上劼说三伏刮痧保健(三伏刮)

 Zxl56 2020-07-13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认识到的刮痧疗法,是一个浅表刺激皮肤络脉,以排出血性痧疹,排解络脉病气(特别是湿热秽浊病邪)的一个归属于中医针灸学的外治技术。

“三伏”,是进入夏季之后,一年中气候最为炎热,也是人体阳气相对旺盛,利于体内病气排解的时候。

在三伏天操行有着刺络泻邪意义的刮痧疗法,非常利于在夏季排解体内湿浊病气,特别适合湿热或痰湿体质的调理和保健。

具体操作:

按照成都针灸学中医刮痧专业委员会《中医刮痧疗痧法操作规范进行规范的刮痧术操作。

1,刮拭头部皮部(穴位包括:以百会、玉枕、上星、头维、率谷等、);2,刮拭项肩背皮部(穴位包括;项肩背部的主要穴位:风府、大椎、陶道、天柱、附分、肩井、风池、翳风、天容等);3,刮拭背腰皮部(穴位包括:足太阳膀胱经两线穴位、手太阳小肠经肩胛的天宗、肩贞穴位等)。

主要反映:

经过刮痧治疗之后,在裸露的皮肤上,会出现大面积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痧疹、痧团,严重者往往成斑、成片。这是经过规范刮痧之后,皮肤的表皮部分呈现出的大面积的充血和瘀血状态。

这种痧象反映,往往是传统中医浅刺皮肤络脉的治疗效应,在一周之内会自行消退。

具体时间:

2020年三伏的入伏时间到出伏时间为716日到825日,三伏刮的时间分别安排如下:

第一刮:在头伏(7月16日到726日)之间的任意一天;

第二刮:在中伏(7月27日到814日)之间的任意一天;

第三刮:在末伏(8月15日到825日)之间的任意一天。

【请注意:每次刮痧的间隔时间以10天为好,一定要在上次刮痧之后的痧疹完全消退之后,才进行下一次的刮痧】

保健原理:

在一年的三伏天,采用这种浅表刺激皮肤络脉的刮痧疗痧法,是顺应三伏炎热气候,以及人体阳气相对旺盛,利于排解体内病邪的自然特性,通过浅表刺激皮肤,排出血性痧疹,排解络脉病邪,更利于体内湿热秽浊之邪的排出,继而达到消除体内湿热病邪、协调机体阴阳气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适应人群:

适用于经过2009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体质辨识,被评估判断为“湿热质”或“痰湿”体质的人群。

特别是在近一年来经常反复感觉:

昏胀——头昏闷胀,肢体酸胀;

困倦——肢体困重,强重、疲倦,酸软;

烦满——心中烦躁,胸腹满闷、胀闷;

腻象——舌面布有各种程度的腻苔或者口腔粘腻等等。

同时又经常容易反复感冒,饮食非常喜欢辛辣厚味,饮酒应酬,乱吃补益药膳、或者经常身处潮湿闷热的工作、生活环境,而出现上述症状体征的全身湿气遏郁,浅表络脉闭阻的“肌肤痧”患者

注意事项

1,中医刮痧术是一个浅表刺络泻邪技术,利用“三伏刮”进行保健调理,也是利用的刺络泻邪效应。因此对老年体虚,元阳不足,单纯的怕冷畏寒,大失血等,应该不适合本疗法。

2,经过刮痧术出痧之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避冷注意:应该避免受凉,特别应该避免吹冷空调。

2.2 沐浴注意:可以沐浴,只是沐浴应该在刮痧治疗之后1小时,温水沐浴。

2.3 饮水注意:建议适当饮水,特别建议应该应用温开水为好。

3,三伏刮,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保健刮痧调理。这种保健刮痧,是建立在中医综合整体调理,以及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基础上的调理保健措施。因此,在进行“三伏刮”时,请重视一定要操行好中医顺从自然规律的养生的原理、原则、方法,特别要求注意饮食清淡,不熬夜,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

附:湿热痰浊风火证候的饮食起居注意:

第一类燥性食物:辣椒、加有八角、山奈、草果、桂皮、茴香等香料的食物,烟酒、醪糟、巧克力糖果、核桃、板栗、瓜子、花生等坚果类以及热带水果等食物。

第二类大油腻食物:肥肉、鸡肉、牛羊肉、鸽子、甜味很重的食物,油煎油炸腌卤食品、动物内脏、腊肉、香肠、海鲜、蛋类等。

第三类补益类的食物:大枣、枸杞、人参、黄芪、当归、阿胶、山药、等补益药膳。

忌口应该坚持100天以上】

在饮食结构上注意:

一定以米饭、面条和少许杂粮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在此基础上摄入较多量的蔬菜,一定量的水果,之后才摄入以瘦猪肉为主的蛋白质,少许脂肪。

同时一定重视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的饮食规律,晚餐量宜少,以不影响夜晚睡眠为度,绝不饮食宵夜。

另外,在养生环节中,特别重视夜眠的时间和质量,绝不熬夜,入睡时间一定在23点之前,而且保证在23点进入深睡状态,整个夜晚睡眠时间在6到8小时,绝不能少于6小时,而且尽量保证无梦的睡眠,如果梦多应该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