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再现定陵发掘全过程:郭沫若亲自指导,代价惨痛,图9裸手取万历皇冠

 gudian386 2020-07-13

【发掘现场】大明定陵,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陵墓。定陵的发掘早已被定性为新中国考古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从此考古界形成一个共识,不可轻易发掘帝王陵。鲜为人知的是,定陵的发掘只是一个替代品,郭沫若、沈雁冰等人最初向国家提交的发掘计划是朱棣长陵。由于长陵试掘失败,故发掘了定陵。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地宫入口】这是一组反映1956年定陵发掘现场的老照片,它再现了定陵发掘的全过程。通过发掘定陵,考古人员提取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这为研究明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可发掘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由于保护技术不到位,大家眼睁睁地看着大量丝织物碳化变硬消失。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地宫前殿】定陵地宫位于地下27米处,整个地宫分前、中、后、左、右5个殿组成,总建筑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放在后殿的棺床上。当年考古人员打开地宫金刚墙时,担心里面有暗器,大家放了一只公鸡进去,直到三天后还听见公鸡大明,大家这才小心翼翼地进入。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地宫中殿】地宫中殿摆放的是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宝座、瓷五供、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共三套),其中坐北朝南的是万历皇帝宝座。大瓷缸中装满了点燃长明灯用的灯油,事实上当年地宫封闭不久,随着氧气耗尽,长明灯也就熄灭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万历皇帝和两名皇后的棺椁】从科学考古的角度来看,世界考古史上开启如此大规模的帝王陵,也是前所未有的。据当年参与发掘的人员回忆,“地宫打开后,不少有机质的珍贵随葬品如丝织品等,在接触到空气之后出现了霉变、板结、损坏严重等问题,装殓皇帝和两位皇后用的三口用金丝楠木做成的红漆棺椁,被人遗弃而毁坏,就连好不容易清理出来的皇帝和皇后的遗骨,也在后来的运动中被烧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提取文物】三口棺材都是金丝楠木材质,里面装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骸,在尸骸旁边是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据当时的报道,“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万历皇帝遗骸】万历皇帝下葬时采用“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皇帝面向上,头顶微微向右侧偏去,同时右臂向上弯曲,右手放在头的右侧,左臂略微内弯下垂,左手拿着一串念珠,放于腹部。骸骨的右腿稍微弯曲,左腿则伸直开来,两脚也没有并起,而是向外撇开一些。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万历皇帝头颅】定陵发掘过程中,郭沫若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文物的提取工作。然而,定陵从发掘开始就产生争议,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就反对发掘。可惜,两人的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裸手提取万历皇冠】这张老照片中的万历皇帝是金丝翼善冠。这件国宝级皇冠重一斤六两,使用纤细金丝编结,采用传统的掐丝、累丝、码丝方法进行焊接。皇冠通高24厘米,直径20.5厘米,重826克,结构复杂,呈高浮雕式,镂孔鳞状,二龙昂首相对,中间嵌一火珠,做二龙戏珠状,四足有屈有伸,奢华至极。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发黑变脆的龙袍】2006年是定陵发掘50周年,由于丝织品出现了变黑发脆的现象,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将当年定陵出土的文物重新放入“地下”,所谓的“地下”就是恒温恒湿的仓库,这是国家投巨资修建,能最大程度阻止龙袍等丝织物继续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