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安稳背后的妥协——论威廉·特雷弗《雨后》中的婚姻观 - 道客巴巴

 丹枫亭 2020-07-13

 [作者简介]王晓颖,女,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于安稳背后的妥协 ———论威廉·特雷弗《雨后》中的婚姻观○王晓颖(南开大学,天津

                            《他就喜欢周遭全是人,而自己独享孤独》
      
普里切特给短篇小说的定义是:眼角闪过的一瞥。卡佛解释说,先是有“一瞥”,再给这“一瞥”赋予生命,将这“一瞥”转化成对当前时刻的阐明。短篇小说家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利用这“一瞥”,用智慧和文学手法来展现作者的才华,尺寸感,适度感,以及对外界事物不同的看法。阅读特雷弗的短篇小说,让我们意识到了写作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写自己身边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者就像一个不间断的观察者和心理家,这位潜伏者悄悄摄取了那些最日常的对话场景形象,开始了他最深挚的讲述。特雷弗书写的不过是些不起眼的小城故事,他往往停留在他故事中那些人物怯懦的那一面,带着无限的同情,悲悯,或许还有困惑,去讲述他们之间的欺骗和背叛,秘密和回忆,忽然而至的罪行。
      《雨后》收录了特雷弗十二篇小说,讲述了十二个不同际遇的人生故事,几乎没有重复的人物类型。他喜欢从局外人的距离观察他感受到的不同生活,而他笔下的角色都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生活的失败者,落寞失意的日常角色,冷漠平淡的邻里关系。
       开篇故事《钢琴调音师的妻子们》,讲的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她们是钢琴调音师先后两任的妻子维奥莱特和贝尔。当后一任妻子贝尔得到他时,他已经老了,头发白了,患了关节炎,对此,大家的评价是“不管怎么说,她算是得到了残余的他”。但在这个家庭里,前任的阴影一直都在,贝尔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忍不住在想,他去世的妻子也同样做过。这场生者与死者的战争,结束于篇末那渐渐展开的缝隙。就是那个前妻帮助调音师“看见”的那个世界,并非那么确切。那些来源于死去妻子有意无意歪曲的事物、颜色,被那个后来者一一说破。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贝尔赢得了结局,因为生者总是赢家。而这似乎也是公平的,因为维奥莱特赢了开局,并且度过了更为美好的岁月”。
      《友谊》以两个小男孩的胡闹开场,慢慢带出一个女人与其闺蜜性格上的迥异,在历经生活琐碎的折磨之后,在一场偶然安排的外遇邂逅后,女人间数十年的友谊和夫妇间的信任变得摇摇欲坠。在接受丈夫的意见必须与闺蜜断交后,特雷弗给我们带来了“在十一月的冷风里站了一会儿,然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戛然而止的结局。
      《蒂莫西的生日》写了一个同性恋儿子拒绝再回家参加父母操办的生日餐,而心知肚明的父母依旧忍受着煎熬却依然热心迎接与儿子稀少的团聚。在蒂莫西的恋人与老夫妇之间的寒暄、到扯谎再到一点一滴的沉默间传递着两代人的隔阂与深情,字字不合时宜却又带着亲人间弥足珍贵的诚意与失意。
      《孩子的游戏》里两位因双方父母离异再度结合成一个家庭而成为兄妹的杰勒德和丽贝卡,“在和平协议里被抛来抛去的这对无助的当事人成了伙伴。”这对兄妹以在阁楼上扮演自己父母来还原昔日吵架的场景来“怀念过去;怨恨和失落把他们拉近了。”在孩子们扮演大人生活角色来打发日子的时光中,特雷弗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严酷而温柔的一面。
      同名的《雨后》讲述的是一个年届30的英国女人哈丽特,因为失恋单身一人来到意大利切萨里纳一家膳宿公寓“疗伤”的故事。这里是哈丽特自10岁开始一家人来度假的地方,本来,如果没有出现她和男友在电影院的一幕,他们将在斯基罗斯岛冲浪。特雷弗从哈丽特眼中膳宿公寓的男男女女来写她的孤寂,哈丽特独立一人在小镇上经受一场雨之后重新上路。
      在《吉尔伯特的母亲》中,母亲的恐慌来自一种幻想,她无法抑制自己想到儿子吉尔伯特是一个杀人犯。少年时儿子的失踪经历成为了他恐慌的根源。与其说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倒不如说是一种自责。在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母爱的缺席,导致了他以后人生的崩溃。她觉得要对他的整个人生负责——但是事实如何,我们永远不知道。
      《失去的阵地》是整部书中字数较多也较艰深的一篇,也是最具爱尔兰背景的一篇。
      《嫁给达米安》这是一对为人父母的人,看着自己的女儿将要嫁给自己知根知底老友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