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日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07-13

    □彭伟

2017年4月10日,《南通日报》刊出《张謇与中国科学社》。据此文记述,张謇素来热爱科学。在他的一手促成下,1922年8月,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在南通桃坞路总商会大楼召开。通城一时间,风云际会,群贤毕至:“梁启超、杨杏佛、马相伯、陶行知、丁文江、竺可桢、茅以升等38名社员及中国文化、教育、科学各界的知名人士,军、政、工商各界来宾共三百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年会的,还有一位柳诒徵先生。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年号劬堂,江苏镇江人。他是古典文学家、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他在学术演讲大会上,为南通人讲解“文化之权威”。演讲内容主要包括:1.张謇先生未曾受过学校教育,他不是西洋的留学生。他把南通创造成一个新世界,不是效仿西洋。南通的成功,究其缘由,归功于张謇的旧文学。2.日本文学完全脱胎于中国的旧文学。世纪初,日本之所以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源自日本的军事计划,完全取法于中国的孙吴兵法,仍是中国旧文学的功效。3.法国有一位文学家,非常信仰中国的孔孟之学,引用孟子的“民为贵”为证。法国的共和,也是受中国旧文学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柳先生认为:南通的新生、日本的强盛、法国的共和,无不得益于中国旧文学。他竟然还希望“中国的旧文学,还能在地球上产生一个新的世界”。

南通地区靠近上海,又早有留学生前往外国学习,南通本城不必多说,仅以其属如皋县(含今如东县)为例,就有沈卓吾、沙元棻、宗孝忱、许宪基、任为霖、胡光沂、李莲、马达等等。上述如皋留学人士,大多在柳诒徵来通前,已经留学海外。通如地区,辛亥革命后,在张謇、沙元炳诸君的率领下,学习东瀛,像南通博物苑、南通师范、如皋师范,均受到日本的影响。显然,南通听众,对于柳诒徵热捧旧文学的演讲,不以为然。1922年8月27日,一位名叫朱畏轩的听众,热爱新文学,便去信沪上小说月报杂志社,向文学家、《小说月报》编辑茅盾先生请教。他在信中不仅复述了柳诒徵演讲的主要内容,而且写道:

柳先生是南高的教授,他的说话,绝不至于没有根据;但是不能领悟他的意旨。先生们是提倡文学的人,整理中国旧文学,也是宣言中一种。可否在公余之暇,把柳先生的话,解释一下子,发表在“通信栏”里?这非但我一个人感激,恐怕同时听讲的人,也会有多数怀疑者。如果中国的旧文学,实在有创作新世界的权威,我们又怎能漠然视之,废置而不顾呢。愿先生们赐教。

民国时期,中国新旧文学之争,由来已久。柳诒徵是国学家,追捧旧学;茅盾是小说家,推崇新学。关键是南通来鸿,全文刊于1922年10月发行的《小说月报》(第13卷第10号)上。《小说月报》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向全国各地发行,还有作者群非常强大,有鲁迅、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王任叔、王统照、冰心、朱湘等。通过《小说月报》,柳诒徵在通演讲的内容,广为传播,为中国许多新文学作家了解。

茅盾先生读信后,给予了朱畏轩明确答复:

承示以柳先生演讲中的一节,并征及鄙见,甚感厚意。柳先生引到孟子的“民为贵”,想来他所谓“文学”是极广义的了;关于文学的定义,我们的见解和柳先生的见解相差已经很远,其余的话,自然更不对头了。所以竟和您一样,只好“怀疑”。

此封回函,也刊于《小说月报》(第13卷第10号)上。茅盾的答复,非常简短,未做无谓争辩,但是态度鲜明。不但明确柳诒徵的演讲“不对头”,而且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朱畏轩完全(“竟”)一样,表示怀疑。当年柳先生大概没有读过《小说月报》,否则还要答复茅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