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略的《等慈寺碑》

 mengk4fz0yyf5h 2020-07-13

​作为楷书家族中的一员,魏碑一体滥觞于魏晋之际,成熟于南北朝之时,至隋唐,由于更规整、成熟的“唐楷”渐趋流行,魏碑风格的作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尽管如此,此时期还是有一些水平较高的魏碑体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焕发着别样的光彩。其中较有代表性者,有隋朝的《董美人墓志》、唐朝的《等慈寺碑》等。

被忽略的《等慈寺碑》

《等慈寺碑》选页

高居庙堂之上的唐楷笼罩唐代书坛数百年,即便到今天仍然代表着楷书的极则,其显达与尊贵,自不必言。我们这里所说的唐楷,不只是时间的概念,更代表一种成熟楷书的规范、程式与风格。正因为如此,唐代的非唐楷风格的作品往往被忽略,成为某种遗憾。《等慈寺碑》就是很长时间被忽略的一件魏碑风格的作品。

被忽略的《等慈寺碑》

《等慈寺碑》选页

《等慈寺碑》全称《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唐太宗时期立,无书写人姓名,无确切立碑年月。该碑位于河南汜水县(今河南荣阳县),高约3.2米,宽约1.4米,计32行,每行65字,堪称巨制。碑额阳文篆书九字。碑的内容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为阵亡将士荐福而在战争之处建等慈寺,庄重雄伟。碑文作者亦不详,但碑末有“颜师古奉敕”字样,不知是“奉敕书”还是“奉敕撰”。原字已损,不得而知,但一般认为是“撰”,即碑文出自颜师古之手。也有认为是颜师古所书的,未成定论。碑文“时逢无妄”之“无”字首横未勒者,为清嘉庆以前所拓。清道光间补刻跋文,无跋者为旧拓。明以前未见传世拓本。日本二玄社等有影印本。

被忽略的《等慈寺碑》

《等慈寺碑》选页

唐《等慈寺》明显多了凝重朴茂的感觉,魏碑笔意仍然很明显,刚健、浑朴、苍茫,方劲古拙,刚性实足。但在结体上则更趋于平正严谨,不刻意造险,不尚异求奇,茂密而透着灵动,简练而充满张力,俨然有唐楷之风。此碑书刻时间与唐初大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书《夫子庙堂碑》相去不远,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且造碑者为皇帝,对碑刻书法的要求自然不能苟且,所以隐约具备了只有成熟唐楷才有的端严法度,以及魏碑书法所难以见到的庙堂气。《等慈寺》虽名气不显,但风格独特,曾得到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推崇,不无道理。

被忽略的《等慈寺碑》

《等慈寺碑》选页

临习指南

(一)工具与材料:宜用偏硬的兼毫笔书写,笔锋长度适中。宣纸用吸墨中性的生宣或夹宣,或选用性能相近的毛边纸。用墨宜略浓一点。(二)用笔:临《等慈寺》,用笔需沉稳老到,行笔宜舒缓迟重,同时避免板滞。(三)结构:《等慈寺》结构稳健茂密,平中寓奇,以稳取胜,法度端严,茂密而工稳,讲求微妙的变化,但不宜夸张过度。(四)章法:《等慈寺》则要茂密一些,显出静穆庄严之感。(五)总结与提示:《等慈寺》字大而刚健,是大楷一路。

本文内容选自《楷书王国》

作者:王海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