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童年的赶集,你一定还在追忆

 hanyu118 2020-07-13

赶集对于乡下人,实在是一件重要的事。很长一段时期里,通过卖出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而买进生活必须的工业用品,成为乡亲们非常典型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乡亲们的许多事情,都必得通过赶集来完成。倘乡下没有集市,这是不可想像的。

乡下赶集的日子,大抵是由官方约定的,其目的不外乎错开相邻各乡镇赶集的时间。在我的经历中,老家赶集有三天一集的,有五天一集的,最长的有十天一集的。赶集的那一天,乡下各条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步履矫健,络绎不绝。女人们必得梳妆打扮一番,仿佛过年节一般隆重。男人们尽管随意些,但也会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人们赶的不仅是一次集,在我看来,他们仿佛在赶一场百年盛会。

     

在我家,赶集也往往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倘那天母亲因什么事而对父亲唠唠叨叨,父亲只要冷冷的说上一句:“今天赶集啊!”母亲大抵都会不再言语。而对于我们小孩子,这一天,是被禁止跟着父母亲去赶集的。非但如此,倘要吵吵闹闹,也是被呵斥的。我一直就没弄清楚父母亲的这些禁忌因何而起,我只是隐隐约约、似懂非懂的觉得,这或许还是因为贫穷的缘故。那时的每个家庭,钱财来之不易,兼之集市上也有谈之色变的扒窃高手,倘赶集这天,夫妻吵嘴,小孩捣乱,必然会扰乱心神,稍不留神,钱物就可能不翼而飞。

我是亲身经历过因跟脚而导致母亲被扒窃了布票的事。

大约在我五岁那年的一个赶集的日子,我不远不近一路尾随着母亲。母亲也知道我一直在跟着,因为急着要办她的事,既无暇顾及也奈何不得我。到了集市上,等到母亲汇入赶集的人群,我却找寻不到母亲了。正在着慌时,我的一个邻居在街口碰到了我,并把母亲丢了布票的事告知了我。我当时就懵了,尽管我才五岁,但我知道,丢了布票,咱家就买不了布做衣服,母亲一定会狠狠的揍我一顿。不大一会,我见母亲神色慌乱的从人群中朝我走来,没有打我,只是埋怨了我几句,然后叮嘱我自个儿回家。母亲已然丢了布票,并且还没揍我,我便知趣的独自回家了。打那以后,我也再不敢跟着母亲赶集了。

  

小孩子往往是喜欢凑热闹的。而跟着父母亲赶集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是趁机嚷着买些零食吃。一角钱能买到八颗糖或一合毛栗子或一斤茡荠。零食对于小时候的我,那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那时是如此的嘴馋,然而,从小到大,我都不曾偷拿过父母亲那怕随意放置在家里的一分钱。即使后来能独自到镇上替家里打酱油、买煤油,对于找回的零钱,我也是毫厘不爽。天性使然?良心使然?

除了希冀母亲高兴时赏我一份零食,我喜欢看集市上那些平常在家里难得一见的许多瓜果,也喜好闻集市上各种新鲜农副产品混合的香味,还喜欢听此起彼伏的只有在集市上才有的那种“交响乐”。铁匠铺里炉火正旺,师徒两人大锤小锤正有节奏的一唱一和。隔壁杆秤店老板正熟练的在秤杆钉上定盘星。生资店里,穿山甲在铁笼一角缩作一团;烙铁头蛇正在阴险的吐着黑红的信子……

羞于启齿的是,有一天我居然发现了供销社那些玻璃柜底下滚落着好些一分、两分、甚至还有五分的硬币。赶集的这一天,营业员忙得无暇理会一个小孩子正趴在地上干什么,而此时的我,倘运气不坏,或许能收获一两角意外之财。随之就变成了手上的零食或一杆漂亮的圆珠笔。每隔一段时间,货柜底下便会又有滚落的硬币。

集市上能诱惑我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


  

但有一个例外,我是不愿去赶集的。

外祖父是一个勤快的手艺人,平时对我没有什么好声气,在他看来,我是比较懒惰的,他平生“勤”字当头。

每年冬天,外祖父就会制作许多那种盛零食的木质果盘到集上售卖。往往这个季节,他会要求我帮他照看摊位,因为人太多,以防有人顺手牵羊。滴水成冰的日子,站在集市上,冷得人直打哆嗦。外祖父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因为他习惯了。果盘如果畅销,外祖父可能赏我一元钱。倘是生意不好,我也就跟着受罪,迟迟不收摊外,还得一不小心挨数落。


  

如同外祖父一样,那时候的乡亲们大多是拿了家里的出产到集市上来买,然后换回家里急需的用品。有时候一两个鸡蛋都是舍不得吃而要到市场上换了钱。倘急需现金,甚而买了口中的粮食也是常见的。到了年关,为了能过上一个多少能过得去的年,恨不得把一切能换钱的物什都拿到集上来出售。一只老母鸡、两捆笤帚、几把薯粉都能赶上一次集。倘有些酒瘾的,就单纯冲着一碗酒也会走上好几里山路来集上转上一圈。用肩扛来的一两根毛竹变了现,在集市的某个摊位旁就能那么美美的喝上一碗连茴香豆都省了的寡酒,然后满身酒气,通红着脸回家。

  

尽管今天的赶集仍旧还是乡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远没有当时那样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时的物质生活委实是贫乏的,然而,在我看来,今天人们的精神未必比得上当时乡亲们那样富足而积极。集市上出售的不仅是乡亲们地里园里的出产,我想定然还有他们的精、气、神。


作者简介:蕊冷寒香,衡南花桥人,现供职于衡阳市雁峰区教育部门。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我为雪痴,非关风月

那年,那月,那些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