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夜,在一首诗里的遇见

 hanyu118 2020-07-13

对鹧鸪的认识,是源于来南方生活后,一位邻居的大叔。

每年春三月,气清景明、万物萌动时。正是各种鸟禽交配繁衍的季节。大叔凭借自己惊人的模仿技能,模仿各种鸟禽的鸣叫以此吸引它们的配偶,来进行网控捕获。其中就有不少是鹧鸪。

因为体型比其他鸟类大,而且还有比其他鸟禽更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所以一只鹧鸪可以卖上一百几十元,也就成了大叔最有成就感的捕获对象。

后来又在书本上读到了鹧鸪诗、鹧鸪词。一时难抑这一探究的冲动。于是乎,就有了下文。

《鹧鸪天》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词牌名,不只在词牌中,在唐代的教坊曲及至古代的乐曲中,《鹧鸪飞》就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曲牌。

《鹧鸪天》《鹧鸪飞》之所以会这么有名,首先在于这种鸟,它生活在南方的山谷丘陵地带。除了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最独特的就是它的叫声。它的叫声是一串连的吐音,就像一句话。古人通过仔细揣摩与辨认,觉得这一连串叫音的声音,特别像南方话里头的“行不得也,哥哥!”

这一下,鹧鸪的叫声,就成了送别、离别时,那个多情的妹妹对情郎心底最殷切的呼声。

“行不得也,哥哥”。它是多么容易勾起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啊!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于是李白说“宫女如花满宫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于是李商隐说“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于是苏东坡说“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于是张籍说“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于是秦观说“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甚至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过一首《鹧鸪》诗,便被世人称之为“郑鹧鸪”。诗云: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写鹧鸪最有名的还数辛弃疾的那首《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所以,一首《鹧鸪飞》,一阙《鹧鸪天》本身就承载着不尽的痴情与缱绻。更何况要遇到更加深情的人,如晏几道;如纳兰容若;如贾宝玉。于是便注定,“鹧鸪”要成为一种经典。我与你的遇见,也就水到渠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