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学阳作品:年味犹念印粑香

 hanyu118 2020-07-13

朗读:初六

腊月二十四,小年一来,在近尾洲老家,猪嚎声、鸡叫声、推磨声、打粑声、鞭炮声……此起彼伏,飘荡在山村上空。年的帘子,就在这些声响中拉开了。

儿时老家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分年鱼、割年肉、宰鸡鸭、做豆腐、炸薯片、炒瓜子……过年置备的年货,送亲戚的礼当,大多就地取材。“宁可锅中无肉,不可篮里无粑”。印子粑,是当作重中之重的年货来置办的。要是哪家来客,拿不出粑来,就会被人耻笑。那时候,南乡有“七杀八不杀,七炸八不炸”的习俗:腊月二十八不宜宰杀,亦忌油炸食物。做印子粑,一般便选择在这一天。此时,小孩子也放下手里的铁环、鞭炮,抢着帮大人打印子粑。

山里人重人情世故,讲有来有往,图彩头吉利,常常把美好的祝福浓浓的深情,寄寓在一块块圆圆的印子粑上。正月拜年,走亲会友,必不会让客人空手归家。送去一块肉、两包糖或一对瓶装酒,便可提回一篮子印子粑来,祈愿新一年钱包也会像粑一样饱满丰盈。除了过年,生辰寿筵、定婚成亲、圆垛上梁、生崽“打三招”等喜庆,都会做印子粑。儿时问父亲,这些节庆为何不做桐叶粑?父亲答道,桐叶,五六月才有,印子粑随时可做,且状如银元,美观精致,讨人喜欢,又有团团圆圆、心心相印、子孙满堂等寓意,用作回篮之礼,再好不过了。“一百烧饼一百粑,一担挑到岳母家”。父亲说,过去上门认亲或催节,彩礼少不了烧饼和印子粑,送饼送粑,是财富的体现,更是诚恳的敬意,烧饼得到茅洞桥圩上去买,印子粑就只有自做自打了。女儿生崽“打三招”,外孙满周岁,岳母娘同样忙个不停,得置办回赠成担的印子粑,另加配鸡蛋、烧饼和麻花,让女婿挨家挨户送到左右邻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这时候的印子粑,称“三招粑”或“周岁粑”,但数量得讲究,少的送五个,喻意“五子登科”,人才辈出;多的送十三个,喻意“九子十三孙”,人丁兴旺。

南乡何时兴起做印子粑,已难以考究,但印子粑委实有着悠远的历史。喜好看书的父亲曾给我讲述过这样一则史实:春秋时期,著名隐士陆通为避各国君主的求才,躲到明灯山躬耕养性。后来,孔子专门到明灯山中拜会陆通,陆通刻意避开了他。孔子见陆通的妻子在做米粑,上前行礼,随手将装有通关金印的包袱搁在晾晒的米粑上。陆通回来,见米粑上有通关玉玺的印痕,唤妻问其故,得知后大笑,并受之启发雕成各种印模,用来打印米粑。自此以后,印子粑便在楚地流传开来。

印子粑制作的原料单一,如同山里人的生活一样简朴纯正。高梁做的,棕红,期盼时和岁稔,日子越过越红火;糯米掺兑粘米做的,晶莹透明,熟后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圣洁。虽说山里人心灵手巧,能吃的东西都能做出品种繁多的粑来,年头到岁尾,生活也都会粘上粑,但印子粑比桐叶粑艾叶粑豆粑等做工要精细复杂,多了压印、点红等工序不说,还融入了主人的智慧。在农事繁忙起锅架甑不易的老家,平常是难得做的。要做,就成堆成山,要么伴着节日,要么连接喜庆。对未送完或回赠来的印子粑,母亲会将之浸泡在腊水缸里储存,定期换水,滋润节后的日子。家里来了客人,抑或经不起我的软硬兼磨,便从缸中捞出,沥干,或煎或炸,或烤或煨,或蒸或煮,让年味延伸到惊蛰、春分、清明,弥漫到上学的路途,放牛的山上,干活的田里……

与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一样,小学未读完的母亲似乎精通粑食的味觉密码。她做出来的米粑,香软柔和,不粘齿唇,糯而不腻,咬劲十足,不裂不溶,耐于贮存,深受亲邻夸赞。奶奶在世时,姑父带表哥初二来我家拜年,常与父亲闲聊至深夜,吃完了团盒里的瓜子花生蚕豆,这时候母亲就把香油煎烩的印子粑端上桌,敷上芝麻,撒上白糖,添满烧开的荷叶茶,烫热浓酽的湖子酒。醇厚的酒香粑香潜入梦中,诱惑着我的味蕾,让半夜醒来的我忍不住爬起来吃上一两块。那种热烫而又香甜的感觉,直到现在还常是回味。

母亲经常和邻里分享做粑的秘诀。她说,做米粑得选用优质的大米,粘糯配兑要适当,推浆要均调,沥浆要适度,米团要揉得充分,蒸甑得把好火候。可说归说,妯娌之间,还是会请她去当师傅。有时人手少,我们兄弟俩也跟着去帮忙,在灶房里递盆递柴,跑进跑出,顺便一饱口福。印子粑做得多,还需男女老幼全部上阵,齐心协作,一丝不苟。女人忙着兑米、淘米、磨浆、沥浆、捏团、上甑、烧火,小孩帮着洗模、压印、拣粑,老人点上食红食绿,男人则干推磨、揉团、搬锅等力气活,满屋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打印子粑,得有一把专用的木印模。香樟木是刻模的首选木材,其次是山梨木,这基于它们木质细密,纹理美观,质地坚韧,硬实耐用。山梨木吸水均匀,适宜刻线条;香樟木能防虫防蛀,隔潮杀菌。院东头的满爷爷是个名声在外的木匠,尤其精通雕艺。据说,果志堂、蒋家大屋、长久湾大屋等古祠古居的雕花,就是请满爷爷做的,后来他还远到闽粤、江浙等地做工。满爷爷归家时,常带回主家不要的梨木樟木的边角余料,为我们院子里每一户各做了一把纹饰不一的木印模。送给我家的那把,刻有一朵海棠,一只蝴蝶。满爷爷做的印模,多呈长方形,一头稍窄,成手柄状,手柄前方雕有两至四个粑模,粑模阴刻各式各样的花纹,内容喜庆吉祥、昌和如意,透着淳朴厚道的泥土气息,蕴含温暖祥和的山乡风情。粑模印有花草鱼鸟等纹饰,或福禄寿喜等字形,图形逼真,惹人喜爱。每一幅图形,皆含一个寓意。如花形寓意花开富贵,桃形寓意延年益寿,石榴形视为多子多福、红红火火,喜鹊形代表喜鹊迎客、喜气洋洋,鱼形意盼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父亲说,满爷爷在长久湾大屋做长工时,还帮主家大商人欧怀德雕出了二龙戏珠、双凤朝阳、松鹤延年等复杂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对不同的节庆喜事,父辈会选择迎合主题的印模,自家没有的,会打发孩子们到邻居甚至老远的亲戚家借用。

小孩子最喜欢抢着压印。压印看似简单又好玩,但也一道手艺活。堂姐压印米粑轻巧熟快,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坐在晒篮旁,腿下放着一只篾火笼,从软硬适中的大粑团中捏出十多个掌心大小的小米团,用手指一一按入粑模中,轻按,抹平,然后一手翻转印模,对着一块木头轻轻一磕,米粑便脱落在晒篮里,露出清晰的印痕。堂姐告诉我们窍门:按米团用力要匀轻,粑模的边边角角都要顾及到;太紧,就黏住了,磕不下来。压印的动作要快,得一气呵成;太慢,揉好的米团就要干了。一个时辰不到,堂姐就压印一百多块印子粑,个个饱圆,没有缺边的。待蒸熟的印子粑冷却后,她还在银白光洁的米粑另一面,点上殷红的小圆点,恰似妙龄少女的美人痣,好看极了。

“春节至,印粑香,背井的游子念故乡……”老家做粑送粑的习俗,早已在层出不穷的副食和日益鼓起的钱袋里烟散。那一块块印子粑,仍若一块块圆磁铁,吸引甜甜的回忆,滋养我渐渐老去的心。

 (原载《衡阳晚报》2019年3月4日文艺副刊头条)

作者简介:陈学阳,衡南县近尾洲镇人,现供职于衡南县委组织部,系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歌学会、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陈学阳作品:长久湾大屋

陈学阳作品:孔明塔

陈学阳作品:初冬的火焰山

陈学阳作品:又见那片银杏林

陈学阳作品:打桐子

陈学阳作品:莲湖湾的秋

陈学阳作品:凤凰湖秋韵

陈学阳作品:桐叶粑

陈学阳作品:杨湖怀英烈(七赞)

陈学阳作品:敬月半

陈学阳作品:何处是归园

陈学阳作品:蒸市老街

陈学阳作品:别让风雨挡住奋进的脚步

陈学阳作品: 三塘大军梨园四章

陈学阳作品:朝阳村精准扶贫三赞

陈学阳作品:慢乡莲湖湾

日常陪伴是儿童最大的幸福

陈学阳:“严书记”的不严之痛

陈学阳作品:春到衡阳花不少,众芳丛里敬英雄

陈学阳作品:创新,让青春律动

陈学阳作品:劳动,闪耀幸福

陈学阳作品:光辉十里桃林漫兴

陈学阳作品:春到花桥(配图诗)

陈学阳作品:云集的第一场雪(组诗)

陈学阳作品:斗山桥钓秋

陈学阳作品:秋行冠市

陈学阳作品:茅洞桥烧饼

陈学阳作品:如水的光阴漫过斗山桥

陈学阳作品:冠市三章(藏头诗)

陈学阳作品:淌过那年那月的饼香

陈学阳作品:初升的朝阳【朗诵诗】

我是莲湖湾里的一朵莲【美文共赏】

心中的大树【“真情颂党恩”诵读获奖作品】

陈学阳作品:莲湖湾八咏

陈学阳作品:川口精准扶贫口占(八记)

陈学阳作品:在扶贫路上携手同行

陈学阳作品:行走四月的铁丝塘

陈学阳作品:题铁丝塘八景【多图】

陈学阳作品:巨麓峰印记

陈学阳:大洲岛的千年古樟

陈学阳:松江四章

陈学阳:莲湖湾之恋(组诗)

陈学阳:清泉山下的湖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