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之若素作品:罗氏古居映光影

 hanyu118 2020-07-13

探访百年古民居一一大有坪罗氏祖堂。去打捞一段历史,去采撷一片旧时光。

大有坪古民居座落在相市乡金紫村新屋组境内,它位于衡阳市东南方向约30公里处,距相市乡人民政府驻地约8公里。牵山挽水(耒水),风光旖旎。为罗姓族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重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240年。可谓是一座不可多见,嵌在岁月光影里的古民居。现居住在此地的村民大多姓罗,共有500多人。

乡政府的两位向导,一路上给我们讲述古民居的前世今生。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其太公罗添祥,奉父命从军,其酷爱钻研军事,特别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相传诸葛亮率军南下时,屯兵相公堡(今相市乡政府所在地),在码头练兵数月,后挥师北上荆州。罗添祥经过多年研读,总结诸葛亮擅长以法治军,为将之道。军事理论日渐深厚,终于被明皇帝洪武相中,并委以重任,让他率军出征,在几次战役中,均以小胜多,屡战奇功,成功收复彊土。后官封衡州卫(相当于现代的警备司令部司令),镇守衡州(衡阳)。罗添祥每次经耒水回乡省亲,看到耒河沿岸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水运交通便利,便萌生了把三个儿子从自己的屯扎地迁到耒水一带安家落户的念头。经过多次勘察,罗添祥亲自为儿子们在耒水沿岸挑选了这处“风水宝地”一一陆堡(今大有坪)。其长子罗世旻迁居陆堡(今大有坪)。由于罗氏族人先祖建有不朽军功,世人称之为“军家罗氏”。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大有坪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留下如此规模的古民居。

 

后来有风水先生专程去大有坪察看风水,发现大有坪酷似传说中的龙,龙头在罗氏祖堂,祖堂两边各有一口水塘,是龙眼。两只 “龙眼”下方不远处有“龙嘴” ,“龙嘴” 隐于池塘,但“龙嘴”上10余根“龙须”,栩栩如生;一对“龙珠”在耒河对岸,十分神似。“龙爪” 活灵活现,“龙身”延绵向前。山上树木葱茏,山下塘水清澈。每当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恰似“龙鳞”闪闪发光。房屋横“压”在“龙颈上”,风水学说上称之为“骑龙阁”。从现代航拍图片上也能应证。在这里,“龙”应该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其蕴涵着古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从整个建筑结构看,按周易八卦六十四卦中第十四卦“大有”卦形布局,寓意民以食为天,昌隆通泰,祈求好运之意,故定名大有堂。

从外围看,整幢建筑占地面积约6千平米,成四合院布局,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藯为壮观。近看,一种漫步时光长廊的感觉油然而生。正大门前有两根深重的立柱,花岗岩石材,雕有祥云飞龙,两扇大木门,沧桑可见,我叩了叩门上那串斑澜的的铜环,好似即将敲响沉睡的江南。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偌大的四合院天井,面积约有200平米,左右房屋幸存完好,右边还居住着罗氏几户人家。左边房间虽然完好,但无人居住,后院已经年久失修,现已频临倒塌。整幢建筑全系青砖木材青瓦结构,杉木柱子,马头墙,门窗雕龙刻凤,天井地面由石板铺成。正厅两进厅屋,东西面各有四进横厅屋,全部连通,每进横厅有房屋六间,天井两个,东面建有书房一排,共九间。民居内十分宽敞,冬暖夏凉,居民办酒席百桌不需要出外。

通过它的空间、形体、节奏、色彩、装饰等,可以看出整个建筑既有皇家宫殿般的壮丽,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其高调造型和朴素生活愿望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屋檐飞翘,象征着官帽两耳,具有“独占鳌头”之意。左右天井地面为方形,上方合成一片圆形苍穹,符合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从精神层面上理解,讲究生活实用,也表达朴素生活愿望。如石柱底座都有六个“面”,象征“六六大顺”,房屋在中轴线上实现对称,称为“玄武”,然后“左青龙”“右白虎”,符合礼仪礼制等。此外,在节奏上通过墙、柱、门、窗等部件产生出音乐般的韵律美或节奏美。在色彩上,已是灰色的主色调,明显打上了沧桑岁月的烙印,可以想象它当年的色彩艳丽、光彩夺目,别具一格。

 我们走进右边几户人家,有几个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给我们说,这里山青水秀,冬暖夏凉,自耕自足,静心养性,比你们住在城里好多了啰。我们连连点头称是,这里也的确是我们城里人不可多得的向往之处啊!他们说,古民居主要是罗姓,还有李姓、江姓、刘姓。罗家长子罗世旻刚迁到此地,没有田地,只能经商,当地农民种田,除去租金根本就吃不饱,穿不暖。于是,罗家就组织村民共同经商,由他出银两,村民出力,相当于现在的合作社,主要从事盐业及商贸运输,不久,就让村民致富了。后来,由罗家牵头,统一规划设计,各家出资,统一建设,左右全部联垛,四合院式建筑,在当时可谓显赫一方,气宇非凡。虽然不是同一族谱,但一直代代合睦相处,亲如一家。历经几代人的变迁,经过两个世纪的风雨,古民居保留至今。

听罢,我由衷地为罗家在二百年前就有共同致富的思想而深感震撼!为他们世世代代合睦相处而赞叹!如今我们还正走在共同致富的路上,正在倡导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我们为罗家这种超前的思想境界而折服。

就在我们沉思的时候,突然一件古董展现在眼前一一水缸。据大爷说,这只水缸是几代人沿用至今,作为传家宝传承下来的,现在一直供放在巷道里,存放井水,供大家随时喝水、用水。我们忍不住每人勺起一瓢喝起来。

过大井,穿过内堂来到古宅的左院,又是别有一番景象,一些代表江南建筑风格到处可见,如拱门、花窗、飞檐、木梯等。但由于很久无人居住,几间房屋现己荒芜,据说主人早己搬到城里去了。正厅仍留有百年的桌椅,像是时光剪影,记录着当年繁华喧闹。在一个角落,被草掩盖着一件宝贝一一马槽!我们突然联想起水缸,这两件宝物的出现,正好印证了罗氏家族的传说,从遗留下来的文物来分析,当时各家应该都是钟鸣鼎食,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商贾世家。

来到后院,有几间房屋年久失修,频临倒塌。据介绍,由于罗氏一部分后人外出发展,事业有成后,打算回来拆旧建新,但引起族人争议。老年人反对拆,只能保持原貌维修,年轻人要求按照现代建筑设计建造,由于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最终还是搁置下来。墙壁上的爬墙虎显得特别青翠,努力地伸展着,仿佛在诉说这段风雨岁月。我们一边观看,一边商量,将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建议财政拨款尽快加以修缮;将大有坪古民居申报省级文物单位加以保护。

走出来,我们更惊讶地发现这座重建于清朝的古民居,从设计到施工都是非常严谨和完美的。从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以窥见罗氏先辈们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脉络。古建筑中的风水和人文表现手法,又折射出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和民俗价值。在时间的光影中,它散发出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被岁月酝酿的淳香之美。

   (鸣谢罗孝良、周治明同志提供有关素材) 


作者简介:贺成授,网名:安之若素。现供职于衡南县审计局。衡阳诗歌学会会员,衡南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诗刊,《春雨情思》、《岁月》等多首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爱文字,于喧嚣的尘世中寻找一片宁静安雅的心灵寄托。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安之若素作品:梨园梨缘

安之若素作品:你的美如影随形(外二首)

安之若素作品:金色飘香醉春风

安之若素作品:桃花,为春天梳妆

安之若素作品:冬至(外二首)

安之若素作品:天池飞上巨麓峰(外二首)

安之若素作品:冬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外二首)

安之若素作品:诗四首

安之若素作品:诗三首

安之若素:在凌波·风情小镇,邂逅一场太阳雨

安之若素诗歌三首

安之若素的扶贫工作日记(选刊)

关于巨麓峰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安之若素:春雨情思(外二首)

安之若素作品:老街遗梦

安之若素作品:“黄色”的诗

今夜,你会不会来

安之若素:扶贫抒怀

安之若素:神奇的九寨沟之旅(诗三首)

安之若素:秋游米亚罗、黄龙诗二首

安之若素:秋日恋歌(外一首)

安之若素:大洲岛一一蝶变中的湘江水上明珠

安之若素:春夏秋冬(组诗)

安之若素:千年湖之酒  醉美解乡愁

赞美你一一中国女排

安之若素:七夕,我在诗中等你

安之若素:俏芙蓉一一穿越时空的俏佳人

安之若素:荷韵悠悠情,婉约莲湖湾

安之若素:梦中的贝壳,永恒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