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四讲卤族元素.doc
2020-07-13 | 阅:  转:  |  分享 
  
第四讲卤族元素

考查要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以卤素为载体,判断拟卤素,互卤素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即信息迁移题;



知识延伸:

1.氯气

(1)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易液化(氯气液氯)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性。

①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



Cu+Cl2=====CuCl2



2Fe+3Cl2=====2FeCl3

②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2HCl H2+Cl2=====2HCl

③氯气与水的反应

Ⅰ新制的氯水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Ⅱ在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变浑浊;

Ⅲ在新制的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变浑浊;

Ⅳ新制的氯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Ⅴ次氯酸有弱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等四性。



Ⅵ久置氯水则变成稀盐酸。



④氯气与碱的反应



与Ca(OH)2(石灰乳)作用制漂白粉、漂粉精,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在潮湿的空气里,漂白效果更好。





例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aq)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是由于;②是由于。

简述怎样用简单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⑤与低价态物质反应,如SO2、Na2SO3、FeCl2、NaBr、KI、H2S等。





例2.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所得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NaBr⑤FeCl2

A.只有②④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④⑤D.全部

⑶氯气的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

氯气的净化:

干燥:

收集:

验满:

尾气吸收:

②工业制法

⑷用途:氯气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粉以及有机溶剂、农药等

例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例4.用1molMnO2和含HCl为4mo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共热),在不考虑HCl挥发的情况下,得到的氯气

A.等于2molB.等于1mol C.小于1molD.大于2mol



⒉氯的化合物

⑴氧化物

氯的氧化物有Cl2O、ClO2、Cl2O6、Cl2O7,它们都是强氧化剂,不稳定易分解(爆炸)。

⑵次氯酸及其盐

次氯酸:弱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等,制取较纯净次氯酸的方法是向氯水中加入新制的HgO、Ag2O、CaCO3。





次氯酸盐:较稳定,具有强氧化性

⑶亚氯酸及其盐

亚氯酸极不稳定:

亚氯酸盐比亚氯酸稳定,但加热或敲击亚氯酸盐固体时立即爆炸,歧化为氯酸盐和氯化物。

亚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

⑷氯酸及其盐

氯酸是强酸,超过40%就会迅速分解并发生爆炸。26HClO3=15O2+8Cl2+10HClO4+8H2O

氯酸盐:NaClO3的溶解度比KClO3大。

有催化剂存在时,KClO3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若不存在催化剂,则在先629K时熔化,668K时按下式分解:4KClO3=KCl+3KClO4

固体KClO3是强氧化剂,它与易燃物质如炭、硫、磷及有机物质相混合时,一受撞击即猛烈爆炸,因此氯酸钾大量用于制造火柴、焰火等。

⑸高氯酸及其盐

高氯酸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用浓硫酸和高氯酸钾反应可制得高氯酸:



高氯酸盐一般是可溶的,但Cs+、Rb+、K+及NH4+的高氯酸盐的溶解度都很小。固态高氯酸盐在高温下是一种强氧化剂,但其氧化性比氯酸盐弱,如KclO4用作炸药比KClO3为原料的炸药稳定些。KClO4在883K时熔化分解:KClO4=KCl+2O2

⑹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变化规律

酸 氯的化合价 酸性 氧化性 钾盐 盐的热稳定性 盐的氧化性 次氯酸 亚氯酸 氯酸 高氯酸 氧化性 热稳定性 卤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变化规律:BrO3—>ClO3—>IO3—,

卤酸盐的热稳定性大小顺序:KBrO3>KClO3>KIO3。

3.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及递变规律

F2Cl2Br2I2

状态气态气态液态固态

淡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加深

(H2O)反应溶解溶解微溶

溶解度逐渐减小

熔沸点升高





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比较:

水 苯(或汽油) 四氯化碳 溴 黄橙 橙橙红 橙橙红 碘 深黄褐 淡紫紫红 紫深紫 液溴存放时用水封,碘易升华。

例5.不能使橙黄色溴水变为无色溶液的是A.CCl4多次萃取B.镁粉C.KOH溶液D.KI溶液产物稳定性

产物酸性

产物还原性

(3)与水反应,F2与水剧烈反应故而无“氟水”,Br2、I2与水作用越来越微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按Cl2、Br2、I2的顺序,前面的单质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面的单质,F2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

(5)与低价态物质反应,如SO2、Na2SO3等。



例6.从海水中制取溴的过程是把Cl2通入加热到90℃、pH=3.5的卤水中,将Br-氧化成为Br2,用空气吹出生成的Br2,被Na2CO3溶液吸收得到NaBr和NaBrO3的混合液,再用酸酸化混合液,即可得到Br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Na2CO3溶液吸收Br2 。

(2)用酸酸化混合液制取Br2 。

5.卤化银的性质及卤素离子的检验

AgF白色易溶于水,AgCl、AgBr、AgI颜色由白色到淡黄色到黄色,均不溶于水且溶解度越来越小,

卤化银具有感光性。



卤离子的检验

利用卤化银的性质可以用酸化的AgNO3(aq)来检验卤素离子(Cl—、Br—、I—);

在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中滴入氯水,再加入有机溶剂振荡后,观察有机层颜色。



例7.已知Cl—与Ag+反应生成AgCl,每次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生成的氯气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为HClO3和HCl。而这样生成的Cl—又与剩余的Ag+作用生成沉淀,这样循环往复,直至最终。

现有含1.1molNaC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求最终能生成多少克难溶物?若最后溶液体积为1L,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6.氟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特性:

⑴氟无正价;

⑵单质氟与水反应不同于其它卤素:

⑶HF能腐蚀玻璃和陶瓷,制备HF只能在铅皿中进行,保存在塑料瓶中。

⑷氢氟酸是弱酸;

⑸AgF可溶,而CaF2难溶;

⑹AgF无感光性;

⑺稀有气体与氟气反应生成XeF4、XeF6等;

⑻氟能氧化高能燃料:2F2+N2H4=N2+4HF。

6.卤素互化物

卤素互化物是指由两种不同的卤素相互化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XYn,式中n=1、3、5、7。卤素互化物大多是不稳定的,具有比卤素单质(氟气除外)更强的化学活泼性。它们一般都是强氧化剂,以卤氟化物的氧化性最强,ClF5已被用作火箭推进器的高能氧化剂。卤素互化物的性质与生成它们的卤素的性质相似。

BrF3在室温下为液体,它是一种良好的但不猛烈的氟化试剂。

如:6MO+4BrF3=6MF2+3O2+2Br2

BrF3与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BrF3+5H2O=HBrO3+Br2+9HF+O2

例8.(1)BrCl3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将BrCl3溶于水,再通人S0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将4.66gBrCln溶于水,再通人过量S02的反应。









巩固练习;

1.氯气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方法是

A.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 B.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

C.人、畜应多喝豆浆和牛奶 D.可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

2.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A.Cl2B.SO2 C.NaClOD.KMn04

3.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10)2和CaCl2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能变质

C.漂白粉的溶液呈碱性 D.在使用漂白粉时应用浓盐酸

4.将0.2molMn02和50mLl2mol·L-1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反应完全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为(不考虑盐酸的挥发)

A.等于0.3mol B.小于0.3mol

C.大于0.3mol、小于0.6mol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5.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6.下列对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是3.17g·L-1

B.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氯水能导电,是电解质

D.不干燥的氯气遇二氧化硫,其漂白性能增强

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能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的是

A.溴水和碘水B.盐酸和次氯酸C.稀HNO3和稀HClD.浓HNO3和氯水

8、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引起人们的牙齿、骨骼变疏松。引起这种污染的元素是

A、汞 B、氟 C、碘 D、硫

9.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1。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m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m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0.今有H2、Cl2的混合气体100mL(标准状况下),其中一种气体体积是45mL,另一种气体体积是55mL。光照使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mL。为证明反应后气体中H2或Cl2有剩余,使气体通过10mL水,并使剩余气体干燥后再恢复到标准状况。若(1)剩余mL,证明有剩余。

(2)溶液有性质,证明有剩余。



11.实验室里用一般的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备Cl2,反应物即使在停止加热后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当要收集多瓶Cl2时,常有较多的Cl2散到空气中去,为了避免Cl2的逸散,并对多余的Cl2随时取用,有人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来制取Cl2:

(1)设计甲装置是依据了 薄(填已学过的某仪器名称)的原理。甲中装置Ⅱ(填“能”或“不能”)用乙装置来代替。

(2)甲中Ⅱ中盛有的液体是。该装置可看作是一个(填某仪器名称),简述其主要原理:





















12.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有如下转换关系(均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0;

(1)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2)由反应②可看出Q、X中氯元素价态的高、低顺序,

所根据的理由是;

(3)臭氧与二氧化氯作用,可得到红色油状的六氧化二氯(Cl206),遇有机物会爆炸。它与碱溶液反应可得到两种氯的含氧酸盐,代表该反应的是

(填①—④编号)。其离子方程式是:;

(4)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约1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02==4C102+H++Cl—+2H20

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迅速释放出气态的二氧化氯,这是因为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D.逸出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13.(1)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反应中元素被还原。

(2)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

,它们阴离子的还原

性强弱为:Cl—
①(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4.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国家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或碘化钾的形式存在。

⑴有人烹调时,把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加碘食盐混合,当滴食醋时,产生紫色蒸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这两种加碘食盐可以在潮湿的空气中曝露而加以鉴别,其原理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分析化学上常用硫代硫酸钠与单质碘反应来进行元素分析。硫代硫酸根(S2O32-)离子与I2之间的反应进行得迅速、完全,但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I2会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而且I2与S2O32-发生副发应,其离子方程式。若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会发生分解,其离子方程式,同时I-离子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用碘量法进行测定时,为防止碘的挥发,在实验中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 。

⑷I2和Na2S2O3之间发生既快又完全的反应: I2+2Na2S2O3===2NaI+Na2S4O6

①若相互倾倒时上述反应需要在接近中性(pH值为5~9)的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②当把I2溶液滴入Na2S2O3溶液中时,即使在碱性溶液中(pH=11)也能发生完全的反应;若把Na2S2O3溶液滴入I2溶液中,那么在酸性溶液中亦能发生完全反应,试简要解释上述两个实验事实。





15.在右面图解中示出了用密码字母表示的物质反应的条件:

方框中的物质(A、D、E)是含氟的盐,B是一种浓酸,物质C是气体(通常条件下)。且已知,溶液冷却时盐E以沉淀析出,而当等体积的lmol/LE溶液和lmol/L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时,形成溶液,随后将溶液蒸发只得到盐D。

写出A~E的分子式。



16.溶液A加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B析出,B可溶于氨水,所得溶液为C,把NaBr加到溶液C中,有浅黄色沉淀D析出,D在阳光下容易变黑,D溶于Na2S2O3溶液得到溶液E,于E中加入NaI,则有黄色沉淀F析出,F可溶于NaCN溶液得溶液G,往G中加入Na2S,得到黑色沉淀H,自溶液中分离出H,使H与浓HNO3一起煮沸后得到悬浮着浅黄色沉淀(硫黄)的溶液,滤出硫黄后,又得到原来的溶液A。

试推断A~H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实验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17.氟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气与水反应可以获得四种物质,它们分别为(用分子式表示)、、、。其中有一种是无色气体,与臭氧有类似的臭味,它可由氟气慢慢地通入2%的NaOH溶液中制得,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用I2O5来定量测量CO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为;I2O5和I4O9是离子化合物,试用离子式表示之。

19.KCl和KClO3的溶解度(g/100gH2O,0℃)分别为28.5和3.3,简述以KCl为原料制取KClO3的方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0.制取氟氯化合物X,可采用特制的耐氟仪器。制备X的反应物是10%的HCl04溶液和F2,使它们缓缓反应,产率不很高。化合物X中元素质量分数是:Cl30%;O54%;F16%,且X的最简式式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有关物质的资料如下:

①无水KF为固体,易吸收F2、HF和H2O;

②化合物X的熔点-167.5℃,沸点-15.9℃,易分解,若接触有机物容易爆炸;

③F2沸点-188.14℃,HF沸点19.54℃,O2沸点-183℃,NH3沸点-33.35℃。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X的化学式,HCl04与F2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的作用是。

(4)B中致冷液用(填“液氧”或“液氨”),

其理由是。

(5)A的内管中填充许多耐氟的环状物,其主要作用是使

气流曲折向上,液流迂回而下,扩大接触面,力求反应充分。若把A内管的环状填充物换成耐氟的石墨环,则X的产率为0,请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21.往含有0.1molBr0.1molI—的FeBr2和FeI2的溶液中,持续缓慢通入Cl2,作出通入气体体积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图象(已知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ClO3-BrO3->Cl2>IO3->Br2>Fe3+>I2,Cl2与H2O的反映可忽略不计)。











22.用足量的四氯化碳从20mL碘水中(含碘A×10—3mol)萃取碘,每次用2mL四氯化碳并将萃取液放入同一烧杯中。已知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80∶1,则萃取m次后烧杯中含碘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假如水中最多允许含碘A×10—6mol,则至少需要萃取多少次?(假设碘水的体积始终为20mL)。



高一化学竞赛教案设计:朱德彬2003.11.28



9



























常压,-34℃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