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该如何选择填报高考志愿?

 清风细雨hans 2020-07-13

2020高考结束了。还有十天就该填报志愿了,家有考生的家长们,有没有为孩子提前做点功课?

每年在高招填报志愿时,面对着海量的院校和专业,多数考生都感觉到选择性困难,觉得无从下手。全国两千多所高等院校,一般人听说过的不会超过两百家,了解的不会超过几十家,但是等你自己的高考成绩一出,需要详细了解的只有几家。问题是,该了解哪几家?

高考,是一个年轻人成人后第一个真正面临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会“定终身”,却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考生究竟该如何做出这第一个重要选择?

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知道高考志愿填报有三要素:城市;学校;专业。许多老师和专家都建议考生选择的顺序就是城市/学校/专业,或者学校/城市/专业。其实,这三要素没有绝对的顺序,它们的重要性排列取决于你的成绩区间,取决于你的学业规划和将来的工作规划,是一个三者之间的权衡,没有一定之规。真正到了必须选择时,这三个原则之间如何掌握,在发生原则之间冲突时如何权衡舍弃,并不容易。

志愿三要素城市、大学和专业,实际上是对高考生中成绩中上和偏中下的学生而言的,顶级学生没有这个烦恼。比如成绩够得上清北,最多加上够了华五人进档线的学生,选择就很简单,基本上不必考虑专业,能进就行,对他们而言,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和大学出身更重要,清北华五人的硕士博士没有看上去那么值钱,他们的本科才贵重。地域上这些顶级高校都在京沪宁杭,其中只有科大地理位置稍微差一点,但是科大就是科大,到哪儿都是你大爷,跟合肥没有关系。当然,有些学生铁了心要学金融经济类专业,分数够了华五人,却未必够华五人的金融,转而选择上财贸大的金融经济,这是从个人专业爱好出发,选了就对了,没有什么正确与否。况且,上财贸大的金融就业率就业质量比南大科大的金融强的多。

2020,该如何选择填报高考志愿?

真正难以抉择的,是中档成绩,一般省份排名2500-20000的考生,在“非京沪的985 VS 京沪热门211”、“二三线城市211 VS 一线城市普通大学”等等这一类的选择性困难,这确实难以取舍,更要命的是,谁都没有正确答案。

志愿填报中所有的选择都必须针对考生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分析,生源地域,个人爱好,家庭背景,考分成绩,将来的工作规划等等,没有公式来计算。一般而言,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城市的选择是第一要素,或者说地域的权重高一些。你的大学所在的城市,不仅仅决定了你的眼界,你的资源圈,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将来的就业地域。比如北上广宁杭这样的城市读书,不管你的生源地来自哪里,毕业后你有很大的可能会留在北上广,即便不留一线,留在环渤海、长三角或者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几率也大的多。大学四年积累的经验,人脉资源,对将来的工作肯定会有利。

选城市,当然首先选择京沪,京沪不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你提供宽阔的视野,丰富的实习经历和将来更好的回报。但是这是对成绩中等的考生而言,舍弃了一般外省211选择京沪的普通高校,不是一个坏选择。但对低分区域的学生来说,京沪高校的选择面就很小,强选京沪,学校就很难让你满意。这些成绩区间的考生,就应该看广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区域中心,这些都是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人才就业高地。

其次,对文理科考生和省排名5000以内决定学工科考生来说,好大学比热门专业重要。好大学指985名校(不是所有的985都是名校)和部分顶尖211,这些学校的地理位置没有很差的。名校的普通专业跟一般211大学的“好”专业之间,建议首先选择学校,今后的就业,深造,以及出国优势明显。比如美国很多大学对GPA的要求,985跟211就很不一样。清北复交可以到78,985就得80,一般211呢?90!差距非常大。

当然近些年热门的两财一贸两电一邮(见上表),录取分数线本就高于大部分的985,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至于一般211大学跟普通一本之间,尽量选择211(有些照顾性211不在其内),只要不太偏远,学校优势专业不要太冷门;如果是京沪宁杭普通大学,那就算是平手吧。

成绩不够211的普通大学,应该以专业为主要考虑,首选专业。如果有非常喜欢或者擅长的专业,那就优先选喜欢的专业。如果没有特别钟意的专业,就尽可能避免一些雷区。注意别中了网络的毒,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医学法学都是好专业,只是就业难度,回报期长短不一,应该结合家庭情况综合考虑——这些专业真的需要家庭支持。建议下载几个近五年的就业红榜,看看哪些专业就业上有问题,明知是坑就能避开尽量避开。

大多数咨询老师都认为在三要素中,城市>大学>专业,不是没有道理。至于三要素的比重,考生成绩层次越高,大学越重要;层级较低则以专业为主。高晓松说过,北大清华的学生是国之大器,不应以稻粱谋,谈专业没有意义,我同意。但是咱们非“常青藤”的普通大学的教育目标不是“治国平天下”,而是寻求一份谋生生存之道。某著名老师说过:身处底层的人要完成到中产阶层的进阶,需要先掌握技能,眼前的苟且比远方的诗重要。而中产阶层到精英阶层的进阶,则更需要通识博雅教育。越往上,越不注重专业。

对大多数人而言,先谋稻粱,而后平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