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昵称Kl7Vr 2020-07-13

“我一般建议高中生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而且我觉得离得越远越好”,前几天俞敏洪在直播中给考生填志愿选大学的这条建议引发全网讨论,还上了热搜。

找了直播的完整视频来看,发现这只是俞敏洪给出的建议中的一条,他总共给出了6条建议,每一条都很认同。我已经毕业10年了,以过来人的角度来说,如果当年填报志愿前能看到这些建议或者说我的父母、老师能给一点类似的建议,我都能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转念一想,高考只是人生重大关口中的一个,人生处处有考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读研、创业、走入婚姻组建家庭等等,每一个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抉择都像是在经历“高考填志愿”,所以这几条建议对处在任何人生阶段的人都有用!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选择上大学的地区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离开自己家乡,二是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

这条上了微博热搜的建议比较完整的意思是:选择大学要尽量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且越远越好,除非最喜欢的大学就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否则同类大学选择建议选离家更远的;大城市也并不一定是沿海地区或北上广深,俞敏洪举了几个例子,武汉、西安、兰州这样的城市也都可以。

生命出走的疆域有多大,大学是很重要的一步。四年宽松自由的大学时光能获得怎样的气质熏陶和视野,跟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有很大关系。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我的老家在河北,平心而论我觉得河北省并没有足够好的大学,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完全没考虑自己家乡。当时在哈工大、山大、川大、厦大和西安交大里面选,我和班上另一个同学选了一样的,山大。如果搁在今天,我应该会选厦大或者西安交大。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山东大学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强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也是大学留给我的财富。但相对大城市或者发达经济圈内的城市而言,济南还是偏保守和闭塞的,思想和交流不够开放,视野就不够宽广。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大学毕业通过校招去了广东一家企业工作,当年这家企业在我们学校招了十来个人,各个学院、专业的都有。工作三年后的一次旅行中我认识了一个女孩,中山大学在读本科,遇见她那年的暑假她参加了国际志愿者的活动,只身前往马来西亚和很多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参与了一个多月的志愿活动。

这样的经历在东南沿海城市很常见,跟我同期进公司的一个同学工作两年后辞职去做了一年多的国际志愿者,她是英语专业,在当地教授中文。这种国际性的志愿活动锻炼的不止是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跨国合作的能力等等,回国后她去了深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作,这段海外经历成了她转换事业赛道的助力。

为什么要去大城市或者发达经济圈内的城市?因为机会多、理念新、思维活,这种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去尝试、去开拓,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城市给予你的隐形财富。

其实不止是大学择校,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在哪个城市哪个区域买房等等,都是一种对周边资源的衡量,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决策力。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志愿填报最重要的原则是和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相结合。

相比于上热搜的城市选择问题,这一条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是关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印象里我们的班级并没有组织填志愿选专业方面的辅导,电话查完分数之后自己拿着招生手册选学校选专业。知道分数后只觉得松了一口气,填志愿也没有太用心,完全没思考过自己的志向、兴趣问题。

我记得自己花了半天时间跑到网吧去查了几所学校的官网介绍,选了几所大学;专业几乎就是盲目选择的,挑了一个当年的热门专业,但其实这个专业并不是我们学校的强项。稀里糊涂过了四年,对口专业工作三年之后我就彻底转行了,可以说完全抛弃了大学所学。

为什么?因为这个专业我并不喜欢,相应的工作也做得很没有激情,弄明白自己真正的志向和兴趣在哪、有勇气转换赛道重新开始,我用了7年的时间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我现在从事着文字方面的工作,这是我的兴趣之一。仔细回想起来,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都很好,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拿高分,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参加作文比赛拿过奖,但上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强的意识把它当作大学的专业和职业。

高中时因为不喜欢历史政治这些需要背诵的科目而选了理科,但其实数学和物理我都不喜欢,偏偏大学专业对这两科要求都很高,以致大学四年还要硬着头皮啃高数、啃物理电路电磁场理论、啃编程... ...

在大学里我一度以为这种把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学好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自我提升,几年之后我才意识到,人其实应该选最轻松简单的路走。你的“轻松”不是说这件事情简单,它对别人而言不一定轻松,它是证明你在这个方面擅长、有优势。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做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工作,不要被所谓的专业冷门还是热门、将来是不是更容易找工作左右,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才能无惧将来。

大学时结识了一位文学院的朋友,他的志向就是成为报社杂志社的专栏作家,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纸媒行业日渐衰微,但谁曾想自媒体却发展起来,他的志向有了另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而我也在兜兜转转之后,从一个皱着眉头研究电路的人,变成了与文字为伴的人。我曾无数次想过,如果当初我的语文老师能稍稍鼓励我一下选个文学相关的专业,是不是就可以少浪费几年光阴?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要和父母认真讨论,但不能只听父母的,更要听自己的内心。

18岁高中毕业就是成年人了,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父母兄长这些过来人的经验要听,但最终拿主意的是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更为重要。

在去哪个城市读大学以及在哪里工作生活这些事情上,我的父母都很尊重我的选择。讲一个大学室友Z的例子。

Z的父亲是高中数学老师,她的成绩也一直很好,把清北当目标的那种。Z的高考成绩比平时的模拟考要低一些,去不了清华。填志愿时她的父亲建议她复读重考,因为一直以来他们的规划都是本科清华,然后出国读研。清北本科生的出国留学比例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山大就差很多。

但是她不想浪费一年的时间复读,跟父母商量之后选择了去山大读本科。大学四年Z的成绩非常优秀而且非常努力,有时候真的很羡慕目标明确、拼劲全力往前冲的人。本科毕业后她顺利考进了清华的研究生,后来又出国读了博士。虽然过程中出现了岔路,但Z依然遵从本心,行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的经验可以作为参照,但决定权请握在自己手中,能够为你整个人生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世界未来的发展更趋向于个性化选择,所以独立能力更为重要。

10年前的我完全想象不到电子互联网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我曾经还梦想过有一天能进报社、杂志社工作,如今纸媒行业已几近凋零。

今天的我依然很难想象10年后的样子,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替代生产线上的工人、餐厅里的服务员、银行里的大堂经理... ...它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学习,轻易地“写”出一篇文章、“画”出一张设计图,我们要怎样赢过这些机器?

俞敏洪给出的答案是,大公司的模式正在瓦解,世界在不断走向个性化选择和自我创造。机器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但创新型的、个性化的东西机器是学不来的,这是人比机器有优势的地方。所以他强调了消化知识、独立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在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80%都用不上,为什么还要学?真正要掌握的是什么?是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是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的。

毕业多年之后,我的工作早已远离我的专业所学十万八千里,那些原理、公式通通都忘记了,但学习能力一直都在。大学里没有老师催着做功课、交作业,教授老师们上完课就走了,课上所学都要自己消化,学习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锻炼出来的。

大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应对未来的能力。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写在最后:

人生匆匆走过30多年,感受到了世界瞬息万变的残酷,仿佛稍有松懈就会被时代抛弃。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80后,这才过了几年,90后都被00后挤掉了关注度,每一代都在后浪的追赶下年纪轻轻就成了“前浪”。

但那又怎样?前浪们仍然在学习在努力在乘风破浪,与时代共舞的他们,更懂得如何走好人生的征程。

人生抉择就像填志愿,俞敏洪给考生的4条建议值得每个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