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奥报告》:20年后再回首 多少情怀成追忆

 昵称60659497 2020-07-13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7月13日,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纪念日。我们不曾忘记2001年的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亿万华夏儿女为之欢呼,为之泪下的感人场景。

举办奥运会,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因为在奥运会的百年历史中,旧中国留下的是“零”的记录,蒙受的是“东亚病夫”的屈辱。1990年,中国首次提出申办奥运会,但是北京最终以2票之差落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北京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失之交臂。1998年,北京再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但是与第一次申办不同,这次国际奥委会改了方法,不仅严格限制国际奥委会委员访问申办城市,也不许申办城市邀请委员,也不得请客送礼。于是,申办城市的《申奥报告》便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评判申办城市的重要依据。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申奥报告》是一部高水平和高质量地反映北京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包括了经济、法律、文化、环保、财政、交通、医疗、安保、申请书等18个方面的内容,其涉及的部门、单位达150多个。为了编制好这份报告,北京奥申委组织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份被称之为“申奥精品”的报告。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报告分为三卷,全书596页,20多万文字,图片、表格共有683个,全面展示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条件与能力。据统计,直接参加报告起草的人员有260多人,而参与了有关工作的人员达数千人。上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下至有关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都为《申奥报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可以说,这份报告是无数人用心血编织出来的。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当时,年过六旬的奥申委体育主任楼大鹏参与了申办报告中大量的文字撰写和校对工作,报告中的每个字、每个数据,他都要一遍遍亲自校对,直到准确无误为止。工程规划部的年轻工程师桂琳说,我们不断地在审核、校对稿件,有时候一天要改上几稿甚至十几稿。当时领导就表示,如果北京申办成功了,那么后面要申办的城市就要看北京的申办报告,因此我们要使我们的报告成为范本。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申奥报告》的前17个部分包括国家和城市特点、法律、海关入境、财政、环保、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奥运村、交通、安全、技术、新闻、医疗卫生以及残奥会等。第十八个部分是保证书,其中有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支持信,北京市长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名的保证书,还包括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认证书,共169份。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

《申奥报告》的装帧设计,汲取了中国古代书籍的精华,封面颜色为中国传统的“宫墙红”,显得极为高贵;全书采用淡黄色环保纸,十分典雅,并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现代环保意识。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内页)

2001年1月17日上午,当北京奥申委的代表在洛桑把这份报告递交给国际奥委会候选城市关系部主任杰奎琳-布拉特女士时,她一下子就被“宫墙红”所吸引,连声称赞。从后来的反馈得知,无论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国际各单项体育组织,包括萨马兰奇等人一致认为北京的《申奥报告》无论内容,还是装帧设计都是最好的。特别是报告阐述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恰恰也是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基本要素,从而得到了广泛好评。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内页)

据了解,这次送交国际奥委会的《申奥报告》有70套。经有关专家认可后,《申奥报告》还寄送给了每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等,总计250套以上。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告》(简装本)

每一次申奥总会留下一些传世精品,从会徽、口号、宣传片,到《申奥报告》……每一件精品的背后,都凝结了创作者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凝结了创造的激情和智慧。今天,2022年冬奥会正向我们走来,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当年的《申奥报告》作为奥运文献中的精品,不仅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它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成为奥运收藏和书籍收藏爱好者争相追捧的热点。《申奥报告》书由奥林匹克出版社印制出版,共印刷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用再生环保纸印刷,有两种包装,一种是红色书匣上印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简装本),一种是黄色书匣上印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另一个版本是采用原浆进口纸印刷,黄色书匣上印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这个版本是送重要领导人和文档收藏使用,数量更少。而且这些版本在印制完成后,印版就被封存于历史博物馆。

《申奥报告》作为中国百年奥运梦的历史见证,虽未公开发行,但是却蕴含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档案价值和收藏价值。与“新北京 新奥运(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一样,20年后再回首,多少情怀成追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