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让G胖赚翻的史上最牛卡牌游戏?丨Artifact

 情报姬 2020-07-13

文丨吆嚯 排版丨鲶鱼

继《DOTA2》上线5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V社又一款最新作品《Artifact》,这款延续了《DOTA2》世界观的游戏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大量了眼球,如今《Artifact》也终于在11.29日正式发售。

可从发售的第一天开始,Steam商店中便有不少差评,这也让很多想要尝试的小伙伴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买来玩,今天我就从玩法到氪金度来分析一下这款游戏到低适不适合你。

《Artifact》的玩法上面不光是融入了各种卡牌游戏之所长,更是创新式的融入了MOBA游戏的玩法,打造出了一款前所未有的TCG游戏。

最特别之处便是在他的棋盘上,与其他卡牌游戏只有一个战场不同,《Artifact》拥有着三路兵线,想要获取游戏的胜利便要率先击破对面两路的塔,或者击破对面一路的塔后再击破显露出的核心。

每局对战中,玩家手里都会有5张英雄牌,可以调遣5名英雄去往各个兵线参与战斗,每名英雄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如果英雄不幸死亡,需要在泉水中复活后才能再次上线。

如果在对战中杀死了对手的英雄或小兵,就像补刀一样的可以获得金钱,在每个回合结束,玩家都能够通过去商店购买装备给英雄穿戴来增强他们的实力,这些设定简直与MOBA如出一辙,而各种熟悉的英雄、装备更能让DOTA玩家倍感亲切。

可如果你只是因为喜欢DOTA而想入手《Artifact》的话可就要考虑一下了,因为你对于DOTA的理解并不能帮助你上手《Artifact》,它本质上还是一款非常硬核的卡牌游戏。

《Artifact》中的三路兵线可以看做你与另一个人同时进行着三场对局,每个对局相互独立,但又会互相产生影响,在上中下路分别进行一次对局才算结束一个回合,每一路又具有独立的魔力值可供出牌。

理查德的加入也带来了万智牌的颜色玩法,英雄共分为4种颜色,玩家只能当前路中打出与所在该路英雄相同颜色的卡牌,英雄也是出牌的基础,若某一路线上没有我方英雄,那么便无法在那一路中出牌。

《Artifact》每一路中的结算方式类似于《昆特牌》中的PASS机制,玩家无法自己操控场上的单位,只能在双方都不再进行出牌选择PASS后,系统自动进行战斗结算。

而这些也只不过是《Artifact》中的冰山一角,如此多的元素的融入,确实能够让游戏变得丰富有策略性,但这也更加考验玩家的水平,如此多的内容绝对不是2个新手教程就能了解到的,很多玩家都会抱怨自己打完教学之后便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去打人机都是被血虐。

游戏时长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点,《Artifact》由于不能越过面前的单位直接攻打对手的塔,便没有《炉石》《影之诗》那些无脑快攻卡组,同时也不能从无到有直接OTK秒掉对手,《Artifact》想要获取胜利便只能通过每一回合的运营,所以也使得每一局游戏都要在半小时甚至更长,如果你接受不了慢节奏的游戏,那么《Artifact》是不会给你带来快乐的。

除了游戏上手难度大之外,游戏的氪度是《Artifact》上线以来讨论最多的话题,Steam的差评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游戏的氪度。

有别于《炉石》等CCG卡牌游戏,作为TCG的《Artifact》由于要保证卡牌在玩家之间的合理流通,势必不可能加入免费的获得卡包任务,否则卡牌价值便会一落千丈,也不再是TCG游戏了。

玩家在游戏中想要得到卡牌其实只有三种方式,一个是直接买卡包去开,第二是去Steam市场购买其他人的,第三是购买比赛门票,通过胜利获取卡包,而其5-2的赛制对于新人很又难赚包,无论哪一种,都是要花钱。

可就现在的卡牌交易市场来说,对于学生党还是有很大的负担的,由于现在处在游戏初期,卡牌稀少,强力的卡牌就那几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想要凑齐一套强力卡牌怎么也要花上几百,但如果缺少这些核心构筑的卡牌,从牌组上来说便输了一半。

但和线下TCG不同的是,《Artifact》禁止了好友之间的自由交易,玩家想要相互购买卡牌必须通过Steam市场,而G胖在交易中高额的抽成才是真正恼火玩家的点,卖出一张100元的卡牌,到手只有80多,没多少人想要花这冤枉钱。

当然如果对于不想氪金的玩家还可以去打轮抽模式,类似于《炉石》《昆特牌》的竞技场,玩家不需要携带自己的卡牌,通过选取系统给出的卡牌来进行对战,我认为轮抽模式的乐趣比自己组牌还要高。

但再怎么说,你不花钱便永远也得不到奖励,就算在休闲模式下混的风生水起,一没奖励,二没段位,没有成就感很快便会没有目的性,从而放弃游戏。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Artifact》是否适合自己已经心理有数了,对于那些依旧犹豫不决的小伙伴我觉得可以观望一下后续的版本,毕竟《Artifact》现在还有很对地方不成熟,但依旧不妨碍他的无限潜力,希望V社日后可以好好改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