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会让我妈来带宝宝

 悦心里 2020-07-13

亲子关系隔代传递的背面

难道不是因为穷吗?

还真不是。

除了特殊情况,不是谁都接受把孩子丢给陌生保姆的:一是照看孩子真的是个精细活,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二来现在各种保姆虐待宝宝的新闻层出不穷,谁也不会放这个心。

即使老公有能力一个人养家,对女方产后在家里的时间也是一个极大的体力和精力的考验。

于是和你听说的一样,上一辈人帮忙带孩子就是大概率事件了,甚至成为了普遍现象。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妈妈生,外婆养,外公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

那么为什么不是爷爷奶奶?甚至不是外公?外婆这个角色为何总是成为首选。

也许你可以举出很多大家都认同的理由,例如:

“避免婆媳相处问题。”

“生活习惯和妈妈更容易无缝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效率浪费。”

“外婆想和孩子更亲。”

“外婆可以更好的照顾产后的妈妈。”

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不一样的角度,我们不去讨论这种现象的合理性,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些人们都能说出一二三的普世观念之外,有哪些你也许从未听说过的意识和潜意识规律。

A.家庭地位的衍生和映射

现在有许多的独立女人,可以说是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的大赢家,论经济实力,在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在家里面也比较有话语权,重大事情的大权掌握在了妈妈手中。比较起和婆婆相处,妈妈当然甘愿把孩子交给自己亲妈来带会更舒服。

谁在育儿的问题上占有更多的时间,孩子就相对更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成长。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意向家庭成员坦白或者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层面。这伴随着婚姻双方在价值翘翘板上的上下动态平衡起伏。

B.平衡式心理

“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

结婚生子,跟自己心仪的男性在一起亲密地生活,这是女人终身幸福密码里绕不过去的最重要一环。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使她们感到非常幸福,再加上有了自己的孩子,人生可以说是无憾了。但如果这个幸福度超过了她自己潜意识里可以承受的阀值,有一些人的不安感就会冒出来,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俄狄浦斯冲突。

新做妈妈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自己的妈妈的威胁,如果这时她还是继续幸福地跟自己的老公一起抚养孩子,她会觉得这种幸福有负罪感,所以她潜意识里呼唤把妈妈邀请进来,介入到自己跟丈夫的关系中间,以避免过度的亲密所导致的幸福。这种心理在临床上显得非常高发。

C.“表现式弥补情结”

我们小时候年代不一样,也许有一些女生会觉得自己小时候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或者没有得到足够多父母的爱,那么,若这个女孩成为了妈妈之后,她就有可能当着外婆的面故意非常宠溺细致地照顾第三代(这个时候外婆更多是做饭打杂帮忙的角色),你也许会说这有一些表演的成分在里边,动机也十分幼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和动机确实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母亲过于激烈的关怀,其实已经超过了孩子对关怀的正常需要的。这种额外的关怀会让孩子有强烈的窒息感,几乎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气,这种情况下孩子有可能会患各种身体疾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支气管哮喘。

D.“移情逃避”

即使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妈妈和外婆之间的母女关系还处于一个比较强的链接中。年轻的妈妈在潜意识层面或者意识层面都认定自己还还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孩子,所以就把做母亲的部分的功能让渡给孩子的外婆。

有时候大家甚至可以看到这个有一点向外婆撒娇的意味,类似“妈妈,虽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我还需要学习适应一下,所以我只有先把做妈妈的部分权力、责任,甚至角色身份交给您,拜托啦”这样的心理活动。

如果你细究一下,其实妈妈在这时完成了一个自动降级,就是我的孩子也是被我妈妈带大的,我自己也是被我妈妈带大的,从逻辑来说我就不是我孩子的妈妈而是这个孩子的姐姐了。

但我们往往发现在这类的关系中,其实妈妈是极力想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能自己做主的,没有想把功能切分给外婆的意思。这个说法就是是意识层面的,我当然认同,然而在潜意识层面,这位母亲一定主动做了很多邀请外婆来参与孩子有关事情的决策讨论,这些邀请也不太正式,很多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出的邀约。

大多数朋友可能对精神分析比较陌生,会觉得我们罗列的潜意识很奇怪,甚至很荒唐。我们必须要强调一下。

就是:所谓的潜意识的密码,其实是与之相伴的对痛苦情绪的逃避和对愉悦情绪追逐的密码。他和表层意识的表现方向往往直接就是背道相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