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海阮姓家族的发展历史:祖先明朝时从江苏过来当官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众所周知,山东的威海市,最早是明代因卫设城。因此,有不少威海人的祖先是当时迁到胶东,阮姓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阮(ruan)这个姓氏,虽然在《水浒传》的梁山泊有著名的阮氏三兄弟,但整体而言,这个姓氏在北方分布较少,威海阮姓家族的祖先就来自江苏。据老文登县志(威海卫最早从文登划出,在清代裁卫之后又重新划给文登,因此文登史料比较多)记载,明初,山阳(现在的江苏淮安)人阮成以军功袭威海卫指挥同知一职,成为威海阮姓的始祖。如今淮安也是阮姓人的一个聚居地。

(威海的环翠楼,始建于明代,后来多次重修)

如果严格从字面意思推敲的话,“袭”这个字,有继承的意思,即阮成之前就有人担任过此职,可惜资料没有记载,只能从阮成算起。

在明代的卫所制度中,一个卫当中通常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职务,据记载,指挥同知的官衔为从三品,次于指挥使而高于指挥佥事,通俗的讲,就相当于威海卫的副长官。因为这一职务比较重要,并且阮姓家族可以世袭,故此,在阮成之后的几代人的名讳也有清晰的记载。

具体的世系是阮成生阮兴,阮兴生阮瑛,阮瑛生阮祥,阮祥生阮达,阮达生阮继先,阮继先生阮世忠,这以上七代人不仅担任威海卫指挥同知,并且可以使用怀远将军的称号。此后,第8世的阮柱(阮世忠的儿子)虽然担任指挥同知,但官爵降为“将仕郎”,等到阮柱的儿子阮鸿猷承袭指挥同知时,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按照文登县志的记载,阮鸿猷应该是最后一任阮姓指挥同知。

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清代以后,阮家难以保留原来的职务,逐渐弃武从文。根据记载,其后人子孙阮庭芳、阮公锡都是秀才,在乾隆年间,有位叫作阮文珍的族人,还当过昌邑县的训导(学官)。

阮姓家族的发展历史,也在威海城市中留下了不少痕迹。如今在威海市区有个地方叫作“阮家寺”,就与阮姓人有关。据说,最早的阮家寺名叫洪智寺,后来阮姓人在附近建村居住,就以姓氏命名村子为阮家寺,现在已经成为市区。

此外,在羊亭还有个阮家口村,不少村民都姓阮,应该就是阮成的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