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正月初十,40年前的胶东农村,这时还没走完亲戚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编者按:今天是正月初十,不少朋友已经上班好几天了。但在40年以前的胶东农村,生活节奏远没有这么快,这个时候很多人还没有走完亲戚。这篇文章,就是栖霞农民作家北芳对老辈走亲戚的一些回忆。那个时候虽然骑自行车都难得,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以下是正文:

月走亲戚是最重要的民间习俗之一,现在人走亲戚访友,是为了完任务一样尽到礼数,所以许多人开着小轿车一溜道拜访好几家亲戚,恨不能一天把七大姑八大姨都走遍,好干自己的事。但时光倒退几十年,大人小孩出门走亲戚是为了亲近亲情,厚重友情,更是为了一年的劳动之后能够在走亲访友的聚会中轻松一下疲惫身心。我所亲历的四十多年间,走亲戚的交通工具方面可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这几年,正月初二开始,乡下窄窄的柏油路上,不时堵车,银色的小面包车尾巴咬尾巴,气宇轩昂的小轿车鹤立鸡群极尽风光,真够露脸儿,开到哪里都上足了面子,只有稀稀拉拉的三轮车和摩托车在寒风中显得单薄和寒酸。

现在一万多元的小面包车几乎家家都买得起,但在农村,如果没有生意买卖只用来出门而买车,那就实在没必要了,一年到头又出了多少门呢。像我妹妹的轿车,一年的油钱近两万,车险一万多,保养修理也近万元,农村人会说,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就是这个道理。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买了小面包车,年轻人讲究的是享受,骑驴驻棍,舒服一阵是一阵。

现在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九十年代正月出门,摩托车和三轮车是露脸的事,谁若骑着自行车那就是老土落后了。

二十多年前凹凸不平回娘家的土路上,三口之家骑着自行车还怡然自得吼着歌使劲蹬。六十多里路走一上午,因为许多上坡路需要推着自行车走。坑凹的石子路把我和孩子颠簸得直撩高,却练就一手坐车的好武艺,怎么撩也撩不下来。但是有两次,上坡时都走路,下坡时每次都是老公骑上自行车,我抱着孩子跳上后座,可我还没跳上,老公的车噌地就冲出去了,骑了一里路才发现我们不在车上,又掉回头来找在哪丢了,我抱着孩子气的脸色铁青,骂骂咧咧,脑袋缺个根弦

四十年前我还小,正月出门我们姐弟仨全是走山路和羊肠小路,但边玩边走就到亲戚家了。

我一岁时,父母抱着我走着回娘家。我三岁时,父亲到队上去借了一头小毛驴,把我和妹妹分别放在毛驴背上的两个驮篓筐里去舅舅家。

7岁那年,全村共有两辆自行车,父亲想到舅舅家去露个脸,就借了百事通的自行车,把我放在大梁上,在山路上骑着走,刚骑了三里地,碰上一个赶毛驴回娘家的,和那毛驴擦肩而过时,毛驴的蹄子绊了自行车的前轱辘一下,我和父亲都摔倒了,人没事,前轱辘的板轴却断了,即使推着走,自行车的轱辘也不转,父亲吓坏了,也不会叫赶毛驴的赔偿,愁的扛起自行车又走了六里路,我也跟着走到了舅舅家,原打算在舅舅村露个脸,骑着自行车潇洒一番,结果是自行车骑着人去了,舅舅村的人笑掉大牙。

吃饭后,父亲准备再扛自行车回家,又怕被人笑话,只好捱到傍晚才走。母亲在家急坏了,因为扛回家已是七点多钟,父亲全身被汗水湿透了。父母说明天没法向百事通交代了,于是父亲扛起自行车赶到二十里外的唐家泊镇,到唯一的车铺敲打人家的门,把人家叫起来,给换了一个板轴。

父亲回家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第二天早晨去送给百事通时,陪着万分小心,给人家说了换板轴的过程,百事通说,咳,怕什么,把自行车放在家,去车铺买一个板轴回来换上就是了,何苦要扛那么远!父亲说哪懂啊!就这样,这趟借自行车的出门之旅就划上句号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