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美食故事:韭菜炒海肠,从普通菜到高档海鲜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2011年,对于喜欢吃“韭菜炒海肠”这道菜的朋友来说,绝对是记忆犹新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年初,韭菜炒海肠还算是一道家常菜,而到了年末,它已经成为高档海鲜的代名词。

海肠,学名单环刺螠。但就跟紫石房蛤是“天鹅蛋”的学名一样,在胶东地区,人们更习惯它的通俗称呼。

鲜,是海鲜共同的特点,而“非常鲜”则是海肠的特点。虽然没有一份正式的鲜度排名,但从胶东民间的普遍印象来说,在胶东半岛众多的海产品当中,海肠应该算是最鲜的。

因为鲜美的味道,海肠很早就在胶东民间故事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相传,当年到京城闯荡的胶东厨师们,就是把干海肠磨成的粉末作为独门绝技(起到类似味精的作用),从而在行业当中拥有技高一筹的地位,成为御厨者有之,成为大酒楼主厨者则更多。

然而,鲁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海肠的味道虽然鲜美,但外观并不算好看,因此在古代,并未像加吉鱼那样登上大雅之堂,而只是作为大厨们的调料出现。不过,民间饮食就没有这么多讲究,这也是炒海肠一开始为何定位为家常菜的原因之一。在开春时节,头刀韭菜跟海肠炒上一盘,怎一个“鲜”字了得?

在2011年以前,海肠在集市上相当常见,价格大概在每斤十几块钱,进了饭店炒出来,大概一盘在30元左右,比鸟贝和天鹅蛋要低一个档次,属于中等偏下的海鲜。当时,大酒店倒不怎么重视这道菜,反而是很多小饭馆,都可以点到。

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海肠的价格就开始升高。笔者记得,当时在烟台市区一家小饭馆点菜,习惯性的又点上一盘韭菜炒海肠,老板提醒说:因为冬季风大水冷,海肠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到48元一盘(跟当时的鸟贝差不多),问我是否还点?

笔者咬了咬牙,点了一盘,不过那个冬天就没有再吃,心想等到春天暖和之后,海肠的价格就会便宜,到时候再大快朵颐也不迟。

但没想到,到了2012年的春天,天气暖和了,海肠的价格却没有下来,反而节节攀升,在价格上一举进入高档的行列。

后来看新闻说,因为海肠资源有限,但近些年又广受欢迎,故此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就笔者听到的说法,海肠主要产自胶东半岛北海岸,尤其以莱州湾较多。不过,从走访的情况来看,胶东半岛南海岸如乳山等滩涂较多的地方,也有海肠。但这并没有改变海肠产量较少的状况,物以稀为贵,海肠价格的高涨,就可以理解了。

经过几年的上涨,如今海肠在市场上的价格大概在每斤八十元左右,到了饭店做出来,一盘怎么也得百元以上。就价格来说,已经超过鸟贝和天鹅蛋,成为跟鲜海参差不多一个层次的高档海鲜了。

因此,从外地来胶东半岛游玩的朋友,倘若当地有人在饭店点一份韭菜炒海肠或者海肠捞饭招待你的话,这份感情,可不一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