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吹柳哨,听北芳讲述胶东农村孩子几十年前的记忆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编者按:在几十年以前的胶东农村,清明时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跟很多玩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荡秋千,比如吹柳哨,这篇文章就是栖霞农民作家北芳对自己儿时清明吹柳哨的记忆,看看跟您的经历,是否也有交集。)

以下是正文——

小叔,你吹口哨真好听,我怎么就吹不出来?

你也想吹呀?那跟我学,把小嘴噘成个小筒,舌头往上卷卷,轻轻吹一口气。

我照着小叔说的使劲一吹,却听到了一个“春——”字。小叔说,过几天清明时,柳条软了,能退下皮来,我给你做柳哨子,那个吹起来好听。

我欢呼雀跃,爬上门前的大柳树上喊着:春来了——春来了——春风荡漾,眉梢眼角都是水汪汪的清明。 我一手扯着柳条歪头看,一手学着柳芽的俏模样捏起兰花指,坐在柳树上挽挽扎扎地翻着手腕唱起《姊妹易嫁》来:素花心里乐开了花aaa……

“唔——呜呜——”大街上响起一声柳哨声,我立刻循声望去,只见“胜利”(编者注:一个孩子的名字)头上戴着柳枝圈成的帽子,一手握着个三角木头匣枪,一手擎着个饽饽鸡,嘴里含着个柳哨子,装个侦察兵舞舞咋咋地跑过来,后面跟着一群五六七八九岁的跟屁虫伙伴。

他们一下子把大柳树围起来,伙伴们个个叫着给我也做个哨子吧!胜利说,叫我做哨子行,你们谁家去要个饽饽鸡给我吃,我就给谁做。伙伴们有的说,等我家去问俺妈要。

胜利对树上的我说,小嫚,你快蜕下些柳枝,我拿家去叫俺爹做柳哨。一群伙伴都叫着多蜕下些来,给俺也做个。

我说,俺小叔会做,谁要,等叫俺小叔做,不用拿饽饽鸡换。

胜利把脸一沉,用木头枪指着我说,我上树把你掀下来!又用木头枪点画着伙伴们说,谁要是不给我饽饽鸡,我就一枪嘣了他。一个小孩打个敬礼说,是,司令!

胜利把枪头对着我下命令,赶快蜕柳条!我说你们上来和我一起蜕!

两个伙伴爬上来和我一起蜕下许多柳枝扔在地上,他们划拉划拉一起抱走了,这时我妈在院子里喊我,嫚啊,来家吃饭了!

我的腿像上紧了的弹簧,立刻从柳树上跳下来,飞到家里去。

每年过清明,小孩的记忆中,只有好吃的,好玩的。早晨吃芋头和鸡蛋,芋头放到清明吃,丧失了一些水分,却是越发好吃了,艮莹莹的,甜丝丝的。我妈说清明吃芋头,蝎子不蛰,扒芋头皮就是扒的蝎子皮。中午喝麦米,麦米的成份就是八宝粥,表示一年五谷丰登有粮食吃。晚上包饺子。饽饽鸡面燕一般是清明的前两天寒食节就做好了的,是专门给小孩又当玩具又当零食。我妈说吃鸡眼亮,吃面燕不腰疼,这种说词自然查不到出处。

清明早晨,大人们都会折两支柳枝插在门顶上,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清明节是百鬼出没的节日,观音菩萨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所以柳条便能驱鬼辟邪。这个风俗有根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下午我举着饽饽鸡想跑出去炫耀我妈做得好看,满大街已经是柳笛声声了。柳笛是诗人笔下的词,我们乡下小孩一直叫柳哨。

我出门一看,一群头戴柳条帽的侦察兵,手里拿着饽饽鸡,嘴里一人一个柳哨子,嘟嘟哒哒地乱吹着。胜利看见我,举起木头枪喊着:“八嘎呀撸,我击给给,冲啊!杀啊!”我的同龄人和那些比我小的小孩都跟在他后面,手里擎着柳枝当大刀向我冲来。

我举着饽饽鸡大喊:住手!

他们停下来,我说你们不用打我,我刚才听见你们的哨子都不响,像放屁。我小叔做的柳哨够响了,隔二里地都能听见,不信我叫他给你们一人扭一个,我还讲故事给你们听。

胜利一听急忙说,行,赶快去叫你小叔出来。

于是我转身到奶奶家里去死皮赖脸地把小叔拉出来。小叔只好拿着小刀出来,爬上老柳树,折下很多刚冒新芽的柔软的柳枝,拿起一根筷子或铅笔粗的柳枝,用手均匀地捻,捻的柳条皮松动了,就用小刀切成一厘米半长的一段,然后把外皮和内杆左右扭动,拔出芯杆来,再用小刀在柳皮空管的一端捏扁,在管口半厘米处,用小刀上下分别向外刮掉绿色的蜡质层,含着薄薄的那层吹起来,就是柳哨声了。

做柳哨削皮时真是个技术活,我后来多次自己扭柳哨,自己削皮,但是有的不响,吹起来只听到噗噗的,有的响也像老鼠吱吱叫,总是做不好。

小叔做得快,不大工夫,每人都有一两个响亮的柳哨,小叔说可完成任务了,拍拍屁股回家了。

我吹着柳哨却在吧嗒着嘴说,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嘀嗒……三嫚也跟着我学说,小哑巴开始广播了,嗒嘀嗒,嗒嘀嗒。胜利白她一眼说:“大哑巴开始广播了!”

柳条青,柳条弯,柳条垂在那小河边。折枝柳条做柳哨,吹支小曲唱春天。伙伴们像大人抽烟一样用手夹着柳哨狠命地吹,很快,一个个鼓着腮帮子吹得都成了红脸关公,有的柳哨里全是吐沫向外滴着。一个个都玩累了,我说你们歇歇,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大柳树下的石板上,伙伴们横七竖八地坐着倚着,我说我讲一个老大和老二的故事给你们听。从前有弟兄两个,老大富,老二穷……

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常给伙伴们扎堆讲故事的,直到十二岁上初中后,清明放假,我回家再给一些小孩讲故事,就是清明节的来历这样一些历史故事了。

小时候的柳哨声,虽然有些呕哑嘲哳难为听,但却是一个季节的表达,妩媚了整个春天,可爱了我们的童年。直到吹落了杏花,吹开了桃花,柳哨声让所有的事物在春天变成一个动词。

我从小就有一颗高雅的心,清明回家,每每必要折了杏花和柳枝插在水瓶里生着,自我感觉良好地说我把春天搬回家,在寒酸的家里畅享春天。

如今,清明节多是踏青游春的人,几乎没有人有耐心去做一个柳哨来吹响曾经的记忆。

一寸柳梢、一寸春晓,倾听花开的声音时,顺手折下一枝春柳,用手扭啊扭啊,手指染绿了,切断了柳枝,扭成一个柳哨,轻轻一吹,呼唤自由的风,嘴唇绿成一个春天的清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