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姓氏:青岛李哥庄镇境内,有不少姓况的人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如果严格按照胶莱河分界的话,青岛的胶州,其实大部分属于“胶西地区”,即便是当地的“胶东街道办事处”,也是在河的西岸。
从地图上看,胶州在大沽河(南胶莱河汇入大沽河后一起入海)以东的区域—基本都是李哥庄镇的地界,才算是狭义上的“胶东地区”。

位于胶州最东部的李哥庄镇,是胶东地区有名的“假发小镇”,这里制造的假发,在欧美多国都很畅销。

有次在慕名参观当地假发产品时,笔者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遇到了一位创业做假发且成绩不菲的年轻人,他的姓氏很有特点,是情况的“况”。
况姓,总体相对少见,但在李哥庄境内,却算是个大姓。听这位况姓创业者说,李哥庄镇不少村庄都有况姓分布,他的老家在后石龙村,除此之外,大屯一二三村以及毛家庄等村,也有很多况姓人,基本都是大屯村的分支。那么,大屯村这支况姓人,又有何渊源呢?

胶东地区有不少姓氏都与明代沿海卫所有关,胶州况姓也属此例。根据族谱记载,“(况氏)始祖自明初迁胶从军功额,赐入灵山卫籍,世袭千户,分地三十六顷。”况姓从何处迁到胶州,老谱记载较为模糊,前几年经况姓族人详细考证,确定迁徙地为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的况家河村。
族谱称况姓为灵山卫世袭千户,不过在《灵山卫志·武职》当中,记载的世袭千户姓氏分别为金、孟、朱、魏、刘、余、宗、柳、叶、陈、王、杨(左所),崔、酆、杨、杨、陈(夏河所),匡、汪、杨(胶州所),没有找到况姓千户的记载。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是,靖难之役时,灵山卫况姓站在建文帝一边,在朱棣登基之后,为了躲避清算,从灵山卫迁至大沽河东侧(即现在大屯村的位置)定居。
但按照《胶县地名志》的记载,大屯村建村约五百年左右,似追溯不到永乐年间,且最早建村者为龙姓,起初名为龙家屯,又名沽河屯,直到上世纪才更名为大屯。

况姓人到底是如何从灵山卫迁徙到大屯?只能结合史料进行推测。明代的卫所实行军屯制度,军户战时出征,平时屯田,而屯田的地点大多距离卫城较远。根据《灵山卫志》记载,当时灵山卫共有十六屯,夏河所有七屯,胶州所有十屯。其中,在胶州所得十屯当中,就有一个沽河屯。
而况氏族谱中提到先祖从军后“分地三十六顷”,《胶县地名志》又记载大屯原名沽河屯。结合《灵山卫志》、《胶县地名志》和《况氏族谱》的说法来看,况姓先祖很有可能是隶属灵山卫胶州守御千户所麾下,后来到沽河屯,因此落户,成为如今胶州李哥庄镇大屯村况姓的源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