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陆龟蒙诗答读者留言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二五)

 小楼听雨诗刊 2020-07-14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就陆龟蒙诗答读者留言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二五)

答疑(二三)关于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诗注释与解读的文章刊出后,有两位读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好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争议和讨论,能够促进学术的进步。本着这一宗旨,兹对两位读者的质疑予以回应。

读者Y:问题的关键就是当时陆龟蒙是否在教书。我觉得颔联和颈联是写自己当时虽教书较忙,也想抽空去领略美好春色,感受自然山野的自由情致。写春光无限好,自然之美好,更显因对方生病而不能同赏的遗憾,也更显对其的祝愿和未来的展望。



读者W: 钟教授您好!本诗第二联有异议。按老师您所析:说陆龟蒙诗“吟郢岸百亩蕙”云云也是指皮日休教书培养人才,却错了。陆诗只是说皮日休“吟”《离骚》,并不能据此便把《离骚》作者屈原的事迹也加到他头上。陆诗此句,要点在于以《离骚》里的“蕙”这种香草来象征君子人品的芳洁,赞美朋友的价值取向。

首先:“百亩蕙”指皮日休教导人才,不知何来?原诗按承联解读,应是诗人自己。而此时陆正处于教书之境,故应指陆教书育人。于意可通。而此处采用典故,则应指诗人如屈原一样高洁,并教出同品质高洁的学生。

其次:“郢岸”对“商崖”,“百亩蕙”与“三秀芝”相对,实为用典相承。以屈原与伯夷兄弟类比,一为突出坚贞高洁情操,二为突出二人情谊深厚,三也回忆交游往事。



钟振振回应:二位先生好!在讨论您二位所提出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务个虚,说一下解读古诗词的两条基本原则 。

其一,语言是有弹性的。在语言弹性所许可的范围内,不同的文本解读分歧再大,也可以并存。

其二,语言的弹性是有限度的。一旦某种文本解读突破了语言弹性的极限,那么它便不能成立。

您二位的解读,恰恰突破了陆龟蒙此诗语言弹性的极限。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还得按照陆龟蒙诗句的顺序,一联一联来审视。



   (1)关于“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诗一开头就说春饮“失期”。谁“失期”?不可能是陆龟蒙,因为他没有不能如约的充足理由。只可能是皮日休,因为他生病了。

既然失期的是皮日休,那么次句“下帏”云云,当然也只能是说皮日休。

“下帷”确有一个义项是作为教授生徒的典故。但它的本义只是“放下帷幕”。判断是否用典,要看具体语境。比如陆龟蒙这首诗,题目中说“袭美抱疾杜门”,即皮日休(字袭美)抱病居家,闭门不出;诗的末尾又有“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之句,说只要皮日休医好了眼睛,不怕没有好花看——可知皮日休患的是眼科疾病。眼睛有病,就怕阳光刺激,所以要“下帏”,即放下窗帘。在这个语境中,“下帏”就与“教书”不相干了。况且,诗中也明明交代了皮日休“下帷裁遍未裁诗”——是“裁诗”,而非“教书”。“裁遍未裁诗”,是把平时写出而未能修改定稿的诗篇,加以整理、删改的意思。与上句连起来串讲,是安慰皮日休——虽然你不能如约和我一道喝酒、春游,但趁着生病不便出门,有时间静下心来将诗稿删改打磨一番,也是好事啊。

这里,再补充两条文献。皮、陆等人唱和诗集《松陵集》卷六,有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陆龟蒙字鲁望)》诗,陆龟蒙和诗《奉酬病中见寄》自注:“袭美(皮日休字袭美)时有眼疾。”又有皮日休《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自注:“时眼疾未平。”诗曰:“十日来来旷奉公,闭门无事忌春风。虫丝度日萦琴荐,蛀粉经时落酒筒。马足歇从残漏外,鱼须抛在乱书中。殷勤莫怪求医切,只为山樱欲放红。”诗题中的“崔谏议”是皮日休的上司——苏州刺史崔璞。当时皮日休在苏州任从事,是崔璞手下的助理官。可知皮日休所患确为眼科疾病,且当时是现任官员,并非以教书为职业。


   (2)关于“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百亩蕙”语典出自《离骚》,没错。原典“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也没错。但说陆龟蒙诗“吟郢岸百亩蕙”云云也是指皮日休教书培养人才,却错了。陆诗只是说皮日休“吟”《离骚》,并不能据此便把《离骚》作者屈原的事迹也加到他头上。陆诗此句,要点在于以《离骚》里的“蕙”这种香草来象征君子人品的芳洁,赞美朋友的价值取向。

“商崖”,并非“泛指山崖”,而是特指“商山”。商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是汉初四位高士——“四皓”的隐居之地。

“三秀芝”,“芝”也是一种香草,一年开三次花,故名“三秀”。《楚辞·九歌·山鬼》(屈原作):“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卷二注曰:“三秀,谓芝草也。”又,《文选》卷一五东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唐人李善《文选注》引晋人郭璞《尔雅注》曰:“芝一岁三华,瑞草。”

“采芝”,采集芝草。这是对古代隐士行为的程式化描写。

按,皮日休《松陵集序》:“咸通……十年,大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日休为郡从事。居一月,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唐懿宗咸通十年,即公元867年。“大司谏清河公”,指谏议大夫崔璞。“大司谏”是谏议大夫的别称。“清河崔氏”是唐代的名门望族之一。“出牧于吴”,是说出任苏州刺史。“吴”即“吴郡”,是苏州的别称。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一一《牧守》载:“崔璞,咸通中以司谏为郡(任州刺史)。……其去郡(离任),皮、陆皆有和篇(和诗)。”“郡从事”,州刺史的助理官。从诗意来看,陆龟蒙作此诗时,皮日休尚在任职,但已有辞官隐居之意。故陆诗这两句是说:皮日休因为吟咏《离骚》“树蕙百亩”云云,而打算像“商山四皓”那样去隐居。

以上是我对这两句的解读。凭什么判定这两句仍然是在说皮日休,而不是掉转笔来写自己?道理很简单——陆龟蒙不是现任官员,他现在就是个隐士,故不存在归隐的问题。而皮日休正在职为苏州从事,故“欲”(这个字非常关键)去官隐居山林的只能是皮日休!

既然这两句不可能是掉转笔来写自己,那么,陆龟蒙此时是否在教书,就用不着讨论了。何况,无论此诗还是其他与陆龟蒙相关的文献,也都无法证实他此时在教书。

当然,不管陆龟蒙此时是否在教书,他没生病,随时都可以去“领略美好春色,感受自然山野”。但是,他为什么要用“商山”的典故?“商山”在今陕西,离苏州远着呢。苏州的灵岩山、天平山、洞庭东山和西山,岂不更近更方便?

至于说“商崖”“采芝”是用伯夷、叔齐的典故,似属记忆错误。《史记》 卷六一《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周武王)已平殷(商朝)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3)关于“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这两句是对皮日休隐居山林后之生活场景的合理想象。大意是说:野鹤自由惯了,要驯养它,编织鹤笼得宽大一些,不可让它太委屈。给山寺的僧人布施饭食,须专门另做,不能图省事,把自家食用的饭菜分与他们——那不虔诚,不恭敬,也不能保证饭食的精洁。“使”“教”二字,见出不是亲自动手,而是吩咐、叮嘱他人。这个“他人”,多半应是皮家的奴仆和婢女。当然,也不能排除皮太太。

以上仍然是我的解读。凭什么判定这两句还是在说皮日休?因为前四句都是说皮日休,后两句也是说皮日休,如果将这两句理解为陆龟蒙说自己,就显得很突兀,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从章法上来看是说不通的。至多也只能说,这两句中,或许融入了陆龟蒙自己的某些隐居生活体验。

(4)关于“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这两句自然还是在说皮日休——只要你医好了眼睛,不怕没有好花看!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194):2020年第二十八期

每周试玉(188)【姚泉名 胡长虹 段维】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3)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完整版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荐读(五)|当代女诗人

说“三师”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二四)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