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赣鄱专栏 | 黄国成:故乡系列(1)

 香落尘外 2020-07-14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黄国成  / 组稿:柳依依 

诵读:晓苏 /  图源:堆糖

♫. ♪~♬..♩

<<<故乡系列(1)——故乡曾是“象棋村”

故乡沙洲地域不大,人口不多,但文化底蕴很深。清朝年间,出过武举人,民国年间有北大毕业生,这些我不很熟悉,我熟悉的是解放后,村子里有一大群爱下象棋的中青少年。古人云:琴棋书画,高深莫测,故乡人能玩其中一项,也算是高雅活动,故村子被人戏称为“象棋村”。

不知是受老师熏陶,还是受村里人的影响,我读三年级时就开始学下象棋。没钱购买象棋,自己用小圆木,锯成一个个棋子,锉平两面,写上红的,黑的字样,用竹筒装好,画上棋盘,下棋时往方桌方凳上一摆,便可与同龄孩子玩起来。当然,少不了出现马走错“日”字,象走错“田”字。孩子们自尊心、好胜心强。记得有一个和我同年级的同学,叫黄荣贵,他与一个同学连下三盘,盘盘皆输,同学们为胜者鼓掌,黄荣贵气得脸红脖子粗。回到家,一个人在棋盘上琢磨了一个晚上,自己对垒自己,直到琢磨出一点奥妙才罢休。第二天,他再与那个赢了他的棋手对垒,居然,连赢三局,同学们为他拍手叫好。同时,也为此纳闷:怎么一个晚上就有如此进步,莫不是有高人指点,名师传教?事后才知道:他“自学成才”。老师知道后,连说:“奇才!奇才!”后来黄荣贵考取初中、高中,成为解放后村子里的第一位高中生。无奈运气不佳,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家境困难,他没能读到高中毕业,自己辍学回家,不然有希望成为当时的第一个大学生。

同一年,我也外出读书,但因为读的是师范,吃住全由国家负担,而且毕业就能就业,我便成为了那时的第一个中专生,工资虽然不高,但毕竟解决了工作问题。在外读书几年,我的棋艺没有提高,琴技倒是有了基础,二胡、风琴都能上讲台,带领学生唱歌。寒暑假回家,与儿时同伴下象棋,明显不及他们,邻居王易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村里的耕读老师,我与他在棋盘上对垒。他出马,我架炮。他不露声色,不轻易“将军”,兵分几路,四面出击,待到兵临城下,便左右开弓,直指将帅。开始,我还有招架之势,后来便无力还击,只好束手就擒,无疑我是他手下败将。我不能像黄荣贵那样,苦心钻研,蓄力还击,我只能甘拜下风。其实,这时村子里棋艺高超的也远不止王易炎一人了,黄名富、黄大旺都是下棋高手。每到新春佳节或农闲时节,村子里家家厅堂里、院子中都有“将”的声音。那时农村文体活动甚少,一年难得看上几场露天电影,下棋便是村里高雅文明的活动。

撰写这段文字,是我对青少年时期农村文体活动的一种美好回忆。如今的故乡,村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有电视,人人有手机,不出家门能知天下事,便可看京剧、越剧,“千里眼”、“顺风耳”早已不是天方夜谭,皆成事实。但我觉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仍然是祖国的瑰宝,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具有红色文化基因、历史文化传统的故乡应该打造秀美乡村品牌,成立一支象棋队伍,从少年抓起,通过“象棋大赛、擂台赛”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吸引外地游客,把村子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娱乐、歌舞为一体的现代化秀美山村。让沙洲成为名副其实的“象棋村”。

2020年4月6日

简介:

作者简介:

黄国成,原名黄国臣,男,笔名葛城、三秋树,广信区望仙乡沙洲村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横峰县作协主席。

主播简介:

晓苏,一个简单明媚的女子,愿用声音传递温暖与感动!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