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远境内有不少带“堡”字的村庄,与古代的急递铺有关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招远境内有不少带“堡”字的村庄,相信经常路过当地的朋友,一定都有比较深的印象。
比如,招远到栖霞的省道沿线,就有张邴堡和百尺堡;而从招远城区向东南行驶,路上还有大转山堡、小转山堡、青杨堡村等。

严格说起来,这里的“堡”,都读作“pu”。因为追溯历史的话,它们都与古代的急递铺有关。
在古代的邮传体系中,急递铺是重要的一环。上下级之间转送公文,着急的时候,就通过驿站骑马送达;不太急的,就通过急递铺人力步行。由于驿站的成本较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县都有驿站,但它们都有急递铺。按照清代制度,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十余人。一个县的急递铺数量,在古代属于重要信息,通常都在县志当中有详细的记载。

那么,刚才提到的这些“堡”,在古代都与哪些急递铺有关呢?下面就根据招远县志与地名资料的记载,简要介绍一番。
张邴堡和百尺堡这两个村庄,相对好查找,因为他们的古今名称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老辈,两地就位于招远到栖霞的大路沿线,后来以古代的官道为基础,修建了公路,它们也都距离公路不远,张邴堡村甚紧邻在公路边上。
根据招远县志记载,清代招远到栖霞的官道,在招远境内设有三个急递铺,分别是苇都、张邴、百尺。如今张邴和百尺这两个地方都加上了“堡”的后缀,而“苇都”因为分为好几个村庄,因此各加以姓氏后缀,没有带上“堡”字。
而根据招远地名资料记载,张邴堡名字中的“邴”这个姓氏,其先祖就是因为到急递铺当差而迁至此处。百尺堡则位于招远栖霞交界处,地名资料说法是村庄距离急递铺百尺而得名,而综合来看,百尺很有可能是说急递铺到边界线的距离。
张邴堡和百尺堡这条线路是招远通栖霞,而另外几个“堡”,是位于招远到莱阳的古道上。

招远县志载:至莱阳有五铺,分别是寨里、清样、下观、毕郭和西庄。其中的清洋,指的应该就是青杨堡;而现在招远金岭有个寨里,但方位不对,有可能是转山的谐音。从距离上看,大转山堡到青杨夼大概也是在十里路左右。
根据招远地名资料记载,明洪武年间,陈姓先祖从四川迁徙到转山脚下定居,因为地处“急递铺”的旁边,就取名为转山堡。以此来看,县志中说的“寨里堡”,很有可能就是转山堡。
值得一提到是,转山堡陈姓在历史上人丁相当繁盛,在招远境内有不少分支,堡子村就是陈姓从转山堡迁来建立。

堡子村位于转山堡和青杨堡之间,虽然县志没有提到这里,但在古代有可能也是铺兵中间歇脚的地方。

经过转山堡、堡子、青杨堡的这条线路,在古代是招远莱阳之间的大路,但后来随着城子水库的修建,道路有些绕远。现在招远到莱阳之间,通常是走招远到水集或黄县到水集的公路,然后再转到莱阳。
除了栖霞和莱阳之外,招远到相邻的掖县和黄县也都有急递铺,不过,这两条线路上,保留下来的“堡”字村庄并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