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历史:平度的金矿挖不挖?这个问题曾让清朝很纠结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胶东半岛是全国有名的黄金产区,这一点,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
提到胶东的黄金,多数人想的通常都是招远或者莱州,尤其是招远,有金都之称。但实际上,招远和莱州的黄金固然有名,而胶东其他县市,如栖霞、蓬莱、牟平、乳山、海阳等,都有金矿。青岛的平度,也是一个不太为外界所知的黄金产地。

(配图均为平度旧店镇境内的风光)

根据《平度市志》的记载,“金为平度主要金属矿种,是山东省黄金储量和黄金生产的重点县份之一,主要分布在旧店、石桥、大田、两目、青杨、灰埠、云山、洪山、官庄、马戈庄、大泽山等乡镇。其中旧店、石桥为黄金富集区。”
实际上,平度产黄金,并非是现代才有的事情,在清代的官方史料中,就多次提到此事。只不过,在当时,勘探和开采技术有限,产出和收益往往并不对称。因此,平度的金矿到底挖不挖,这个问题曾让清廷很纠结。

清代中前期,一方面国力强盛,一方面受“挖矿动气”的传统观念影响,清廷对开采金矿并不热衷,在很多地方甚至明令禁止。而到了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清廷急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源,此时对开矿挖金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咸丰五年,一件关于开采平度金矿的呈请递送到清廷中枢。这件申请的提交人,名字叫做孙九翱,在史料的记载中,他的身份是“未入流”(小官)。
呈请中写道:“山东莱州府属之平度州地方,雕化涧、金山、三座山等处,发露金苗,周围二十余里。该职员情愿自备资斧。试行开采。”

(平度旧店镇九里夼村的黄连木)
平度州好说,雕化涧、金山、三座山这几个地方在哪里?有的朋友或许并无概念,其实它们都在旧店镇附近。通过地图查找,在旧店镇厂口涧村不远处,有一座“金山”,还有一座“酸枣山”。金山的名字与史料记载相同,而“三座山”和“酸枣山”应该是方言谐音的关系吧。而在厂口涧村以北,还有个九里夼村,也是平度有名的黄金产地。
清廷收到孙九翱的呈请之后,经过研究,下令:“著崇恩(时任山东巡抚),酌派道府大员,带领该员孙九翱、于所称发露金苗各处,亲历详勘,据实具奏。”但崇恩奉命勘探之后,奏称:“平度州金矿,得不偿失,请仍封禁。”

这次开采没有成功,但很多人并不灰心。到了咸丰九年,又有人上奏朝廷,还是请求在雕化涧、金山、三座山等处挖金。这次上奏的是“给事中”清安,他在奏折中说:“山东平度州、三座山、雕化涧等处、发露金苗。堪以开采。并称有商人薛普等、情愿自备资斧。前往承办。”清廷又下令崇恩派员查勘,然而崇恩又上奏“该处并无金苗发露”。
或许是财政压力加大的缘故,这次清廷研究得比较深入,下令找到商人薛普,派专人与他一起前往平度州,重新查勘。“如果矿苗丰旺。除费用外尚有盈余。堪供课税。即责令该商等、试行开采。”(《清实录》)
不过,这件事情的下文如何,《清实录》中找不到相应的记载。从咸丰十一年的一次上谕可以推断,薛普的计划应该没有成功,平度金矿仍处于封禁状态,不许开采。史料记载:“山东平度州旧店地方,向有金矿,前经封禁。近闻该处聚集匪徒三四千人。搭盖棚厂,肆行开采。”也就是说,当时朝廷并未批准平度开矿,但民间仍有私人开采。
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清廷之所以迟迟不批准开矿,主要原因是开采技术有限,成本过高,不够划算。清末名人马建忠(为烟台东炮台题词的人),曾经写过一篇《富民说》的文章,中间提到平度金矿开办的例子,他说:“初延矿师,不能预算矿脉之浅深长短,与所含金质之多寡,以及分化硫金之难易,而建厂购机凿井任其指挥,及知已为所误,而借之期已届,再贷无由,主其事者万分拮据。”也就是说,平度金矿开采之初,成本投入比较大,入不敷出。

当然,成本大是相当于清代官办或者官督商办的金矿而言,民间私人开采,自己出力,且不给官府交税,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但这样对清朝财政没有帮助,因此朝廷一直严令禁止。
不过,虽然这个问题让清廷一度很纠结,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平度金矿开采后来还是摆上了正式日程,延续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