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墨”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姓氏,有说法是田单之后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提到“即墨”这两个字,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地名。而实际上,“即墨”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姓氏。只不过,作为后者,即墨姓的人相当少见,因此鲜为外界所知。
在《汉书·儒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齐即墨成,至城阳相。”儒林传主要是记载儒学人士的事迹,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地有个叫做即墨成的人,学而优则仕,官至城阳国的国相。类似的记载,《史记》中也曾提及,这位“即墨成”擅长的是四书五经中的“易学”。

(配图均为即墨故城旧址周边场景)

即墨成这个姓名,哪个是姓?哪个是名?对此,唐代的颜师古在给《汉书》做注解时写道:“姓即墨,名成。”也就是说,在汉代就有姓“即墨”的人。
如今,姓氏混为一谈。而在秦汉之前,姓氏有明确区别。严格来说,“即墨”属于氏而非姓。在当时,以封地采邑为氏,是比较流行的方式。例如,姜姓齐国一支人封到卢地,即为卢氏;封到崔邑,就形成崔氏。
以此类推,“即墨氏”就是因为以即墨为封邑而来。那么,当初又是哪一支人封到了即墨呢?

根据《通志》的记载,即墨氏是齐国名将田单的后人,志称:“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
田单,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名人,他在齐国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在即墨以火牛阵击败燕军,实现复国。
根据史记的记载,田单后来被封为安平君,安平在齐国都城临淄附近,似乎并非以即墨为封地。

细品《通志》的说法,是田单支孙以即墨为氏,意思应该是田单后裔中的嫡系仍以安平为封地,以田为氏。而旁支子孙,为纪念祖上的功绩,就以“即墨”为氏。
《通志》认为即墨氏是田单之后,但有的姓氏研究史料则有不同的观点。明伦汇编氏族典称:“即墨氏,齐邑。汉儒林传即墨成齐人,战国策即墨大夫,见齐王建。”这段话虽然没有明说即墨姓的来源,但实际上已经有所暗示,相比于田单,齐国的即墨大夫更有可能是即墨氏的始祖。唐代人写的《即墨侯传》中就提到:“即墨侯松,齐人也,其先盖即墨大夫,以治行见知威王,既卒官,子孙因号即墨氏。”

在战国时期,即墨(故城在现青岛平度市境内)是齐国的五都之一,属于重镇,而以即墨为封邑的大夫,地位自然也比较高。齐国史料当中,至少三次提到了即墨大夫,一次是齐威王时期,一次是齐泯王时期,一次是齐王建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次出场,即墨大夫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或为能吏,或为义士,或为忠臣。
齐国是秦始皇统一过程中最后一个灭掉的国家。史载,在齐王建投降之际,时任即墨大夫曾劝他死战,但齐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齐国灭亡之后,即墨大夫自然也失去封地。按照古代的传统,其后世子孙也有可能就是在此后以祖先封地作为姓氏。

但不管是田单还是即墨大夫,都属于田齐宗族,因此将即墨氏看做田氏的分支,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以地为氏的话,他们在古代的聚居地应该也是在即墨故城附近。
不过,从唐代之后,即墨姓的人就鲜有记载,推测可能是简化或者改姓。如今,这已经是一个相当罕见的姓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