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登州知府张尚贤:曾招安过于七,后来官至奉天府尹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自从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级为府,至民初(1913年)废府存县,登州府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50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至少有数十人曾担任过“登州知府”的职务。在众多的“登州知府”当中,有一位人物曾在胶东和辽东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痕迹,他的名字叫做张尚贤。
张尚贤虽然后来官至巡抚,但清初巡抚较多,不如清末“珍贵”,因此在《清史稿》中并无列传。他的事迹散见于《登州府志》《辽阳州志》《盛京通志》和《江南通志》等史料中。下面就以此为基础,简要介绍一下他的仕途经历。

关于他的籍贯出身,《登州府志》称“辽阳生员”,《辽阳州志》和《盛京通志》称“辽东人”,《皇朝经世文编》称“盛京铁岭人”。辽阳和辽东大致可视作同一地,而铁岭到辽阳则有些距离。但不管怎么说,他都属于“辽人”,既清军入关前就归顺的汉人。辽人大多被编入汉军八旗,张尚贤属汉军正蓝旗(《钦定八旗通志》)。
清军入关之初,对辽人比较重用,即便是生员出身,也可委以要职。张尚贤之前的四任登州知府,有三任是辽东出身(只有首任不是)。顺治五年,张尚贤接印视事,成为清代第五任登州知府。
张尚贤上任之初,登州府并不安定,反清势力此起彼伏。最有名的,当属栖霞人于七率领的一支队伍。

于七曾先后两次起兵反清,第一次起兵的时间,也在顺治五年,差不多就是张尚贤上任前后。到了顺治七年,他的部众在攻打登州府治下的宁海州时,杀死知州,胶东大震。当时,清廷主力忙于平定南明政权,无暇顾及登州。在这种情况下,张尚贤作为登州主官,采取招抚政策,委任于七为栖霞把总(低级武职),暂时稳定了局势。
张尚贤是用什么方法说服了于七?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登州府志》的模糊描写可以参考。府志称:张尚贤带着年幼的儿子单骑赴会,劝说“贼人”归降。为了让对方信任,他甚至提出让儿子留下作为人质。“贼人”感泣,因此归降。

这则记载虽然没有明确说“贼人”叫什么名字,但从年代来看,不排除是于七的可能。
除了招抚于七之外,张尚贤在登州知府任上还有其他政绩。史载他刚正不阿,即便是上官,对他也很敬惮。
他前后担任登州知府大概三年时间,也就是顺治八年前后卸任。此后的顺治十一年他成为辽阳知府,中间是如何过渡?暂不得而知。
虽然都是知府,但从登州府到辽阳府,算是升迁。因为辽阳是清廷的龙兴之地,张尚贤在顺治十一年成为辽阳知府,十四年,辽阳府改为奉天府,他成为奉天府尹。
在清代,京师所在的顺天府和盛京所在的奉天府,级别较高。普通知府为四品,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为三品。

在辽阳府和奉天府任上,张尚贤向朝廷提出了很多建议,核心就是“招抚移民,充实辽东”。
比如,《清实录》载:“辽阳府知府张尚贤奏言辽东旧民、寄居登州海岛者甚众。臣示谕招徕。随有广鹿长山等岛、民丁家口七百余名。俱回金州卫原籍。但金州地荒人稀。倘准其任意开垦、则生聚渐多。亦可立县治。而诸岛皆闻风踵至矣。”

在清代,胶东人闯关东大概有三个高峰期,一个是顺治年间,一个是乾隆年间,还有就是清末。其中,根据族谱记载,顺治年间闯关东的人们大多是“奉旨拨民”,结合史料来看,张尚贤应该也起了不少积极作用。《盛京通志》称:“辽阔,多招来流徙之民,尚贤拊循有道,一二年中遂致殷富。”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后来还建祠祭祀之。
到了顺治十八年,张尚贤再次升迁,从辽东南下江淮,任凤阳巡抚。在此任上,他不如在奉天活跃,史料提及较少。而凤阳巡抚这一职位在康熙初年裁撤,他任职时间不算太长。他之后的事迹,就鲜有记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