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曾在登州卫安置过一支“云南人”,是土司后裔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祖先是明代从云南或者小云南迁来。”在胶东半岛,不少村庄和姓氏,都流传有这种说法。

因为缺乏相关的史料佐证,研究界对“云南一说”大多持怀疑态度。有很多人认为,此“云南”非彼“云南”,指的其实是云州以南,即山西移民对故乡的代称。

不过,也的确有部分姓氏在族谱中,精确地写出来自云南省某县某村,如福山古现王氏、海阳上尹家尹氏等。

但族谱为私修家史,可信度不如官修正史。想要证明“云南移民说”,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正史中找到“云南人迁徙胶东半岛”的记载,这也是很多胶东姓氏文化爱好者孜孜以求的事情。但可惜的是,有价值的记载并不多。

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在《明史》当中,就提到了一支人从云南迁徙到登州卫的情况。这支“云南人”,并非普通的民户或军户,而是出自土司家族。

史载:“成化元年,总兵官沐瓚等以思任发之孙思命发至京师,乃逆贼遗孽,不可留,请发沿海登州卫安置,月给米二石,从之。”

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总兵官沐瓚则出自明代世守云南的沐氏家族,而思任发、思命发都出自麓川一带的土司家族(麓川平缅宣慰司)。

这一土司家族的前身,是宋元时期的勐卯王。根据现在云南瑞丽的史志资料记载,公元1310年(元至大三年)混依翰罕正式承袭勐卯王位,并以猛虎曾跃过头顶为号“思汉法”(法有时写作发,音译),意即擒虎王。此后,这一家族的继承人多取名叫“思某发”。

明初攻取云南时,在任首领名叫“思伦发”,思伦发见明朝实力强大,就上表归顺。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明朝改平缅宣慰司为平缅军民宣慰司,以思伦法为宣慰使。后来,又改为麓川平缅宣慰司。

不过,因为天高皇帝远,思氏土司归顺明朝之心并不诚,从思伦发这一代就时叛时降。思伦发之后,他的弟弟思任发继位后,发动叛乱,明朝派大军前往征讨,将他俘获斩杀。而他的儿子思机发、思卜发也长期与明朝为敌,最终都被讨平,史称“三征麓川”。

思氏家族的反叛被平定之后,明朝为了防止后患,采取了常用的“远徙安置”的政策(如明夏政权的明昇被安置到高丽),将思任发的孙子思命发从云南不远数千里,安置到了胶东半岛的登州卫(蓬莱)。每月给他发放两石的口粮,按照古代的标准,一人一年大概需要一石粮食,每月两石的待遇,也算可以。

《明实录》将此事记载为成化二年,不过内容大同小异:“云南总兵官都督同知沐瓒等,解送已诛麓川贼思任发孙思命发至京,兵部言命发乃叛贼遗孽,虽贷以不死,然不可处京师,请如降夷例,量授头目,传送沿海登州卫安置,月给米二石,从之。”

史料仅提及思命发安置登州卫,没有记载他此后的经历。他是否就此在登州卫落户?有无后人?后人是否姓思?这些都不得而知。

思命发的情况虽然记载简单,不过多少也能证明,明代的确有将人从云南迁徙胶东的政策。在如今的胶东人当中,说大部分都与云南有关,或许是夸大附会,但“云南之说”,应该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