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二年),胶东半岛同时设立栖霞、招远、福山三县,招远在西,栖霞居中,福山在东,这一布局大致延续至今。  栖霞与招远之间的交界线呈南北走向,北起栖霞市、招远市、龙口市三市交会点,南至栖霞市、招远市、莱阳市三市交会点,全长约58公里。在地图上看,这条交界线的走向与蓬水公路大体相仿。但两者并非完全平行,而是屡有交叉,上一段在栖霞境内,下一段在招远境内,再下一段又回到栖霞境内。 前段时间,栖霞和招远两市民政部门联合进行了一次勘界工作。下面就根据勘界的情况,按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介绍一下两市之间的界桩和界桩沿线的这些村庄。 北边栖霞一侧的乡镇为苏家店镇,1-3号界桩均在该镇境内,沿线村庄分别为西山院、赵格庄、马家店。

 西山院与东山院相对。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以下栖霞境内村名来源,皆以此为参考)记载,古时这里建有山阳院铜佛寺庙,故名山阳院。后析出两村,一东一西。西山院村相传明正德年间,张姓由云南徙此建立。而根据《招远市地名志》(以下同)记载,东大夼原名“东戴夼”,起初由戴姓建村,后戴姓徙绝,战、刘、谢、刁四姓迁来定居,村名演变为东大夼。其中的刁姓相传就是从栖霞境内的官家庄子迁来。

 从西山院向南,越过集后村,就来到了赵格庄。赵格庄是栖霞西北部的大村,清代县志中就有提及(过去为大集之一),后来栖霞二中也一度设立在此。据记载,明成化年间,赵姓由四川迁莱阳,后迁一支来此建村,命名赵家庄,后演变为赵格庄。不过现在村中已无赵姓。

 赵格庄的西邻是招远市阜山镇的扒山蒋家村。这个村庄因地处扒山西南麓而蒋姓为大户而得名。2号界桩就在这两个村庄之间。

 继续向南,来到3号界桩。这个界桩的东侧是栖霞市苏家店镇的马家店。马家店村在苏家店镇的西南部,村名由来与赵格庄有些相似,为明代马姓建村,但现在亦无马姓人,有李、慕、曲、韩、王、吴、于等姓氏。 界桩的西侧是招远市阜山镇的徐家沟村。根据记载,徐家沟原名贾家沟,后来徐姓迁入逐渐发展为大户,就先后改为徐贾沟、徐家沟。 从3号界桩向南,栖霞一侧就进入寺口镇境内,不过在招远一侧仍是阜山镇的地界。阜山镇是由栾家河和南院两个乡镇合并而来,在地图上呈南北狭长走势,因此其不仅与苏家店镇接壤,与栖霞的寺口镇和官道镇也相邻。
 4号界桩两侧的村庄都带有一个沟字,分别是栖霞市寺口镇北横沟村和招远市阜山镇梅家沟村。北横沟为明代李姓迁此建村,因村庄南面有一条东西横沟,村在横沟北,故名。 而梅家沟村是清雍正年间梅姓从栖霞迁此定居,以姓命名。
 相邻两县人文联系比较紧密,姓氏迁徙是一个例子,农村产业相似是另一个例子。界限两侧的村庄大多以苹果种植为主。而勘界的时候,正是苹果套袋的农忙期,村里的界桩管理员,很多都是在套袋的间隙,赶来协助勘界,也颇为辛苦。
 

 相对而言,5号界桩的位置,大家更为熟悉一些。因为它就位于招远到栖霞的公路(原文三线)边上,往来招栖,这里是必经之处。 界桩两侧的村庄,从这里路过的朋友应该也会有印象。栖霞一侧是寺口镇的西南疃村,招远一侧是阜山镇的百尺堡村。西南疃村的“西南”,是相对于北面的闫家庄来说。因为当地的闫姓是从闫家庄析出,故此命名。 而百尺堡的名字来自于古代的急递铺。当时招远境内到栖霞方向,设有三个急递铺,分别是苇都、张邴和百尺。百尺堡为明初王姓建村,因距离急递铺百尺而得名。
 从寺口镇向南,就进入栖霞市官道镇境内。官道镇北段与招远市阜山镇相邻,南段与毕郭镇接壤。岗山等山脉,连绵在交界线上。官道镇一侧的村庄分别为安乐庄、喇叭沟、迟家沟、大解家、孙家庄。而招远一侧的村庄分别是阜山镇的凤凰夼、毕郭镇的炮手庄和毕郭三村。
 其中,6号界桩是在官道镇安乐庄和阜山镇高家岭之间。安乐庄这个名字,相传是古代有多户逃荒讨饭的人家来此落脚,为祈求安乐,就起了一个吉祥的村庄名称。而高家岭显然是根据姓氏和地形命名,清代高姓从苇都高家迁来,因地处山岭上,故名。

7号界桩两侧的村庄,名字也都很有特点。栖霞一侧叫做喇叭沟,当地姜姓为明代从招远姜家迁来,后有四人在外做轿夫,一次经过村外大道,听到喇叭声,就以此命名。另有一种说法是沟的形状像喇叭而得名。招远一侧凤凰夼,凤凰其实指的是雉鸡。清代冯、刘两姓迁此建村,因荒山野岭处多野鸡,就以美好寓意,称作“凤凰夼”。

 继续向南,8号界桩在官道镇迟家沟村与毕郭镇炮手庄村之间。迟家沟为清代迟姓从蓬莱迁来建村,以姓得名。 炮手庄的由来,则与清代一位叫做杨登的神枪手有关。杨登在栖霞境内的岗山曾留下精彩的传说,在官道和毕郭一带流传甚广。

 9号界桩的位置,与5号界桩相似,都在公路附近。东侧为官道镇的大解家村,西侧为毕郭镇的毕郭三村(镇驻地的毕郭村较大,分为若干个行政村),海莱公路从此经过。大解家为解姓建村,但现在已无解姓人。而毕郭的名字,是来自于两个姓氏的合称,即古代在此居住的毕姓和郭姓。

 毕郭三村比较大,不仅与大解家村相邻,还与同样位于栖霞一侧的孙家庄接壤。10号界桩就在毕郭三村和孙家庄之间。根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孙姓从四川迁此,建立孙家庄村。不过,现在村庄的姓氏结构已经复杂,有卢、郭、梁、陈、姜、莫、孙、程等姓。 综上所述,在栖霞与招远这58公里长的交界线上,共埋设界桩10颗(不算南北两端的三面桩),包括单立双面花岗岩界桩9颗,简易桩1颗。沿界桩两侧涉及5处乡镇19个行政村(三面桩所在的村庄不列在内),其中,招远市2镇9个行政村,栖霞市3镇10个行政村,相关图片由栖霞市民政局崔保华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