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疗药外渗怎么办?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了

 圆见君 2020-07-14

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反应,注射区域可出现较严重的溃疡甚至坏死、栓塞性静脉炎,瘢痕形成和挛缩造成相应肢体岀现神经损伤和关节功能丧失的组织萎缩。

外渗化疗药物的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分为以下 3 类:


化疗药物外渗的症状和体征

药物外渗后可表现为:

  1. 疼痛,典型疼痛是烧灼样疼痛、刺痛。

  2. 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皮肤发红、红斑、肿胀、皮下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水疱、皮肤剥脱,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的发生重在预防。

  1. 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注射化疗药物后,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洗管道和针头后再拔管;

  2. 对腋窝手术后或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人,不应选择患肢静脉给药;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当建立中央静脉通路,若患者拒绝留置中心静脉通路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3. 确保静脉通路未端在血管內,回血良好;静脉注射时边抽回血边输注;

  4. 如果需要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的;如果均为发疱性,则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那一种,两次给药之间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洗管道;

  5. 做好患者宣教,告知患者输液部位出现痛感、局部隆起、输液不畅等要及时汇报护士,输注发疱剂时,减少患者的活动。输液过程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观察回血及局部皮肤有无渗岀情况,如疑似肿胀或患者主诉疼痛或烧灼感,需拔出重新注射,必要时按化疗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 非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可按化学性静脉炎处理原则治疗:冰袋冷敷防止药物扩散;局部使用激素软膏或喜辽妥

2. 发疱性和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如下:

  1. 一旦疑有外漏或已发生外漏,应立即停止输注化疗药物,保留针头,中心静脉导管者必要时拍胸部 x 线片,确认渗漏原因及影响范围。

  2. 从原静脉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再从原静脉通路滴入解毒剂加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环形封闭。如无解毒剂,可立即拔去针头,直接用 2% 利多卡因 5 ml+地塞米松 5 mg+生理盐水 10 ml 进行局部环形封闭。

  3. 持续局部冰敷 12~24 h,冰袋及时更换。局部可涂氢化可的松 (或地塞米松) 软膏。24 h 后局部应用金黄散加蜂蜜外敷、喜疗妥软膏或用 50% 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4. 抬高患肢,减少水肿。

  5. 局部组织若出现溃疡、皮肤坏死使用溃疡贴等,按压疮处理原则处理。严重者,可请外科会诊,清除坏死组织或考虑手术植皮治疗。

常用药物外渗后处理方法

蒽环类抗生素

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冰敷时间在最初 72 小时内,每日冰敷 4 次,每次 30 分钟。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加重皮肤的毒性,不宜使用。

丝裂霉素

丝裂霉素外渗后易形成经久难愈性溃疡。无论冷敷还是热敷,效果均不好。可局部皮下注射维生素 B6,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植物碱类

透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 1 ml,局部皮下注射以稀释药物浓度、促进组织吸收。局部热敷能促使血管扩张,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冷敷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增加皮肤毒性反应,不宜使用。

氮芥

10% 的硫代硫酸钠 4 ml 与 6 ml 的蒸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 6~12 小时。

奧沙利铂

奧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以避免触发其神经毒性反应。


「精准1v1-肠癌诊疗云课堂」

本期云课堂将对 2020 ASCO mCRC 最新进展及结直肠诊疗指南(2020)、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筛查(2020 VI)、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最新内容进行解读,对于以下问题你将听到全面解答:

 如何实现共识推荐的生物标志物的精准诊断?

 何时以及如何检测新兴生物标志物?

 RAS状态对mCRC患者的诊治有怎样的影响及作用?


编辑:邵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