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部豆瓣评分8.4的美国西部歌舞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长期以来只要科恩兄弟的作品,基本都要看。 巴斯特的歌谣,第一遍看完,没觉得有出彩的地方,因为科恩兄弟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主义式的,黑色幽默式的。 第二遍的时候,觉得第五个故事真好,适合我这种抑郁状态下的心理。 以前傻傻的,不懂心理学,自从一年来处于抑郁焦虑状态下不停的反思,也好歹有了点收获:那就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着完全的行为能力的,只是某种条件下会被自己的心理状态左右,变得像是失去了所有的行为能力,预期一切都是悲观的、消极的、不值得行动的,于是不吃不喝等死。 故事开篇,朗博格兄妹出发去西部的最后一餐晚饭是和房东以及邻居们进行的,朗博格先生生意失败后再次萌发赌一把的心态,这次的赌注是妹妹的婚姻。其他人的台词里暗示其实这桩婚姻只是朗博格先生的一厢情愿,朗博格小姐基本上属于从小被控制,不能独立思考,不能独立行动那种,对每一次人生的重大变化(其实是别人主导的)都充满期待,但也总是拿不定主意,她还不知道这次西部之旅是个什么结果,那个韦恩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开始对婚姻有了期待:有好的,又不好,总之脑子里已经有了幻想。 婚姻在她心理已经有了“锚定”。所谓锚定,我想就是外界给予的某种强烈的暗示。你所有的思绪、未来的行动不由自主的以这个锚定为基准而展开。朗博格小姐未来人生的大事在哥哥说出结婚以后,差不多就只能以结婚为结果了,其他的也就是嫁给谁、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了,这很可悲。 还有买房子的时候,假如你被中介影响,他们首先提出一个价格,不管这个价格合不合理,你就只能以这个价格为基准和对方谈判,殊不知,你心理中所谓的上下浮动百分之十五,其实就在中介的利润区间里,只要不脱离那个一开始的价格,你终究会掉入中介的陷阱里,乖乖签约付钱。心理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立刻摆脱这种价格锚定,大吵大闹毁掉这个谈判,重新思考,自己拿出一个价格来。 回到朗博格小姐的困境上来,西部之路刚开始,她哥哥就死了。她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护卫队二人组问她自己是回去还是继续,她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别人来处理她的困境,不知道如何做到什么地步? 例子,朗博格先生的死。 一开始房东很明确的告诉别人他哥哥的咳嗽不是传染性的咳嗽,是神经性的。死去的那天晚上,虽然在外面咳了很久,但没有倒下或者咳血的镜头。第二天早上就暴死状态。老领队阿瑟先生说,霍乱很可怕。霍乱大家都知道是要腹泻呕吐的吧,但是朗博格先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症状。阿瑟这么暗示,是想推卸责任,毕竟他和坎普是保镖,收了整个迁徙队伍的保护费,在法律上我想也是要对整个队伍的人生财产安全负责任的,他暗示朗博格自然死亡,就是不想负责任。没想到朗博格小姐连一句反话都没有讲,既没有说他哥哥有咳嗽的历史,也没有去想一想是不是谋杀,某些人是要负责任的,甚至连一句:我哥哥没有得霍乱,这种维护死者尊严的话都没有。她也不知道不关心钱在哪里,直到打下手的小弟找她要工钱的时候她才想起钱是不是在哥哥的衣服口袋里,而这时已经离开埋葬地半天路程了,当时坎普问她要不要设立个标识,比如墓碑什么的,她同样是一句话也没有讲,坎普当然不愿意费心去为一个陌生人搞一块墓碑来,于是说出了印第安人吃腐尸这种话,朗博格小姐又全盘接受了。 这个时候,不得不来一点黑暗的猜测,坎普会不会知道了钱在尸体上以后,偷偷跑回去挖出尸体拿到钱,然后再跑回来,向朗博格小姐求婚?如果这样的话,人性也太邪恶了,用朗博格家的钱来买朗博格小姐。庆幸的是,电影里没有任何暗示,也没有暗示老牛仔阿瑟这样做过。不过,以坎普的能力也不行,他遇到突发事件也是一脸蒙逼,解决不了赶牛小弟,甚至连一条狗都打不死,开了三枪,还要抱怨应该让阿瑟来做这种事,他是神枪手云云…… 坎普的求婚。 既然朗博格小姐展现出出了毫无人格界限,百依百顺的行事风格来,那么外界觊觎她的机会就到了。坎普的求婚台词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完全是出于自私,干了保镖十五年,阿瑟老了,这一行没前途。自己也到了要结婚的年龄,需要生下子嗣来照顾年老的自己,1872法令,一个人给320亩土地,两个人就是640亩。反正没有一条是直接说出对朗博格小姐有利的,甚至没有称赞过她的外貌衣着谈吐之类的。只是说了,如果你答应了,那我就负责你的债务,到了目的地就付钱给赶牛小弟。谁知道那钱是哪里来的,也许真的去挖了尸体。朗博格既然付得起400美元,身上的财产一定比400美元多吧。 朗博格小姐居然犹豫了。 不管坎普求婚的目的是如何的,起码能立刻改变朗博格小姐目前的困境吧,没有人照顾,无依无靠。早答应早好,有个丈夫以后,就不用再看赶牛小弟的脸色了吧,但是朗博格小姐没有立刻答应,突然陷入了少女被追求的那种甜蜜幻想里,幻想自己已经拥有了某些好东西,出去找狗就是个迹象,本来她根本不喜欢那个狗,明确表示那个狗不是她财产,也愿意让坎普处决掉。在得到了求婚以后,忍不住开始幻想,幻想以前不好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变好了? 根本没有。 她的自杀根本是掉入了另一个心理锚定。 阿瑟先生对于坎普要结婚这种事情到底是乐意还是不乐意,没有确凿证据。我推测,阿瑟应该是不乐意的。有人猜测是阿瑟间接害死了朗博格小姐。也可以这样说吧,因为他一路走来,很容易判断朗博格小姐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但他不一定非要主动从自己的行为上杀死这个人。遇到机会,心理上是会下手的,遭遇印第安人袭击,他给了朗博格小姐手枪,告诉她被俘的可怕后果,然后告诉她自杀怎么做。。。于是朗博格小姐在行动上就只能在自杀和不自杀之间摇摆,就如同她在故事的前半段一直在结婚和不结婚之间摇摆一样。最终情况恶化了,她只能自杀。 人生啊,即便是那个时代的西部,也不是除了结婚就是自杀两种选择吧,干嘛不独立思考呢?干嘛要在他人的暗示下,自己给自己设定下那么牢固的限制呢? 如果抑郁的人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那么一切都变坏一定会实现,事实是一切也都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坏的无法承受。 如果乐观的人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那么一切都变好也一定会实现,事实是一切也都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变得无比美好。 那么预测未来这种行为,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预测未来的逻辑是,假如我把过去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情的因果捋顺了,那么如果我促使原因发生或者不发生,那么好的结果就会发生,坏的结果就会不发生。因果律存在吗?不存在。因果律只存在于人脑的联想里,落实在类似金庸小说那样的故事里。 最近的困境在于闲的蛋疼,想做什么,总想给自己找个理由,比如某件事一旦开始肯定不能停下,那么一开始就要想好这件事是不是值得做,有没有好的回报和结果。假如没有好的回报和结果,岂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别傻了,我活到现在,哪件事情不是想好了意义才去做的,结果呢,结果还是傻逼一样的呆在原地。可以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浪费了,如果纯粹从投入产出比来算计的话。 所以,以后啊,放弃预测未来吧,别轻易相信各种各样的锚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