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留守儿童“爱的陪伴” 是一种“精准关爱”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7-14

     □ 盛 荣

爸爸不在家,妈妈不在家,暑假谁来陪伴农村留守儿童?7月7日,由株洲晚报志愿者联合会、株洲市鸿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株洲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量身打造的社会服务项目“爱的陪伴”又开始了。今年,21名支教志愿者将在醴陵市均楚镇军山完全小学陪伴50余名留守儿童7天6晚。(详见本报7月8日A08版、9日A07版、12日A02版、13日A04版以及今日A06版)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仍有近700万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有首小诗写道:“春节过后,爸爸妈妈带走了——二月的不舍,三月的思念,四月的春风……”字里行间,生动刻画了留守儿童对陪伴、亲情的渴求。“爱的陪伴”,无疑能最大程度地将这种陪伴和亲情,精准地“还”给留守儿童。

“爱的陪伴”,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种“精准关爱”。要实现“精准关爱”,必须要有专业力量的投入,而“爱的陪伴”的参与者,正是这种专业力量。志愿者、在岗青年教师、爱心企业,心理辅导、趣味互动、安全教育,无论是从陪伴人员的筛选,还是活动环节的设置,都体现了这种“精准”。而从本报的多篇相关报道中,也能看出留守儿童对于这种“精准”的喜欢。

“爱的陪伴”,更是一项良心工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举办“爱的陪伴”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在社会上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的群体参与进来。小诗中的“爸爸妈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群体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千千万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一,这些“爸爸妈妈”及其留守的子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所应当,“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理所应当,其他社会群体给予他们“爱的陪伴”,也是大义所在。

笔者相信,如果有更多人加入进来贡献“爱的陪伴”,让“被遗忘的花朵”不再孤单,一定能更好地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