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直隶省建置沿革

 唯我英才 2020-07-14

明、清时期直隶省建置沿革

文\图:吴蔚  杨蕾

本文初步探讨明、清时期直隶省的建置沿革,附珍贵历史地图多幅。

明朝时期的北直隶

(1368——1644)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明  京师北直隶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明征虏大将军徐达率师北伐,破卫辉(治今河南省汲县)、广平,在临清与山东明军会合,沿运河长驱北上,连下长芦(今沧州市)、清州(今青县)、直沽(今天津市),进据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及部分大臣从大都(今北京市)北逃。八月初明军占领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洪武初,中央和地方行政建置,大体沿袭元制,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省以下则改路为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政权体系。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取消了丞相制,改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废除了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除中央直辖区外,全国分设12布政司,即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布政司(洪武十五年增置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改北平布政司为北京,十一年增置贵州布政司。除北京和南京外,定为13布政司)。市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名一人,主管一省民政财政。与布政司并列,另设提刑按察司,置按察使一人,掌管刑法,又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一人,掌管军事,合称“三司”。三司并立,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布政司之下的地方行政机构设府、州、县三级,首官称知府、知州、知县,京师所在地顺天府,首官称府尹,品级从优。明代的州也分直隶州和散州两种,直隶州地位和府相等,散州则介于府、县之间。

明军攻克大都后,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其他各处也相应改路为府。洪武元年十月,以北平府隶于山东行省,以广平、顺德、大名、河间、保定、真定诸府隶于河南分省。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始置平平行中书省,治北平府,辖8府、37州、136县。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北平行中书省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靖难之役”后,燕网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为北京,设北京行部,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司,以其所属直隶北京行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王朝由南京迁都北京,遂以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部。京师之地直隶中央,故称直隶,又以南京为陪都,故习惯上称南京为南直隶,京师之地称北直隶,北直隶凡辖8府、2直隶州、17属州、116县。

北直隶口外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明初出于对蒙古的战争需要,曾强使大批边民迁徙内陆,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徐达以“山后顺宁等州之民,密迩虏境,虽已招集来归,未见安土乐生,恐其入而离散”(《明太祖实录》卷62),迁顺宁府(治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宜兴州(治今滦平县北兴州乡)沿边之民,皆入北平州县屯戍。嗣后多次迁徙边民,遂使北直隶口外绝大部分州县相继裁废,而改置卫所,驻兵屯守。永乐间徒大宁都司(原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者哈河北岸大名城)侨治保定府(治今保定市),徙兴和千户所(原治今张北县张北镇)于宣府城(改顺宁府置,即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德时又徙开平卫(原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于独石口(今赤城县独石口乡),使塞上边防明显削弱。正统、景泰以后,朝政腐败,边防废弛,北直隶口外大部地区成为蒙古兀良哈、察哈尔等部的驻牧之地。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明  顺天府附近

顺天府

府治大兴县、宛平县。元大都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为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元领6县、10州,州领16县,明领7县、5州,州领15县。其中,大兴、宛千、良乡3县,通州及所领漷县,涿州所领房山县,昌平州及所领之顺义、怀柔、密云3县,蓟州所领之平谷县,在今北京市;通州领之武清、宝坻2县,蓟州,在今天津市;余4县、2州,州领7县,在今河北省: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香河县。

通州:州治在今北京市通县。元故州,旧领潞、三河2县。明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十年(1377年)二月宝坻县来属,十四年 (1381年)二月降漷州为县,漷县及原所属之武清县来属。凡领4县,漷县在今北京市,宝坻、武清2县在今天津市,只1县在今河北省:三河县。

霸州:州治今霸县。元故州,旧领4县,明洪武初省州治益津县入州,七年(1374年)九月以保定县省入州,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析置。凡领3县: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

涿州:州治今涿州市。元故州,旧领2县,洪武初省州治范阳县入州,只领房山县。房山在今北京市。

蓟州:州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元故州,旧领5县,明洪武初省州治渔阳县入州,凡领4县。所领平谷县在今北京市,余3县在今河北省:玉田县、丰润县、遵化县。

永平府

府治卢龙县。元永平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六月改为平滦府,四年(1371年)三月又改名永平府。元领4县、l州,州领2县,明领4县、1州,州领l县: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

滦州:州治今滦县滦州镇。元州,明沿置,旧领2县,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只领1县:乐亭县。

河间府

府治河间县。元为河间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为府。旧领6县、6州,州领17县,明领10县、2州、州领6县。宁津县、沧州属之庆云县,在今山东省;静海县在今天津市;余8县、2州,州属5县,在今河北省:河间县、献县、阜城县、肃宁县。

景州:州治今景县景州镇,元故州,明沿置。旧领5县,洪武初以州治蓨县入,七年 (1374年)以阜城县改属府,凡领3县:吴桥县、东光县、故城县。

沧州

元故州,明沿置。州治原在今沧州市东南旧州镇,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徙治于长芦,即今沧州市。旧领4县;明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凡领3县,庆云县今属山东省,余2县在今河北省:盐山县、南皮县。

真定府

府治真定县。元真定路,洪武元年 (1368年)十月改为府,元领9县、l府、9州。府领3县,州领18县幸明领11县、5州,州领16县:真定县、井陉县、获鹿县、元氏县。

定州:州治今定州市。元为中山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改名定州,旧领3县,洪武二年增领曲阳、行唐2县,三年(1370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州,七年(1374年)以无极县改属府,正统十三年(1446年)又以行唐县改属府。凡领2县:新乐县、曲阳县。

冀州:州治今冀县冀州镇,元故州,旧领5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领4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

晋州:州治今晋县晋州镇。元故州,旧领4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凡领3县:安平县、饶阳县、武强县。

赵州:州治今赵县赵州镇。元故州,旧领7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领6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临城县、赞皇县、宁晋县。   

深州:州旧治李晏口,永乐十年(1412年)以城圮于水,徙治吴家庄,即今深县深州镇。旧领2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领l县:衡水县。

顺德府

府治邢台县。元顺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年)改为府。仍元旧,领9县:邢台县、沙河县、南和县、任县等。

广平府

府治永年县。元为广平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旧领5县、2州,州领6县。洪武元年十一月复置磁州(元末州废),属府,二年(1369年)四月磁州改属河南彰德府。同月,降威州为威县,仍属府,凡领9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等。

大名府

府治元城县。元为大名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元领6县、3州,州领6县,明领8县、l州,州领2县。其所领南乐、清丰、内黄、浚、滑5县,开州及州属长垣县,在今河南省;开州属东明县,在今山东省;余2县在今河北省:元城县、大名县、魏县。

保安直隶州

元为保安州,属上都路顺宁府,领永兴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州县俱废,徙其民于居庸关南,永乐二年(1404年)闰九月于其地置保安卫。十三年(1415年)正月,以其地处关塞地冲,且土壤饶沃,复置州于卫城,直属北京行部,无领属。十九年(1421年)正月,直隶京师。初治在今涿鹿县涿鹿镇,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雷家站,即今怀来县西北新保安镇。

山西布政司所领州县,在今河北省者有1州,州领1县。

蔚州:州治今蔚县蔚州镇,元故州,属顺宁府,明初因置。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顺宁府废,州改属山西大同府,以州治灵仙县及定安县省入。凡领3县,广灵、灵丘2县今属山西省,只1县在今河北省:广昌县。

河南布政司所领州县,在今河北省者下县、飞州,州领2县:临漳县。

磁州:州治今磁县磁州镇。元故州,治滏阳县,属广平路,后州县俱废,明洪武元年 (1368年)十一月复置州,属广平府,二年 (1769年)四月改属彰德府。元领4县,明领2县,均在今河北省:武安县、涉县。

山东布政司所领州县,在今河北省者2县:丘县、馆陶县。

万全都指挥使司

治宣府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元为顺宁府,属上都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府废,其所领宣德、宣平、顺圣3县及保安州俱废,蔚州改属山西大同府。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于此,领15卫、3守御千户所,后经增置改置,至弘沽二年(1489年)凡领15卫、6干户所。其中延庆左卫、永宁卫治所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地,余13卫、6千户所,在今河北省:宣府左卫、宣府右卫、宣府前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怀安卫、保安右卫、怀来卫、延庆右卫、开平卫、龙门卫、蔚州卫、保安卫;兴和宁御千户所、龙门守御千户所、广昌守御千户所、美峪守御千户所、长安岭守御千户所、云州守御千户所。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治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西老哈河北岸大名城。元为大宁路,属辽阳行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大宁府,后废。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置大宁都指挥使司于此,二十一年(1388年)七月改名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领大宁左、右、中、前、后5卫及新城、会州、木榆等卫。嗣后屡有更置和增置,至洪武末年凡领22卫、3千户所及2护卫。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改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仍为大宁都指挥使司,侨治保定府。又徙治大宁中、前2卫、富裕卫、开平卫于北京,徙兴州左屯卫于玉田县、兴州右屯卫于迁安县、兴州中屯卫于良乡县、兴州前屯卫于丰润县、兴州后屯卫于三河县、开平中屯卫于真定府,侨置宽河卫于北京,俱直隶行后军都督府。是年裁废新成卫、会州卫、木榆卫、全宁卫、开平左、右、前、后4屯卫、营州左、右、中3护卫及宜兴守御千户所。至此,大宁都司所领仅营州左、右、中、前、后5卫及宽河守御千户所,也于永乐元年二三月间分别徙治于顺义、蓟州、平谷、香河、三河、遵化等州县。

洪武时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所领22卫、3千户所及3护卫,辖境大致相当今河北、辽:于、内蒙古之交部分地区。其中大宁中、前2卫,营州左、右、中3护卫,新城卫,全宁卫,开平卫,开平左、右、中、后4屯卫,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营州左、右、中、前、后5屯卫,在今辽宁省;其余8卫、3千户所在今河北省:富裕卫、会州卫、兴州左屯卫、兴州右屯卫、兴州中屯卫、兴州前屯卫、兴州后屯卫、开平前屯卫;兴和守御千户所、宽河守御千户所、宜兴守御千户所。

保定府

保定府在元代被称为保定路,明朝为保定府。明朝建立后,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设省、府、州、县。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保定府先属河南分省,洪武二年(1369年)分河南、山东两省置北平省,保定府属北平省。永乐元年(1403年)于顺天府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改北京为京师,又称直隶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保定府属京师管辖。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保定府作为京师的南大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日趋显要。保定府辖易州的易县、涞水,安州的新安、高阳,祁州的安国、深泽、束鹿,直辖新城、雄县(洪武二年撤归信县入雄州,七年四月降州为县)、容城、定兴、安肃(洪武元年遂州降为遂城县,二年安肃州降为县,八年二月,遂城县并入安肃县)、清苑、满城、完县(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唐县、庆都、博野、蠡县(洪武八年正月降州为县)。属今保定辖区的还有属大同府蔚州的广昌(洪武初年改飞狐为广昌),属真定府的阜平,属顺天府的涿州,属定州(洪武二年正月,改中山为定州)的安喜(洪武三年省入定州)、曲阳。在万历十年(1582年)时领清苑、易州、涞水、新城、定兴、容城、雄县、安肃、安州、满城、高阳、完县、唐县、庆都、蠡县、博野、祁州、深泽、束鹿等三州十七县。

府治清苑县。元保定路,明洪武元年 (1368年)九月改为保定府。元领8县、7州,州领11县,明领12县、3州,州领5县:清苑、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等。

祁州:州治今安国县祁州镇。元故州,旧领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博野县来属,领4县。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省州治蒲阴县入州,六年(1373年)五月复以博野县还属府,凡领2县:深泽县、束鹿县。

安州:州治今安新县西南安州镇,元故州,旧领2县,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省州治葛城县入州,六年(1373年)五月又以其的领高阳县直属府,七年(1374年)七月以新安县省入州,寻安州也降为县,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安州及新安县,高阳县还属,凡领2县:高阳县、新安县。

易州:州治今易县易州镇,元故州,旧领3县,洪武初省州治易县入州,后又以定兴县改属府,所领只l县:涞水县。

清朝时期的直隶

(1644——1911)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  直隶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统治者为主体建立的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金朝灭亡以后,女真族各部世代臣属于元朝、明朝,在明朝有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约当16世纪后期明隆庆、万历年间,女真建州部的势力日益强盛,先后合并了其他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崇祯九年 (1636年)皇太极统治时期,又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改建州女真为满洲,始有满州族之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这时,清军勾结吴三桂,大举入山海关攻占了北京城。是年九月清世祖福临从沈阳迁来北京,定北京为首都,开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清交替的时候,清朝由于是从游牧民族刚发展起来,其政治、经济、行政架构等方面还不算太成熟和完善,同时也为了顺利接掌政权、顺利过渡,就实行了“清承明制”的制度,以保证保证国家机器迅速恢复运转、发挥其统治效力。比如清代在行政区域管理上也是基本采用了明朝的省管府、府管县制度,大部分省、府所辖区域在明、清交替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分为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 (散州、散厅)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官吏为总督或巡抚。督抚在明朝是临时派遣的,清朝则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两三省的军政大权。省以下有道,设道员。道有守道和巡道之分,巡道分巡某一区域,主要管刑狱案件,守道则有一定辖区,主管钱粮政务,但非正式一级行政机构。省与县之间普遍设府,府的首官为知府。北京是京师所在地,地位特殊,因此顺天府高于普通府,首官为府尹。直隶州直属于省,其地位相当于府;散州属府,与县平行,其首官知州行知县事。厅大抵设在边陲要地或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有直隶厅与散厅之分,直隶厅视同府,散厅视同县。厅的首官称理事同知(通判)、抚民同知(通判)。

清朝在政治局势基本稳定、一切走向正规之后,也在明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变和改革,各省、府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其中一项。在雍正、乾隆两朝各省内的府管辖州、县都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采取了新的直隶州制度,直隶州可以管县,以解决明朝时期府管辖范围过大的问题。

清顺治初仍袭明制,称今河北省所属区域为北直隶,顺治二年(1645年)始改称直隶。其行政建置,依如明朝,领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8府,延庆、保安2直隶州及宜府镇。顺治初,省以下设巡抚和总督,有:顺天巡抚,驻遵化,领顺天、永平2府;保定巡抚,驻真定,领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6府;宣府巡抚,驻宣府镇,领延庆、保安2直隶州;井设宣大总督,驻山西大同镇,以宣府镇属之。顺治二年 (1645年)曾于天津卫置天津巡抚,析保定巡抚所领河间府属之,六年(1649年)五月裁天津巡府,以其所领河间府归属顺天巡抚。是年八月设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据《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地理志》作五年),驻大名,裁保定巡抚,其原领5府,由三省总督兼理。八年(1651年)四月裁宣府巡抚,其原领2直隶州归宣大总督兼理。十五年(1658年)五月裁三省总督,复置保定巡抚,仍领保定等5府 (据《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地理志》作十六年),驻大名。七月裁宣大总督,以其所领归顺天巡抚兼理。十八年(1661年)八月置直隶总督,驻大名。十月裁顺天巡抚,析其的领3府、2直隶州、l镇归属保定巡抚,至此,直隶全省事务统归保定巡抚管辖。十二月保定巡抚由大名徙治真定。康熙四年(1665年)五月改直隶总督仍为三省总督,驻大名。六年(1667年)正月改保定巡抚为直隶巡抚。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真定徙治保定,始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七月复裁三省总督。五十二年 (1713年),加直隶巡抚以总督衔,仍管巡抚事,六十年(1721年)巡抚罢加总督衔。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据《清世宗实录》。《清史稿·职官志》作元年)。延至同治九年(1870年)直隶总督兼为北洋通商大臣,驻天津,冬令封河,还驻保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后直隶总督常驻天津。

府以下的地方行政建置变化也很频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裁宣府镇置宣化府,降延庆、保安2直隶州为散州,属之。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置热河直隶厅。二年(1724年)六月升冀、赵、深、定、晋5州为直隶州+七月置张家口直隶厅。三年(1725年)九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七年(1729年)升沧州为直隶州,十月置八沟直隶厅,九年(173t年)二月升天津直隶州为府,降沧州直隶州为散州。十年(1732年)七月置多伦诺尔直隶厅。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十一月升易州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三月降晋州直隶州为散州,九月置独石口直隶厅。乾隆元年(1736年)置四旗直隶厅。五年(1740年)三月置塔子沟直隶厅,七年(1742年)二月复改承德直隶州为热河直隶厅,置喀喇河屯直隶厅。八年(1743年)升遵化州为直隶州。三十九年(i774年)五月置乌兰哈达,三座塔2直隶厅,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降八沟直隶厅为平泉州、四旗直隶厅为丰宁县、塔子淘直隶厅为建昌县、喀喇河屯直隶厅为滦平县、乌兰哈达直隶厅为赤峰县、三座塔直隶厅为朝阳县,惧属承德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升朝阳县为府,三十四年(1908年)升赤峰县为直隶州。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  直隶中部

顺天府

府治大兴县、宛平县。京师所在地,视同省,直兼属直隶省。顺治初,沿明旧置,仍领5州、22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漷县入通州,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一月升遵化县为州,雍正三年(1725年)分玉田、丰润2县往属永平府,九月分武清县往属天津直隶州,四年(1726年)八月武清县还属府,九年(1731年)二月置宁河县来属。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升遵化州为直隶州。至是,凡领5州19县。其中大兴、宛平、良乡、房山、顺义、密云、怀柔、平谷8县及通,昌平2州,今属北京市,蓟州及宝坻、宁河、武清3县,今属天津市;余2州8县在今河北省:涿州、三河县、香河县、霸州等。 

永平府

府治卢龙县。顺治初因明旧置,领4县、1州,州领1县。雍正三年(1725年)分顺天府之玉田县、丰润县来属,后又改滦州之乐亭县直属府,乾隆二年(1737年)改山海卫置临榆县来属,八年(1743年)分玉田、丰润2县往属遵化直隶州。凡领1州、6县: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滦州、乐亭县、临榆县。

河间府

府治河间县,顺治初因明旧置,领10县、2州,州领6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省兴济县入表县,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卫置天津州来属,九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以青县、静海县往属,七年(1729年)闰七月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南皮、盐山、庆云、东光4县往属,九年 (1731年)东光县还属府。凡领1州、10县,宁津县在今山东省,余1州、9县在今河北省:河间县、献县、肃宁县、任邱县、交河县等。

天津府

府治天津县。明为天津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置天津州,属河间府,同年九月升为天津直隶州,以顺天府之武清县、河间府之青、静海2县属之,并析沧州地267村为辖境,四年(1726年)八月武清县还属顺天府。九年(1731年)二月升天津直隶州为天津府,以州地置天津县,为府治,降沧州直隶州为散州,与南皮、盐山、庆云3县来属。凡领1州、6县,天津、静海2县今属天津市;庆云县今属山东省;余1州3县在今河北省:青县、沧州、南皮县、盐山县。

正定府

府治正定县。明真定府,清置。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讳改名正定府。顺治初领11县、5州,州领16县,雍正二年 (1724年)六月,以“正定府管辖三十二州县,知府实有鞭长不及之虞”(据《清世宗实录》卷21),乃升冀、赵、深、晋、定5州为直隶州,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5县分属冀州直隶州,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5县分属赵州直隶州,武强、饶阳、安平3县分属深州直隶州,无极、藁城2县分属晋州直隶州,曲阳、新乐2县分属定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又降晋州直隶州为散州,将晋州及原属之无极、藁城2县,定州直隶州属之新乐县,还属正定府。凡领1州、13县:正定县、获鹿县、井陉县、阜平县、栾城县等。

顺德府

府治邢台县。清顺治初因明旧置,领9县,终清之世无改:邢台县、沙河县、南和县、平乡县、广宗县等。

广平府

府治永年县。清顺治初,因明旧置,领9县。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分河南省彰德府之磁州来属,凡领1州、9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等。

大名府

府治元城县、大名县。清顺治初沿明旧置,领8县、1州,州领2县。雍正三年 (1725年)六月,以府属滑、浚、内黄3县为河南漕运所经,地虽接壤,而属则隔省,将浚、滑2县划属河南省卫辉府,内黄县划属河南省彰德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六月省魏县入大名、元城2县。凡领1州、6县,所领南乐、清丰、长垣3县及开州,在今河南省,东明县在今山东省;余2县在今河北省:元城县、大名县。

宣化府

府治宣化县。明为宣府镇,清初因之,属直隶省,领15卫、6守御千户所。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裁保安右、延庆右2卫入怀来卫,延庆左卫入永宁卫,十年 (1653年)裁宣府左、右2卫及兴和所入宣府前卫,十一年(1654年)裁美峪所入保安卫;十六年(1659年)十月裁龙门所入龙门卫,裁长安、云州2所;十八年(1661年)裁广昌所。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改宣府镇置宣化府,改宣府前卫置宣化县,万全右卫置万全县,怀安卫置怀安县,蔚州卫置蔚县,怀来卫置怀来县,龙门卫置龙门县,并于赤城堡置赤城县,顺圣西城置西宁县,降延庆、保安2直隶州为散州,一并属宣化府。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分山西省大同府之蔚州来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裁蔚县入蔚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分承德府之围场厅来属,宣统三年(1911年)闰六月复还属承德府。至清末,凡领3州、7县,其中,延庆州今属北京市,余2州、7县均在今河北省:宣化县、赤城县、万全县、龙门县、怀来县等。 

承德府

府治承德府城。明为兀良哈朵颜卫地,后又并于察哈尔部,清初内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行宫于热河,名“避暑山庄”,五十二年(1713年)筑热河城。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置热河直隶厅,设理事同知,无领属。七年(1729年)十月析厅属八沟地置八沟直隶厅,十一年(1732年)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析州属土城子地置四旗直隶厅,五年(1740年)三月又析州属塔之沟地置塔子沟直隶厅,七年(1742年)二月复改承德直隶州为热河直隶厅,析厅属之西地置喀喇河屯直隶厅,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降八沟直隶厅为平泉州,喀喇河屯直隶厅为滦乎县,四旗直隶厅为丰宁县,三座塔直隶厅为朝阳县,塔子沟直隶厅为建昌县,乌兰哈达直隶厅为赤峰县,一并属承德府。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于围场二道沟地置围场厅,来属。二十九年(1903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以建昌县(治今辽宁省凌源县)往属。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分围场厅往属宣化府。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治今内蒙古赤峰市)。宣统元年 (1909年)十二月于唐三营地置隆化县。三年(1911年)闰六月分宣化府属围场厅还属承德府。至清末,凡领1州、1厅、3县:平泉州、滦平县、丰宁县、隆化县、围场厅。

冀州直隶州

州治今冀县冀州镇,明为冀州,清沿置,属正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升置直隶州,以原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4县及深州之衡水县属之,凡领5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

赵州直隶州

州治今赵县赵州镇,明为赵州,清沿置,属正定府,领柏乡、高邑、宁晋、隆平、临城、赞皇6县。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升为直隶州,以原领之赞皇县改属正定府,余5县属直隶州: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临城县、宁晋县。

深州直隶州

州治今深县深州镇,明为深州,清沿置,属正定府,领衡水县。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升为直隶州,以原领衡水县改属冀州直隶州,另以原晋州之安平、饶阳、武强3县属之,凡领3县:安平县、饶阳县、武强县。

定州直隶州

州治在今定州市,明为定州,清沿置,属正定府,领新乐、曲阳2县。雍正二年 (1724年)六月升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三月分祁州之深泽县来属,又以新乐县改属正定府,仍领2县:深泽县、曲阳县。

易州直隶州

州治今易县易州镇。明为易州,清沿置,属保定府,领涞水县。雍正十一年 (1733年)十一月,以州为皇陵重地,升置直隶州,增领广昌县,凡领2县:涞水县、广昌县。

遵化直隶州

州治今遵化县遵化镇,明为遵化县,清沿置,属顺天府之蓟州,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一月,以县属昌瑞山建清世祖皇陵,升置遵化州,属顺天府。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照易州例升为直隶州,以永平府之玉田、丰润2县属之,领2县:玉田县、丰润县。

张家口直隶厅

治张家口下堡,今张家口市。清顺治初为张家口路,属宣府镇。口外为官牧厂,康熙十四年(1675年)迁义州察哈尔部众分驻于此。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以口外地亩开垦加广,生聚日繁,置张家口直隶厅,设理事同知,管理官地及察哈尔右翼镶黄旗、左翼正黄半旗,并口内蔚、保安2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等县旗民事务,无领屑,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析厅属东北多伦诺尔地方,置多伦诺尔直隶厅(治今内蒙古多伦县),管理左翼4旗事务。十二年(1734年)九月析厅属东境独石口地方,置独石口直隶厅,与多伦诺尔直隶厅共同兼管东翼4旗事务。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又析厅属东翼4旗地方置四旗直隶厅。光绪七年(1881年)改张家口直隶厅理事同知为抚民同知。

独石口直隶厅

治今赤城县北独石口。顺治初为上北路,隶宣府镇,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析张家口直隶厅属东境独石口地方置,设理事同知,管理官地及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白4旗,并延庆州及赤城、龙门、怀来3县旗民事务。光绪七年(1881年)改理事同知为抚民同知。

河南省所领州县,属今河北省者有3县:临漳县、武安县、涉县。

山东省所领州县,属今河北省者有2县:馆陶县、邱县。

保定府

清王朝建立后,仍定都北京,置直隶省,顺治五年(1648年)置直隶总督,康熙八年(1669年)移驻保定,雍正二年(1724年)复改总督。保定为直隶省会。同时设保定府,初辖3州17县。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里的清初保定府疆域图

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辖易州升为直隶州,领涞水、广昌(今涞源)县,深泽县改属定州。道光十二年(1832年),新安并入安州。到光绪年间,保定府辖2州:祁州、安州,14县:清苑、满城、安肃(今徐水)、定兴、新城(今高碑店市)、唐县、博野、望都、容城、完县(今顺平)、蠡县、雄县、高阳、束鹿(今辛集市,属石家庄),曲阳县属定州,阜平县属正定府,涿州属顺天府。广昌县原属蔚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易州。

清朝嘉庆时的保定府

府治清苑县。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自真定移驻于此,定为直隶省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十二月改守道为直隶布政使司 (也称藩司),巡道为直隶按察使司(也称臬司),俱驻保定府。同治九年(1870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驻天津,冬令封河,还驻保定,自光绪二十八年(1802年)起常驻天津。顺治初,沿明旧置,领3州、17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一月升易州为直隶州,以涞水县往属,十二年(1734年)三月以深泽县往属定州直隶州。道光十二年(1832年)省新安县入安州。至是,凡领2州、14县:清苑县、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等。

在保定府原辖的三州里,易州就升为了直隶州,管辖原保定府的涞水县以及原属山西省的广昌县(今涞源县)。并且真定府的定州升为了直隶州后,把原属保定府的深泽县也划了过去。所以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保定府的地图上,保定所辖县就成为了清苑、新城、定兴、容城、雄县、安肃、安州、满城、高阳、完县、唐县、望都、蠡县、博野、祁州、束鹿等二州十四县,直到清末。

明朝保定府所辖州、县在清雍正年间的变迁示意图

附记:
清朝的保定所辖的地名和今天相比怎么有些不一样呢?那是因为一些县名因为区划调整以及其他因素被改变了。下面咱们逐一梳理一下。
庆都县改为了望都县:庆都县由于是尧帝母亲庆都的故乡,以尧母之名取县名。清乾隆八年,乾隆皇帝巡幸五台山时经过庆都县,认为庆都县以尧母名字命名对尧母有失尊重,下旨改为庆都县。
完县改为顺平县:完县置县是比较早的,县名也改变比较频繁。春秋战国时置曲逆县,在王莽新朝改为顺平县,东汉又改为曲逆县。中间还经历了很多变化,到了金宣宗贞祐二年为完州,明洪武二年降完州为完县。1993年时又将县更名为顺平县,取“顺利安平”之意。
安肃县改为徐水县:徐水县在北宋时为安肃军所在,后为安肃县,在1914年民国政府清理重复县名时,因与甘肃省安肃道重名,改名徐水县。
祁州改为安国县:清代的祁州在民国初年废府、州存县被改为祁县,但祁县又与山西省祁县重名,于是在1914年1月改名为安国县。
新城县变为高碑店市:与上述被更名的县比,新城县变成高碑店市有所不同。新城县为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年所置,治所在今天高碑店市新城镇,1970年新城县政府迁到了京广铁路沿线的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设立高碑店市,以原新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高碑店市的行政区域。是先撤销新城,再设立一个新的市级机构,不是单纯的改名。

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新城县城卫星图(今高碑店市新城镇)
新安县变为安新县: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可能感觉这个改变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先后顺序颠倒一下的改变。其实不然,就在这两个字顺序颠倒的改变中,清朝时的一个州——安州消失了。新安县和安州相邻,民国时的1913年废府、州存县时,安州改为了安县,在1914年安县和新安县两县合一,县名为原县名中各取一字得名“安新县”。

原安州,今安新县安州镇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卫星图
另外,清代时的保定府所辖的束鹿县由于深泽县划归定州直隶州管辖的缘故,成为了在夹在正定府以及定州、深州、冀州、赵州4个直隶州之间的保定府的“飞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石家庄专区管辖, 1986年3月5日撤销束鹿县,设立辛集市(县级),以原束鹿县的行政区域为辛集市的行政区域。

保定府的“飞地”束鹿县
还有清雍正年间从山西省划到易州直隶州的广昌县,在1914年的民国时期,因为与广西省广昌县重名,改为了涞源县。

晚清直隶省所辖区域

晚清《大清帝国全图  直隶省》

清朝直隶省的的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分为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 (散州、散厅)五级。省一级的最高官吏为总督。总督在明朝是临时派遣的,清朝则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两三省的军政大权。

直隶总督位高权重,晚清的直隶省所辖区域远远大于如今的河北省。晚清直隶省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地区及北京市和天津市。省会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辖区范围东濒渤海,东北与盛京省接壤,西邻山西省,西南连河南省,南抵山东省,北依内蒙古。

晚清的直隶省下辖:顺天、承德、朝阳、宣化、永平、天津、河间、保定、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共12府;清河道、热河道、通永道、霸昌道、天津道、津海关道、大顺广道、口北道、永定河道9道:遵化、易、定、深、赵、冀共6直隶州;通州、蓟州、霸州、涿州、昌平、平泉、延庆、保安、蔚州、滦州、沧州、景州、祁州、安州、晋州、磁州、开州共17散州;围场、多伦诺尔、张家口、独石口共4散厅;经我们统计,光绪末年,直隶全省共辖131县。

晚清直隶省下辖12府:

下辖12府:顺天、承德、朝阳、宣化、永平、天津、河间、保定、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共12府;

清代直隶省下辖9道:

直隶省以下专门设置有道,设道员。道有守道和巡道之分,巡道分巡某一区域,主要管刑狱案件,守道则有一定辖区,主管钱粮政务,但非正式一级行政机构。

清代直隶省下辖9道:清河道、热河道、通永道、霸昌道、天津道、津海关道、大顺广道、口北道、永定河道。

晚清直隶省下辖6直隶州:

晚清直隶省下辖6直隶州:

遵化、易、定、深、赵、冀共6直隶州;

晚清直隶省下辖17散州:

晚清直隶省下辖17散州:通州、蓟州、霸州、涿州、昌平、平泉、延庆、保安、蔚州、滦州、沧州、景州、祁州、安州、晋州、磁州、开州共17散州;其中:

顺平府5:通州、蓟州、昌平、霸州、涿州、

保定府2:祁州、安州、

永平府1:滦州、

河间府1:景州、

天津府1:沧州、

正定府1:晋州、

顺德府0:

广平府1:磁州、

大名府1:开州

宣化府3:延庆、保安、蔚州

承德府1:平泉、            共17散州;

晚清直隶省下辖4散厅

晚清直隶省下辖4散厅:

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张家口、独石口

围场厅: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于围场二道沟地置围场厅,来属。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分围场厅往属宣化府。宣统三年(1911年)闰六月分宣化府属围场厅还属承德府。

晚清直隶省共下辖131县

    晚清直隶省共下辖131县,其中:

顺天府共下辖19县、5散州:

府治大兴(今北京市北部)。辖区东界遵化直隶州,西邻易州直隶州,南连天津、河间二府,北与承德、宣化二府接壤,西南抵保定府。

下辖:大兴(今北京市北部)、宛平(今北京市西部)、良乡(今北京市良乡镇)、固安(今河北省固安县)、永清(今河北省永清县)、东安(今河北省永清县兰城镇一带)、香河(今河北省香河县)、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县)、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县)、顺义(今北京市顺义区)、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怀柔(今北京市怀柔区)、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大城(今河北省大城县)、保定(今河北省保定市)平谷(今北京市平谷区)共19县。

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县)、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区)共5散州。

承德府共下辖4县、2散厅:

府治承德(今河北省承德市)。下辖:承德(今河北省承德市)、滦平(今河北省滦平县)、丰宁(今河北省丰宁县)、隆化(今河北省隆化县)共4县;

平泉(今河北省平泉县)1散州;围场(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多伦诺尔(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共2散厅。

朝阳府共下辖3县

下辖: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市)、建昌(今内蒙古自治区凌源市)、赤峰(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共3县。

宣化府共下辖7县、3散州、2散厅:

府治宣化(今河北省宣化市)。辖区东北界承德府,西邻山西省,南连易州直隶州,东南与顺天府接壤。

下辖:宣化(今河北省宣化市)、赤城(今河北省赤城县)、万全(今河北省万全县)、龙门(今河北省赤城县龙关镇东北)、怀来(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宁(今河北省阳原县)、怀来(今河北省怀来县)共7县;

延庆(今北京市延庆县)、保安(今河北省涿鹿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共3散州;张家口(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共2散厅。

永平府共下辖6县、1散州:

下辖: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迁安(今河北省迁安县)、抚宁(今河北省抚宁县)、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乐亭(今河北省乐亭县)、临榆(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共6县;滦州(今河北省滦县)1散州。

天津府下辖6县、1散州:

府治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辖区东滨渤海,西邻河间府,南连山东省武定府,北与顺天府接壤。下辖: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青县(今河北省青县)、庆云(今山东省庆云县)、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共6县;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1散州。

河间府下辖共10县、1散州:

府治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辖区东界天津府,西邻深州直隶州,南连山东省济南、东昌二府,西南抵冀州直隶州,北与顺天、保定二府接壤。下辖: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任丘(今河北省任丘市)、交河(今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宁津(今山东省宁津县)、吴桥(今河北省吴桥县)、故城(今河北省故城县故城镇)、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献县(今河北省献县)共10县;景州(今河北省景县)1散州。

保定府下辖14县(不是15县,道光十二年(1832年)省新安县入安州)、2散州:

府治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辖区分南北两版块,北版块为本府,东及东北连顺天府,西邻正定府,南依深、定二直隶州,北抵易州直隶州,东南与河间府接壤。南版块为束鹿1县,东邻深州直隶州,西连正定府,南连赵、冀二直隶州,北与定州直隶州接壤。下辖: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蠡县(今河北省蠡县)、雄县(今河北省雄县)、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共14县;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安州(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镇)共2散州。

正定府下辖共13县:

府治正定(今河北省正定县)。辖区东界定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西及西北连山西省大同府及代州、平定二直隶州,东北与保定府及易州直隶州接壤。下辖:正定(今河北省正定县)、获鹿(今河北省鹿泉市)、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阜平(今河北省阜平县)、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行唐(今河北省行唐县)、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平山(今河北省平山县)、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市)、新乐(今河北省新乐市)共13县;晋州(今河北省晋州市)1散州。

顺德府下辖共9县:

府治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辖区东、南界广平府,西连山西省辽州直隶州,北邻赵州直隶州,西南与河南省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市)接壤。下辖: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今河北省沙河市)、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平乡(今河北省平乡县)、广宗(今河北省广宗县)、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唐山(今河北省隆尧县)、内邱(今河北省内丘县)、任县(今河北省任县)共9县。

广平府共下辖9县、1散州:

府治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辖区东南界山东省东昌府,东北连冀州直隶州,西及西南、西北邻河南省彰德府,南抵大名府,北与顺德府接壤。下辖: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曲周县(今河北省曲周县)、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鸡泽(今河北省鸡泽县)、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今河北省成安县)、威县(今河北省威县)、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共9县;

磁州(今河北省磁县)1散州。

大名府共下辖6县、1散州:

府治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大名镇)。下辖: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大名镇)、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南)、南乐(今河南省南乐县)、清丰(今河南省清丰县)、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共6县;

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市)1散州。

遵化直隶州下辖共3县:

州治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下辖: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丰润(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共3县。

易州直隶州下辖共3县:

州治易(今河北省易县)。辖区东界顺天府,西连山西省大同府,南邻保定府,西南抵正定府,北与宣化府接壤。下辖:易县(今河北省易县)、涞水(今河北省涞水县)、广昌(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共3县。

定州直隶州下辖共3县:

州治定(今河北省定州市)。辖区东及东北界保定府,东南邻深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西及南与正定府接壤。下辖: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深泽(今河北省深泽县)3县。

深州直隶州下辖共4县(曾领衡水县。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升为直隶州,以原领衡水县改属冀州直隶州):

州治深(今河北省深州市南)。下辖:深县(今河北省深县南)、武强(今河北省武强县)、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共4县。

赵州直隶州下辖6县(曾经赞皇县。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升为直隶州,以原领之赞皇县改属正定府):

州治赵(今河北省赵县)。下辖:赵县(今河北省赵县)、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隆平(今河北省隆尧县)、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临城(今河北省临城县)、宁晋(今河北省宁晋县)共6县。

冀州直隶州共下辖6县:

州治冀(今河北省冀州市)。下辖:冀县(今河北省冀州市)、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今河北省武邑县)、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县)新河(今河北省新河县)共6县。

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直隶省地图

我知道你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