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学曲笔记短篇 讲师:史文山 一、关于【正宫·汉东山】和【正宫·双鸳鸯】曲牌的押韵问题。 出于对散曲的喜爱,许多网站和微信上都发了散曲格律谱。但在有些曲调的写法表述上不统一,或者未能表明这一曲调的写作特点,例如【正宫·汉东山】,有的曲谱表明“第四句“也么哥”是定格,或用“也末哥”。此调必用“歌戈”韵,有的表明“如不用歌戈韵,也么哥可不押韵。” 这两种说法很矛盾,让作者无所适从。那么该采用哪一种呢?其实并不难解决。只要检查元人作品就行。查全元散曲四卷中【正宫·汉东山】这个曲调只有张可久的十首,全部是用的“歌戈”韵,没有别人的例子。这就已经说明此调应该用“歌戈”韵了。而且只有这个韵才能使全曲音调和谐好听。而用其他韵就不好听了。再说【正宫·双鸳鸯】这个曲调,也只有王恽的十五首,其他人没有。王作的第三句第五句的第三个字,全部是平声。就说明这两个地方必用平声,不能仄声,这是很严格的。这可能是当时演唱的需要。因此,我们现在作曲应该和元人的用法一致才好。 我以为还是以全元散曲为准,用“歌戈韵”为好。 二、【商调·满堂红】的定格。 这个曲牌有叠韵,叠句,鼎足对,发现有曲友没仔细读谱,平仄错误,第三句未叠。 【商调·满堂红】小令散套兼用。三个“也波”是定格,必须照用,“也波”后的字叠前韵。 去平平上去平平(叶),也波平(格)。(叠前韵)。 上平平上去平平(叶),也波平(格)。(叠前韵)。 平去上去平平去(叶),也波去(格)。(叠前韵)。(第三句第四字叠第二字)去平平(叶),去平平(叶),去平平(叶)。(须鼎足对)去平平去仄平平(叶)。 作品如下列: 例:(元) 贾仲明《金安寿》杂剧的曲文: 凤凰山下凤凰台(韵),也波台(格)。凤凰台上凤凰来(叶),也波来(格)。天籁地籁闻人籁(叶),也波籁(格)。八音谐(叶),绿云裁(叶),翠烟开(叶)。月明吹彻海山白(叶)。 《全清散曲》中有孔广林 【商调·满堂红】薪儿下第吟示 鹊华山色鹊华秋,也波秋。趵突泉声趵突流,也波流。山秀水秀人应秀,也波秀。势吞舟,气空俦,思通幽,泗防当更出殊尤。汪经昌《南北曲小令谱》收入【满堂红】: 笑他酣饮醉如泥(韵),也波泥(格)。 毁茶誉酒论都非(叶),也波非(格)。 真味至味原无味(叶),也波味(格)。 会群笄(叶),玩芳菲(叶),串珠玑(叶)。 (不比)鹧鸪才唱翠眉低(叶)。 谱式从《北曲新谱》,入商调,为北曲小令单用谱。“也波”为词尾和声定格,必须照用,其后为韵字,须重复前一句末尾韵字。 注意: 1、第三个七字句句内叠韵,如“真味至味原无味”、“天籁地籁闻人籁”、“山秀水秀人应秀”;许多作品未叠。 2、三个三字句是鼎足对,如“会群笄,玩芳菲,串珠玑”、“八音谐,绿云裁,翠烟开”、“势吞舟,气空俦,思通幽”。不少作品未用鼎足对,这应当是写作时要注意的。 三、谈谈【双调·大德歌】句式。 此调在《全元散曲》中只有关汉卿十只曲子。但是各种谱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在第三句和第五句的正字应该是几个。 先看第三句: 1、道是春归人未归7 2、偏那里绿杨堪系马8 3、便做陈抟睡不着7 4、不由人不断魂6 5、正是那西厢月上时8 6、正撞着一帆风赶上水9 7、道是你无钱怎奈何8 8、疑怪他桃花冷笑人8 9、再不见烟村四五家8 10、唱新行大德歌 6 这句里有6字句两个、7字句两个、8字句五个、9字句一个。由此断定这句正字不可能是七字、更不可能是八字和九字。台湾郑骞先生说这句里没有五字句,定为七字句,但是那两个六字句该如何解释?而如果说是正字六字折腰句句,但好几句又念不成六字折腰句。但是如按照五字句来确定,其他字属于衬字,就很自然能念通。所以这句正字应该是五字。 再看第五句: 1、虚飘飘柳絮飞6 2、教对清风想念他7 3、扑簌簌泪点抛6 4、那里是清江江上村8 5、我是个香闺里钟子期9 6、怎想着金山寺壁上诗9 7、谁着你摇铜铃唱换歌9 8、强题诗也断魂6 9、看疏林噪晚鸦6 10、想人生/能几何6 这句里有6字句五个,7字句1个,8字句一个,9字句三个,六字折腰句占了一半。其余字为衬字。所以这句正字应为六字。 这样确定后,再看其谱式和作品。 【双调·大德歌】曲谱【格律】 句式;三三五,五六、七五。共七句七韵。 十平平,仄平平。平平十去歪(可平可仄)。仄仄∧平平去,十 十十、仄仄(去上佳)平。(∧为暗韵,也可不韵)十十平仄平平去,十 上去平平。 例曲: 【双调·大德歌】春夏秋冬四首 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教)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附台湾郑骞《北曲新谱》【大德歌】条目云: 【大德歌】北曲谱 【简介】小令、杂剧。双调,亦入商调。小令关汉卿撰 【例作】 风飘飘。雨萧萧。便作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虫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格律】十平平。仄平平。十仄平平十厶歪。仄仄∧平平去。十十十,仄仄(去上佳)平。十十平仄平平去。去上去平平。 【句式】七句:三。三。七。五[∧/]。六乙。七。五。 【说明】第三句可作六乙,如关作另一曲云“唱新行,大德歌。”但从无作五字者,正音广正皆定此句为五字,非是。泪点、细雨、去上连用,甚美听;泪细两字偶有用平声者,皆败笔也。 四、说说短柱体。 短柱体也称藏韵体,是散曲的一种巧体。特点是根据汉语二字而节的特点,通篇每句两韵或三韵,或两字一韵,四字两韵,六字三韵,其形式像一排排短小的音柱,周德清称为“六字三韵语”。 例:虞集【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笑赋归欤。 虞集现存散曲仅此一首,写魏蜀吴三国争雄,干戈不息,胜败兴亡,此消彼长,到头来万事皆空。通篇用“鱼模”韵,六字句每句三韵、四字句每句两韵,平仄交替,旋律恰与怀古感慨、沉郁顿挫情调相吻合。语意流畅自然,不露斧凿痕迹,极见其驾驭巧体的功力。 因其用韵过密,内容极难通畅妥帖,流传后世的佳作极少,其难度可想而知。清人赵翼评价“……通首皆二字一韵,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韵入声似平声,故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叶。古来通篇二言诗,惟此一首。” 由于创作难度很大,元代以来,鲜有佳作。当代诗词大家熊盛元有一首【双调·折桂令】秋日感怀:“双瞳遥送飞鸿。影弄波中,酒瓮香浓。秋梦迷濛,阶蛩繁冗,章贡潺淙。高垄云封仙洞,低空霜冻晨钟。肩耸成峰,笔动如龙。且共诗翁,坐拥残丛。” 他认为,较之道园之浑成,自惭滞涩,这应该说是“难能而不可贵”吧? 山西汾河曲社梁耿先生有近作【黄钟·刮地风】抗疫有怀(短柱体): 不是拘留自愿留,静候春游。不分老幼茧窝休,皆咒魔头。泪流眉皱,心忧难受,疫纣人猷,众谋天佑。凯歌有你奏,勇兵纠我愁。天使就风流。 此曲句子符合短柱体要求,可见功力匪浅。 杭州腊梅花·郎秀娟近作: 【仙吕·太常引】心雨 一一清明祭母(通韵·短柱体) 凝烟闪电雨连绵,思远步蹒跚。别念痛肠酸,慈面又偏浮眼前。(幺篇)耕田无怨,贫煎倾献,勤俭爱无边。想见耐无缘,泪花溅香燃墓前。 此曲也是每两字押同部韵,平仄通押。是成功的。作者的确费了一番脑筋,是很不容易的。 五、说说词曲中的“暗韵”。 暗韵,就是诗句中除韵脚之外的韵,也就是句中押韵。暗韵在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在律诗中出现了暗韵,称作“犯韵”或“冒韵”,应尽量避免。 但在词曲中适当地运用暗韵,可以使诗词在阅读之时更加悠扬悦耳。沈义父(宋)《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叶。”这句话说明了暗韵的重要性,不能把它当作“闲字”而不“叶(押韵)”。 暗韵在词和曲中是常见的,这是谱书中所规定的,比如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沁园春》一调注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 暗韵在元曲中要求比较严格。这四个曲牌谱都标有暗韵: 1、【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二月】平平仄上△(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尧民歌】×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暗韵)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 例:【十二月】寒食道中(张养浩)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溪水溅溅。 【尧民歌】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丰年。山川都来杖履边,早子称了闲居愿。(川是暗韵) 2、【越调·黄蔷薇带庆元贞】 仄平平去上(可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厶上(可平,韵),×仄平平厶上(可平,韵)。【过庆元贞】×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厶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平(暗韵)×厶×(韵),×仄仄平平(韵)。 例:顾润德 步秋香迳晚,怨翠阁衾寒。笑把霜枫叶拣,写罢衷情兴懒。【过】几年月冷倚栏干,半生花落盼天颜,九重云锁隔巫山。休看作等闲,好去到人间。(看是暗韵) 3、【双调·大德歌】 【双调·大德歌】曲谱【格律】句式;三三五,五六、七五。共七句七韵。十平平,仄平平。平平十去歪(可平可仄)。仄仄∧平平去,十十 十、仄仄(去上佳)平。(∧为暗韵,也可不韵)十十平仄平平去,十 上去平平。 关汉卿十首有七首用暗韵如: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恼是暗韵)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4、【黄钟·昼夜乐】 【黄钟·昼夜乐】的(么篇)的首句“仄平∧仄平∧上去平”(“∧”为暗韵符号)第二、四字为暗韵,是可藏可不藏,藏韵尤佳。且一、二字与三、四字为叠字。 赵显宏(元)的【黄钟·昼夜乐】(夏)中(么篇)的首句:“小哥、小哥忒恁快活,休波,真个,真个是占断鸣珂。有几个知几似我,不受用委实图甚么?尽今生酒病诗魔。落落魄魄,落落魄魄,且恁地随缘过”。“小哥,小哥忒恁快活”,“哥”、“活”押韵。“哥”是暗韵。 暗韵在元曲中运用是比较多的,甚至还有六字三韵的,王实甫《西厢记》中“忽听一声猛惊”六字中,“听”“声”“惊”押韵。沈德符(明)《顾曲杂言》引周德清(元)话:“此类凡元人皆能之,不独西厢为然。如春景时曲云:‘柳绵满天舞旋’、冬景云:‘醉烘玉容微红’、私情时曲云:‘玉娘粉妆生香’,俱六字三韵。”例如(元)虞集短柱体【双调·折桂令】即四字藏二韵,六字藏三韵:“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这种形式既有押韵,还要语句通顺,词能达意。创作有难度。 史文山,山西沁源人,1943年1月生。196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退休前为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西《难老泉声》编辑、《唐槐诗社》副社长、《唐槐吟苑》副主编、编审。诗词曲作品及论文发表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诗词月刊》《当代散曲》等全国多种刊物。在山西省图书馆《文渊讲坛》讲诗词对联知识八次。有《抱璞散曲》出版。 当代散曲微刊编委会 顾 问:李旦初 徐耿华 贾学义 黄小甜 周成村 张四喜 南广勋 郑永钤 总 编:李玉平 主 编:元振华 副主编:白存环 吴月英 张华兴 梁 耿 赵淑娴 魏跃鲜 杨冬亮 继承传统 立足时代 兼容并蓄 繁荣散曲 |
|
来自: WENxinHANmo > 《散曲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