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是人海的一座浮岛

 wdzsshy 2020-07-14
对治愈系小说,我一般是拒绝的。治愈系和心灵鸡汤、成功学,基本上是白领工人阶级的“三位一体”。简言之,挣点钱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就是成功学;若是没挣到钱,用“钱是身外之物”来安慰自己,就是心灵鸡汤;对身边人和身边事漠然视之缺乏关心,却为某一类文章里的人物掬一抔清泪而发朋友圈写日志,这类文章就是治愈系。
   从类型上说,《岛上书店》就属于治愈系,构思精致,前后照应,人物设计感和典型性十足,故事性很强,中心思想明确,这都是典型的治愈系小说的写法。因此,这的确是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但坦率地说,小说的确缺乏对生活本质的体察和个体情感的真实关照,换言之,这个故事太过必然性,老练的读者很容易猜到情节的每一步,唯一拿不定主意的,就是结局里男主角到底能不能活下来。可惜的是,男主角的生与死并没有构成严肃的问题,只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他的生与死只取决于作者的笔触,更重要的是,他是生是死对小说的整体意蕴并没有什么影响。要知道,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手中,在菲茨杰拉德手里,甚至在毛姆手中,人物的生或死都直接决定了小说的深度。
   但是,《岛上书店》为什么还是一本不错的小说呢?原因太简单不过了:这是一本关于书、读书、读书人、书呆子、搞读书会、写小说的小说,作者就像瞅准了我们这类人的弱点,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和“书”有关,每个章节的名字就是一个小说的题目。当然,故事里提到的书不是专著和学术书,主要是二十世纪及以来的欧美小说,而且主要是短篇,小到乔伊斯的几个小时,大到托尔金的魔兽世界,在这里都作为“典故”出现。据我这个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生并不专业的判断,书中提到的小说,七成以上应该都有中译本,因为我读过的就将近一半呢。所以,如果读者能对这本书里提到的小说有一定了解,读起来的感受一定会不太一样,有些对白、情节,都是和引用的其他小说相关,而你恰恰读过,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是很妙的。因此,就这一点说,这个小说写得很成功。
   读书人一般是孤独的,但爱书人想孤独却很难。
   所以,这本书的趣味主要在此。单纯就故事本身言,我并不相信两个人可以通过相似的读书趣味构建可靠的感情。读书,这是一件多么私人的事情啊,而且善变!读者常常突然抛弃一个爱慕多年的作家;读者为了虚荣常常公开否定自己心仪的作者;读者常常把一些号称“最爱”作者的书摆在书房的显眼处从不翻开,却每天和别人的作品偷情;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从不诋毁过去的恋人,但一个读者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深入批判曾经喜爱的作家;读者只记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名字就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读者把作者的神来之笔发在微博上,并随便扭曲原意……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承认,在一段感情里读书只能带来意料之外的趣味,但并不足以支撑起一段感情。即使在《岛上书店》这个小说里,主人公一家三口的快乐悲伤也是另有因缘,书的作用是把他们的爱铺陈的更加多姿多彩。
   至于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开个书店,这件事最好也只是纯粹想想。开书店从来不是情怀和理想,特别是在中国。本书的译者孙仲旭,业余时间坚持以高标准来翻译自己喜欢的书籍,包括这本“遗作”在内(我甚至会想男主角的境况是否影响了孙先生的抑郁症)。孙先生斯人已逝,我们在缅怀他的同时,顺便想一下著名译婊李继宏,会更加知道情怀与理想意味着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