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世界】刘洁:苍凉悲壮的云阳楚长城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第19期】

图片来自网络


 苍凉悲壮的云阳楚长城

河南南召  刘洁

在现代文明气息浓烈的氛围下,古韵已是遥远的绝响。一处古迹展现在面前,也只有用现代人的思维发散感慨一番,那里所凝聚的真正的内涵,凭吊的人只能借助有限的史料,来延伸,来抒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近几年前,我和文友们曾不止一次到九里山游玩,对楚长城只是远远的眺望。看着残存的楚长城的墙垛和破损的峰火台,我心中萌生一个愿望,如果有机会,沿着楚长城从头到尾走一遍,去近距离感受楚长城,领略它的风采,让自已真正了解这段从家乡穿越而过的楚长城的真实状况。

周末,约好友裳儿上山去楚长城徒步。承载着楚长城的九里山并不是很高,现在一条盘山水泥路就能驱车到达。放眼望去,东西走向,绵延起伏,仿佛是一道屏障,横卧在九里山上,挡住了南来北往。一道宽约二米,高低不依的大石盘基,山石垒筑的长城遗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斑驳逶迤的长城上野草榛莽峥嵘杂生,一下子让我感觉到一种冷峻浑远的历史沧桑感。这座可称谓“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在沧沧茫茫的天地间,蜿蜿蜒蜒向前方延去,在蓦然盼顾间,我已感受到它那一种天潢贵胄的气质,这一种矜持和按捺不住的孤傲风格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它好像是在向我讲述着什么。

这条蜿蜒的石城墙荒草萋萋,已没有了曾经的雄强。载着厚重的历史,历尽千年沧桑。它诞生于楚,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为了抵御外侵,也为了统治的需要,历经战火的洗礼。我不知道修建这条长城,有没有孟姜女式的民妇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但我知道在历史的长河里,它经历了撕杀,经历了血腥,造就了英雄,见证了朝代的兴亡。

漫步走在一条似乎通向历史深邃处的战国时代的楚长城上,它为我们的徒步平添了一番异样的豪情。我抚摸着它斑驳的墙体,能清晰地感觉到时光的印迹,岁月的伤痕。我们沿着长城砖基而走,风儿吹来,残破的城墙上野草摇曳起伏,佝偻的长城身躯已不复当年的伟岸,沿着绵延的山脉望去,山脊上不时出现一段段逶迤在层峦叠嶂上的残恒断壁和一半个耸立在孤峰绝顶之上的残破的峰火台。此时,山势愈来愈陡,回首俯瞰,发现脚底下的长城已成了一条细线。我们继续沿着“龙”身朝西南龙尾方向边走边欣赏。行走在城墙下面的小径上,时而被长城的影子罩着,仿佛有种正在穿越时空隧道的错觉,那种时空跌宕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云阳楚长城在战国时代修筑的,其功能主要是在防御陇西秦国往中原发展战略进攻要塞,墙体大多为夯土加石块垒砌,也筑有较短的边墙和边壕,具有关隘防守的性质。据史料记载,云阳楚长城集中了众多的城墙,敌楼,关城,营城,卫所,烽火台等防预功能,还有利用险要地势辅以人为加工而成的山险墙以及墙体和壕堑共同组成的防御体。更为巧妙的是它巍峨险峻的自然山体结合在了一体,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形势,具有一定战略艺术建设意义。

山势逶迤起伏,茂林如屏,幽深雅静。这段楚长城虽残破,但风骨犹存,一大部分还是战国时代的原貌。放眼望去,在群山峻岭之巅矗立的一座座峰火台,颇具气势,蔚为壮观。峰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狼烟,狼烟就是将狼的粪便收集在一起点的烟,因为狼是食肉性动物,粪便中含有脂肪,所以易能且烟是直的,易区分,夜里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没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狼烟不再,炊烟起;连天烽火,已成梦中永久的记忆。今天,我站在长城上,了望四周,绿野茫茫,远处的犬吠和整齐的民房,宁静而安详。修建长城的人,怎么也想不到,用于抵御和撕杀的这堵长长的墙,会成为休闲和文人赋诗抒怀的地方。而这条长城到底有没有抵住过外来的侵入,看我们华夏的文明史吧:当成吉思汗挥马扬鞭,弯弓直射中原;努尔哈赤战马嘶鸣挥戈挺进山海关。那中原赖以自豪,延绵万里的大长城,畏缩地盘卧在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壮怀激烈”的思古豪情油然而生,在我眼中看到的楚长城,更多的是一种苍凉与悲壮。苍凉来自于长城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生态现状,悲壮则源于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兵临城下的厮杀残景。

“暗淡龙蛇苦争斗,干戈直欲尽生灵”,兴亡苦的都是百姓,它的见证毕竟留下太多的无奈。

然而今天,作为历史的见证,看到百姓在此悠闲地享受生活,沐浴阳光的时候,长城啊!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我也感知到了它那内心的慰藉。

经过了上千年血与火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云阳楚长城依然巍峨屹立在高山之上。在徒步感受楚长城的过程中,我领略了九里山的风情,同时又穿越回到那古朴,沧桑,雄浑,悲壮的幽远时空。这段古朴苍茫的楚长城,曾经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以雄浑巍然的气势,时时向走进它的每一个人展示它的雄伟壮丽,诉说着一个个撼人心魄的历史故事。

作 者 简 介

作者:刘洁

男,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南阳网通讯员,河南省南召县民俗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第一初中副校长、学校纪检组长。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主编:张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景自卫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史锋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凡投稿者视同作者授权发布,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