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界】高宏民:遇见老金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第79期】

图片选自网络
















遇见老金










河南邓州       高宏民

遇见名人,要在名人生活的地方。不是名人生活的地方,也可能遇见名人,不过机率很低,几乎是零。遇见老金就是这样,老金一直生活在上海,欲遇见他,就要到上海来。

提起老金,搞文学创作和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应该都不陌生,金宇澄,沪派作家,《上海文学》副主编,长篇小说《繁花》荣获茅盾文学奖等众多奖项,很是风光了一把。

遇见老金是在巨鹿路上。著名的《收获》、《上海文学》等杂志都在这里。老金在这里工作,应经常走在这条路上,在这里遇见他,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长久以来,一直把巨鹿路当作圣地,原以为多么繁华,现代,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冷清得很,朴实得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宅和建筑倒是不少。很快也就完全理解了,接受了,这条路承载的是文学,许多优秀的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都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而文学从来就是寂寞的事业,这条路为文学所浸染,哪能热闹得起来呢!巨鹿路也不长,很快就可走完,或许还因为背的缘故,竟为不少人所不知,我是走了很多路,一路打听着,查找着才走到这里的。当时是执拗的,下了决心的,一定要找到它,哪怕用再多的时间,哪怕走再多的路!

这条路上,意外地见到不少外国人。冷清朴实的地方点缀着外国人,是否也算是一道风景。后来,在鲁迅纪念馆,也遇到了不少外国人,看得出来,他们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是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来缅怀和学习鲁迅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惊奇于巨鹿路上的外国人了。

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处处流光溢彩,珠光宝气,充斥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仅以此是支撑不起和成就不了大上海的。上海的伟大,还在于它深厚博大的精神文明。这种文明就表现在琐碎的微小的习以为常的细节上:大家有序去乘地铁,很自然地给下车者让开一条道。大街上早餐窗口前,大家自觉地排队等候。走在大街上,无意间会发现一片书屋,刚到门口,书香宁静便扑面而来,里面正坐着几个人在安静地读书,你马上就可忘掉身边的暄嚣了。地铁上,我给一位老者让座,他尽管马上就要下车没有去坐,却对我显露出万分的感激之情。大学校园里除了静还是静,静之又静,每个人正是在这静中做着各自的事情......

好了,马上就要见到老金了。

巨鹿路上有家书店,树木掩映中,“作家书店”几个字特别注目。到这里后才发现书店老板的精明,这书店紧邻着《收获》、《上学文学》编辑部院子,与编辑部院子相隔的墙已不是墙,全部是巨大的落地透明玻璃。这样以来就有了别样的效果,站在书店里,就好像也是在编辑部的院子里;而在站在编辑部院子里,好像也正处在书店里。书店与编辑部院子真的就是一体了。

你明白的,就是在这家书店里,我邂逅了老金。

彼时正在浏览琳琅满目的书,忽然从外面进来两女一男三个人,两个女的个子都不高,打扮也平常,看不出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而男的高高的个子,穿着灰白色夹克,秃顶但下面的头发特别长,面容清癯,两只眼睛特别有神。男的似曾相识,接着便恍然想起,这不是金宇澄吗?这里紧邻《上海文学》,他是在这里工作的,那肯定就是他了!那一刻我是多么惊喜!老金也发现了我,但他们三个向书店那边走去。

见了名人可不能白见,总不能一句话不说就让他走了吧,那将会后悔很长时间的,如果就此还能和老金成为朋友,那不就更好了吗!可是,怎么见呢?总不能径直走上前去和老金打招呼吧,那样即使老金不觉得唐突,也会惊吓到旁边的两位女士的。那时候脑子真的活跃,行动也敏捷,急忙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老金新出的一本书,走了过去说:“金老师,买了你一本书,能不能给签个名?”老金看出我是在套近乎,如果他不出现在这里,我可能不会买下这本书。老金说:“上面不是签有名吗?”我打开书,果然有他的签名。我愣了一下,感到很不好意思。老金看出了我的窘境,便说:“那就再签一次吧,你叫什么名字?”我报了自己的名字,老金便在原来签字的旁边,写上我的名字,再写上“指正”二字。机不可失,时间是如此宝贵,连忙对老金说以前读《繁花》,买了好几个版本的呢。老金听了,笑了笑,不响。其中一位女士说:“这次遇见金老师本人,也真是荣幸呢。”她说出了我心里话,我感激地向她笑了一下。老金还是微笑着,不响。

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极不愿离开老金,但他道他们三个有什么事要说,便退了过来,我想好了,等有了机会,就抓紧过去再和老金说话。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了,三个人说了一会儿话后,便离开了书店。外面停着一辆轿车,老金坐上去后,便被拉走了。我想,老金可能是被请到什么地方做讲座吧。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不虚。上海之行,让我零距离接触了上海,感知了上海,这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再读本地作家的作品时,便有助于进入到作品里面去,从里面,很可能会找回曾经的印象,曾经的感触,进而也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品赏作品的美妙。

我想是这样的。


作 者 简 介

作者:高宏民

高宏民,男,河南邓州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河南省作协会员。从事小说创作,在《莽原》、《延河》、《飞天》、《躬耕》、《牡丹》、《东京文学》等发表作品。曾著有小说集《寻找踏实》、《盼你离婚》,长篇小说《迁与安》等。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