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特刊】刘文俊:二十八,贴花花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143

二十八,贴花花

河南南阳   刘文俊

二十八,贴花花。

这里所说的贴花花,是指贴年画。

农家多是土坯草房,最好也是蓝砖瓦房,但三间房里的隔山多是土坯砌就。房梁上的三角形是空的,说话很不隔音。有会过日子的,在隔断的墙上挖一个弓形的洞。叫灯窑。把那种烧香油的陶制灯盏,放在上面,堂屋和里屋都有光亮。弓形的墙洞被薰得发黑,甚至垂下黑黑的条状物。如何让老房子焕然一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贴年画。

五十年前的年画是有故事情节的,如一本打开的连环画。

文革以前的年画多是一些传统的戏剧和电影和神话传说。如哪吒闹海,印刷的画面上,哪吒胖嘟嘟的脸,白净净的身体,藕节似的胳膊和大腿,穿着红兜兜,一手执乾坤圈,一手舞红色的浑天绫,大战龙王四太子的画面充满动感。再有就梅兰芳的戏剧贵妃醉酒和天女散花。尤其是天女散花记忆犹新。一姣好女子,左手托一竹编的花蓝,右手向下洒着花朵,那姿态太美妙了。还是就是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穆桂英穿着战袍战靴,一只手扯着头上的野鸡翎,拉成一弓形,一支直直向上,稍处有一小弧形弯。穆桂英面目姣美,英气中透一种豪气。

文革中的年画就单调了。清一色的八个京剧样板戏。小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等。还龙江颂和奇袭白虎团以及智取威虎山的画面。画面中还是有女人形象好看。也有少数人家贴着十大元帅骑马的年画。也十分好看。

我们家很少贴年画。记有一年买了两年地图挂在堂屋。右边一张世界地图,左边一张中国地图。没事了,站在地图前看看,也长不少知识。

那时候堂屋的隔墙用黄泥加碎草做稔糊就,表面不太平。必须用较多的糨糊才能粘住。水烧开,将搅好的生面糊倒进去。面糊要稀,否则,出来的糨子成疙瘩难用。面糊倒进锅里,水再开就好。用刷子将糨糊抹到墙上,把年画贴上去。立即蓬荜生辉。因为打一次糨子,对联也就一并贴上了。对联年画一贴上,年的氛围马上就工烘托出来了。

年前的堂屋里很喜庆。迎门后墙上,贴着毛主席的标准像。左右两边的对联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那时节不讲平仄,以词能达意为主。毛主席像前原来摆的神龛不见了。但百姓们还是坚持着把很古老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摆在条几的正中间。没有香炉,放一只碗,碗里将绿豆黄豆用以插香。用土坯砌成的条几上除了牌位外,还放着几盒或几包用黄糙纸包好的果子包。里面包的东西以饼干为主。这是过年走亲戚的礼物。堂屋两边贴着年画。挨着年画贴着红纸黑字的:满屋吉庆,对面的墙写贴着:大吉大利。右边进里屋的门口边贴一张红纸做成的开口的套,里面插一只请贴,这说明春节期间有重要的宴会要赴,贴子客是贵客。不是老亲就是新亲,必到不可。而另一边的墙上挂着几条礼条。(猪腰窝处的肉,每条有二、三斤重。)礼条是走舅家必备的礼物。

再到院里,堂屋门框着贴着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右侧贴着报条。报条内容为:捷报新春岁次居仁堂大吉大昨财发万亿。报条左贴吉庆有余,右边贴紫气东来。大门左侧的墙上贴着:满院春光,童言无忌;对着大门口贴着迎门见喜。厨房门口贴着:入厨必须先洗手,上案切记莫多言。水缸上贴着:川流不息,锅台上贴着:小心灯火,猪圈门前贴着:六蓄兴旺猪居首,五谷丰登粮为纲。迎着院门口贴着:出门见喜。大门口的对联是:为了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低矮的民房内贴了年画,门框贴上红纸黑字的对联。给人的感觉马上不一样。年就这样的让人兴奋,让人充满了希望。


作 者 简 介

作者:刘文俊

刘文俊,笔名:居仁堂主,汉族,一九五六年生人。大专学历。本人属资深文学发烧友。曾于一九八二年与南阳一群文学爱好者成立南阳最早的文学社团《宛风文学社》,以抱团取暖,同追文学之梦。曾在《参花》《佛山文艺》《躬耕》《辽河》《小小说大世界》《快乐老人报》《作家天地》《华西都市报》《茂名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江汉商报》《作家天地》《京民文苑》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可三十余万字。现任南阳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宛风文学社》社长。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