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散文】乐悠悠:童年记忆——洗澡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286

童年记忆——洗澡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暑月的白河,清晨或傍晚洗澡的人很多。

每当散步至此,我童年在农村洗澡的场景及情趣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童年的农村生活,感受较深,满满的往事记忆犹新。自参加工作进城几十年来,从没在河里洗过澡,每次看到仰浮在白河水面上那自由自在的洗澡人,心里总是痒痒的,勾起我许多小时候洗澡的回忆。
 


我老家地处宛东一个偏僻的平原农村,儿时,家乡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村子并不大,两个生产队,近400口人,村里有五个大坑,我常常在想:坑是自然生成的或是先挖坑后建村?或是先建村后挖坑?无法考证,我的长辈的长辈们都无人所知,也没有任何传言。这种神奇自然的农村蓄水、排水系统,从没有让村内房屋受过水,水满自缢。一年四季坑里水总是满满的、清清的,可养鱼,种莲藕,村民们淘菜、洗衣服、浇菜园,家禽家畜都离不开坑里的水,可以说是坑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当然也是孩子们夏季洗澡的最好地方。坑很大,大者十亩有余,小者也有三、五亩。坑并不规则,坑边种有水蒲草、水黄瓜等水生植物,岸旁种有柳树,柳根都深扎在水中,一团一团的露着白色的须根;水面有绿绿的水浮子、水葫芦秧或水菱角,水很清,可能是这些水生植物自然净化的结果,促进了水生态的自然平衡。村北不到100米处有一条河,汇入桐河,属唐河支流。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清晰可见。水是长流水,河流经过处有不同命名,如洗澡坑、布袋潭、拐弯潭、二潭涡、白蜡渟等,为农村人洗澡提供了很好的场地。

 


那时我不知道还有澡堂、浴池、游泳池、沐浴中心和游泳衣等专用洗澡设施。我总在想,小时候经常在坑里、河里洗澡也不知算不算游泳,总觉得游泳应该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游泳要有专用的游泳池。

儿时的农村还没用上电,更没听说过有空调、电扇可以取凉。盛夏酷暑,农村人消暑纳凉主要途径是洗澡、树荫下、扇扇子、吃西瓜、喝井拔凉。有者,取盆井拔凉水,将双脚放入用以降温。
 


暑假洗澡,是农村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那时我们仅有七、八岁,家长们一下地干活,孩子们就自由了,三五成群,不约而同地凑到一起,结伴到坑塘或河里去洗澡,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我们都很清楚,不跟随大人一般不去深水区。常常一天洗几次澡,只要一跳到水里简直是如鱼得水,同村的伙伴们都光着屁股往水里钻,有时站在岸旁的柳树枝上往水里跳,水花溅得很高。那时侯我们不叫游泳,叫“凫水”。孩子们水性都很好,俯游、仰游、蛙泳、踩水、扎猛子、打扑腾、水爬叉、倒冲船等等,洗澡花样随心所欲,这些技巧我当然都会。这要问跟谁学的?无师自通!全凭儿时洗澡练就的。我们还经常在水中比赛耐力,看谁游得远,猛子扎得远,水中憋气时间长等。“捉水鸭”这个游戏最有乐趣,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分成组,先指定一方一人为鸭子,当对方去捉时,那鸭子一猛子不知钻到了何方,捉到鸭子为赢,会把他按在水里喝一口水。我们乐意玩的还有打水仗,两拨人,一边在上游,一边在下游,一句“开始”,战斗就开始了。气大的,打出的水花射在你身上、脸上,让你睁不开眼,无法攻击对方,甚至还呛水。我们在河里玩儿累了,就仰面朝天躺在水里,仰摆四叉漂在水面,河水只漫到耳朵,慢慢地顺水漂流而下,惬意地歇息歇息。想想当年,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忘记吃饭,玩得很开心。
 


有时正洗着,突然感觉脚面痒痒地,好像有小东西在啃咬着,于是悄悄地把脚抬起,呀,是小鱼哦!于是屏住呼吸,用双手轻轻地捧起,小鱼察觉了,在手心里乱撞呢!我的心也激动得砰砰乱跳,于是迅速合拢手掌,并立即抬起,跑向岸边。摊开手掌一看,狡猾的鱼儿不知何时已经逃脱了。想想那时的孩子们,是何等的开心快乐啊!
 


澡洗美了,我们开始掏螃蟹、钓黄鳝、钓青蛙,这都有技巧,就地取材,不需专用工具。有苲草的浅水区,河虾很多,用笊篱就可捞取,还有一些小白条、小鲫鱼。靠近河边的地方是扭角螺狮、河蚌的生活区,不同形状,大大小小的很多很多,一会儿功夫就能摸半萝头,有时还能摸到老鳖呢。摸回的螺狮、河蚌用开水烫一下,用锥子很容易把蚌肉挑出来,是鸭子的美食,那时没人食用。当然也常常会遇到蚂蟥(水蛭)、蚂鳖,甚至会吸到你的脚上或腿上,不要怕,用手使劲一拍就掉下来了,切记不能用手拽,否则会流很多血呀。

那时洗澡没有沐浴液、洗发液,洋碱(肥皂)、胰子(香皂)也很少用,最多用点棉油皂。洗完澡是没有浴巾擦拭的,上岸后孩子们边凉晒边用两手拍打自己的屁股,口中还振振有词:“拍、拍、拍‘马干’,你的不干我的干,我的干了真舒坦,你的不干放‘老毽’(疟疾”,看谁拍的响,看谁喊出的声音大,现在想想真有趣、真开心。这就是我曾经的童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洗完澡,孩子们还有很多快乐的项目。河东边是大队的林场,有桃园、梅子园,还有瓜园,人多有群胆,有人放哨,有人去偷摘,不管大小、生熟摘下就跑,然后分享。也有被逮个正着的,状告家长,挨个痛打。逮知了很容易,找一根长竹竿,最上边绑一根妈妈们织布时用的长竹签,竹签上粘一小疙瘩椿胶(椿树上流出的津液,很粘),看到知了,对准一捣,就粘住了,哈哈很好玩。上树捣鸟窝、掏鸟蛋、捉小鸟,这也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快乐项目。那时农村孩子们连甘蔗也没吃过,但农村的高粱地、玉米地里有很多“甜杆”(没结穗的植株),还有一种叫“甜到稍”的高粱也很甜,可大饱口福。高粱地里摸“乌梅”(高粱的一种菌类病害,不能结穗,嫩时可食用),这种口福,我们农村孩子都享受过。那时我们没听说过有冰淇淋、可口可乐、娃哈哈、爽歪歪,口渴了随便到谁家,掀开水缸,用葫芦瓢舀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个痛快,有的在洗澡的同时就直接解决了。
 


那时大人们也经常下河洗澡,他们主要在割麦后、打完场、砍罢高粱、收了玉米、打罢农药或干完其它农活收工后,也即到河里洗澡,一天也洗好几次。洗澡从夏季开始可洗到后秋,持续好几个月。

女人们晚上也洗澡,不管是在坑塘或是河流,一般都有男女界限,东坑为男,西坑为女或上游为女,下游为男,相对僻静一点,这是固定的,不能逾越。晚饭后女人们也都约定成俗的、三五成群约在一起到固定的地方去扑腾,不知她们是见水兴奋或是故意把声音抬的很高,响亮的声音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在夜空中回响。男人们都会绕道而行,不然你肯定会被她们骂得狗血喷头。可对于孩子们来说,全然是不顾这些,不管是有人无人都视而不见地光裸着身子在岸上到处乱跑。

那时没有凉鞋、线衣、T恤衫,农村娃一到夏季都是赤巴脚、光脊凉,穿一个用母亲缝制的土布短裤衩,有的连裤衩也不穿,光肚子,一夏天浑身被晒的黑黝黝。


家长们一般都禁止孩子们单独下河洗澡,一旦发现会被责骂或挨打。有的孩子们撒谎,但骗不过家长,收工后,家长们会在孩子们腿上、肚子上用指甲轻轻划一下,如果皮肤上有白色的划痕,就断定你必定洗过澡,谎言不攻自破,挨骂或挨打少不了。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童年往事,既心酸又感叹,但在河里那尽情洗澡的快乐情景,刻骨铭心,难以忘记,时常想起……。


回首岁月,童年最美的快乐,只留下遗憾。现在的农村的孩子好象都成了旱鸭子,像我们过去在河里怡然自得洗澡的往事他们一无所知。春节回老家,农村萧条的景象让人怅然若失,村内的五个大坑早已淤塞了,甚至盖上了房子。村北的小河早已断流,两岸的绿树也已经不复存在,河旁大片的湿地也早被开成了农田,河里偶有一些流水也全是黑黑的污水,不能利用。村里孩子洗澡的场地早已荡然无存,他们哪里知道水中洗澡的乐趣呀。我不禁叹息,那自然生态美丽的农村家园,正遭遇严重破坏,农民们生存空间面临严重威胁,那清澈见底的河流何时能够再现?!

作 者 简 介

作者:乐悠悠

乐悠悠,实名陈明道,男,南阳市人,公务员,高级农艺师,已退休。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农民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研究、培训与管理;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标兵”、“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河南好人”、“南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郑江涛    刘  娜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团队:赵红俊 范荣振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陈朝晖 肖绍柱 贺保双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