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散文】江志锋:古镇酸菜情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302

古镇酸菜情

河南淅川     江志锋

1

说我是吃着古镇的酸菜长大的一点也不夸张。

在我的家乡一一豫西南边陲古镇荆紫关,历来就有酿制酸菜,吃酸菜的传统和习惯。酸菜具有开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一种菜品。


在我的出生地上梅池村,酸菜对于人们的生活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这里山高林密,土地贫瘠,经济困滞,交通闭塞。到镇上赶集要走三十多里的崎岖山路。所谓“羊肠小路连跳涧,返时登高歩步艰。眼前常常疑无路,转过山嘴又重天”。想买点日用品非常艰难。尤其是到了冬天,场光地净,叶落草枯,就算有钱(事实上也没钱)也无处买去。吃菜问题历来是人们的一大难题。因为酸菜具有取材广泛,制作简便,低温下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所以便成了那时侯当地人们过冬的主菜。从我记事起就常听大人们说,荆紫关有三大宝:酸菜,红薯,龙须草。在那“半年瓜菜半年粮"的年代,酸菜的确为当地人的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酸菜的制作非常简便。首先将青菜洗净,然后放进开水锅中轻轻焯一下,捞出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罐里,上面放点酸菜引子,压实后上面再压块石头防止它漂浮,盖上盖子。两三天后就成了酸溜溜的酸菜了。如果要是量大,长时间保存就用较大的缸,而且不需再放酸菜引子。
      
制作酸菜的原料很广。白菜叶,莴苣叶,芹菜叶,红暮叶等,甚至一些野菜都可以用来酿制酸菜。但最能代表当地酸菜特点的是当地的一种“辣菜"。用它制作的酸菜酸得纯正,温和,酸中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还有一股芥沫似的微辣味直冲鼻腔。闻着这种酸菜你就会食欲大增。比如用白菜叶制成的酸菜,它酸得单调透烈,直把你的牙齿酸倒,而且缺少辣菜那种独有的香味。但那时生产队的地都用来种了粮食作物,分给各户的菜地很少,不可能大量种植辣菜。对当地人来说,最廉价,最易获取的莫过于红薯叶了。它不用买,也不用自己种,生产队的红薯地满山都是。但你绝对不能私自去采,只有等到挖红薯时统一采摘。
   
  
每当秋末冬初挖红薯时,只等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各家各户同时行动去采红薯叶,谁釆的归谁。人们争先恐后,男女老少齐上阵。人口多的家庭都要准备三四缸这样的过冬菜,再配上少量的萝卜,白菜等所谓“细菜",整个冬天的吃菜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每当此时就是母亲最忙最累的时侯。我家人口多,酿制酸菜的任务自然就重。白天母亲和我们一起上地采红薯叶,晚上忙完家务我们都睡了,只有母亲借着昏黄的灯光,将当天采的红薯叶除去杂质,洗净……第二天早上满满一大缸“准酸菜″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她疲惫的眼神里我知道母亲又是一夜未眠。
      
酸菜的吃法也很多。可以炒着吃,凉拌着吃,也可以作包子馅,还可以作各种汤菜的配料。无论咋吃我都喜欢,也没把它吃夠。尤其当你身体有恙,没有食欲时,如果弄盘好酸菜或者端碗酸菜面条,你一定会胃口大开。
     
 
后来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也吃过外地的酸菜。但它们都无法与古镇家乡的酸菜相比。在郑州我曾试着用家乡的方法酿制过酸菜,还真也酸了。但那味道与老家酸菜比差得太远了。所以我每次回古镇老家,吃饭时都会点名要酸菜,什么酸菜炒牛肉,酸菜肚丝汤,酸菜面条等等。离开古镇时我还会想法弄点酸菜带上。平日里如有亲戚朋友来郑州,我也会托他们带点家乡的酸菜。
 
      
如今,酸菜早已不再是家乡餐桌上的主菜了,但它作为当地的一种土特产,一种上佳的调节味口的菜品,依然受到当地人们的青睐。远方的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荆紫关旅游,一定要尝一尝荆紫关的酸菜,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它的。
      
古镇的酸菜,记录着我童年生活的痕迹,古镇的酸菜,承载着我对家乡的记忆,思念和一份不舍之情。

作 者 简 介

作者:江志锋

江志锋,淅川县荆紫关人,淅川县作家协会会员,荆紫关诗词学会秘书长。喜欢散文和诗词。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郑江涛  刘  娜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团队:赵红俊 范荣振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陈朝晖 肖绍柱 贺保双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