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宋守静:何时梦才醒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502】

何时梦才醒

河南郑州    宋守静

节后刚到单位报到,就被局里分配到区里一个社区帮助疫情卡口工作。对于刚到地方工作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好奇,自己也计划通过这段时间疫情卡口,了解我国最基层组织的基本结构、工作情况和面临困难问题。
        
我分配的卡口时间是每天上午8点到12点,我早上七点五十到达小区的时候,只看见一名保安孤零零地站在大门口,间隔两三分钟就会有人员随意进出。我顿时大吃一惊,这与看到的央视新闻、了解的当地政府严管要求画面格格不入,我几乎认为这是一种幻觉,然而事实是那么的残酷和无情,它真实的出现在我眼前。中央的三令五申、各地的追责问责在这个背街小区没有荡起任何涟漪,我对社区工作充满了否定的心态。
     

 
执勤空闲期间我与一名老党员志愿者聊天,初步了解了小区的基本概况,这个小区是八十年代初建设的,共8栋楼600户人家,由于建造时间早,目前小区没有通天然气和暖气,居住人员主要是老人和外来租房人员。外来租房人员中,既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省内基本涵盖到各地市,哪些是节日没走的哪些是节后归来的,谁都说不清道不明。人员的职业多数是企业员工、环卫工人、保安、商场售货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等。一位社区服务的大妈说:“我们小区是全市最复杂、最难管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八点钟我们从市和区抽调来帮助卡口的人员正式上岗,当要求外出人员出示出入证时,他(她)们露出迷茫的眼神问到:“啥是出入证我们没听说,我们在这生活了一辈子要啥出入证”,言语之间感觉到我们这些人好像没事找事似的。社区服务人员接过话说,每个楼门口不是都张贴通知了吗?他们尴尬的解释说我没有注意到。而后,接二连三的外出人员基本都是同一个问题,社区安排专人按程序现场给他们办理出入证。
        
到了八点半外出人员逐渐进入高峰期,有买燃气的、有买菜的、有买米面油的、有上班的、有遛狗的、有接人的、有跑快递的,四个小时内大概出去近三百人,对每个外出人员我们给他讲疫情形势、危害和政府要求,苦口婆心劝说尽量减少外出,但从他们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仿佛此事离他们相隔万里。一阵阵悲愤哀伤的情绪冲击着我的心扉,眼前浮现出鲁迅笔下吃着带血馒头的人们、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帮助抱薪的百姓。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个别年龄大身体不好的老大爷,走起路来一摇三晃,感觉随时都有摔倒的可能,但个人强烈要求到外面走一走;上级要求一家只出去一个人,而一些年轻的小两口出去买菜,说什么一个人拿不动,真不知他买的是“铁白菜”还是“钢萝卜”;还有个别比较奇葩的人,一会买点面条、一会买点馒头、一会买点菜,一上午时间找各种理由出去两三次,不让出去就成群结队站在大门口,那种不怕死的劲头让你吓得心惊肉跳,在她们眼里疫情就是那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
        
进小区人员更是形形色色,有说上夜班回来的,却开不出单位证明;有的没有任何证件,却强行要求进入,否则说工作人员没人性让自己受冻;有的测体温偏高的,说走路走多了导致体温升高;有购物回来的让测量体温,却拒绝配合;有的刚从外地回来,却相互打掩护说春节没回去;有的趁人多时,浑水摸鱼企图偷偷进入等等,好似人间剧幕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
        
面对自己辖区内的居民,这些社区工作人员实属不易,通过我四天的观察,他们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受了委屈悄悄把泪往肚里咽,面对别人的训斥却还笑脸相迎,对居民的无理要求自己却默默帮助承担,没有白天黑夜的做着服务、解释、化解和帮困工作,而自己的家庭近在咫尺却无法顾及,有的从初一一直工作到现在,而我却误解他们,从内心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愧疚。
        


经过几天规范化管理,小区秩序逐步得到规范,但离完全隔断疫情还有一定差距,病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麻木不仁。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切实唤醒假装沉睡的人们,让他们自觉恢复人类的良知,产生对生命敬畏的心里。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中华儿女戮力同心、携手共进,没有跨不过去的高山、没有跃不过去的大河,更没有打不败的瘟疫!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