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0-07-14

(1)结构构成的核心要素——重心

我们练字,首先要去理解和明白字的原理,而不是苦记每个字的行迹。如若此做,一字一法去练习几年光阴肯定不够了!

那么,汉字有那么多的结构类型:左右、上下、包围、独体等等,但它们都离不开一个很重要也被我们常忽视的关注要素——重心。然而重心绝大数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玄学。

今天带各位家长通过此文能够初步学会自己分析字体的重心,思考什么才是合适书写的结构。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是教育的核心。

重心这个词源于物理学,比如下图一块正方形的木板除去复杂因素,它的重心应该就在其中心位置。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把正方形木板换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时,左右上下不在均等,它的重心在哪里呢?我们可使用最简单的方式,伸出一个指头将木板放于指尖处直至木板可以平衡、稳定的平衡住,那里就是木板的重心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此分析,重心的作用在于使木板获得平衡支撑的点,即重心位置=平衡点。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当字体结构围绕重心布局也就产生了美感。我们总不能每一次都凭借感官或木匠进行重心的定位,下面会借助一些科学的方式解释如何更科学的寻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2)如何轻松找出重心点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来看这个天平,假设左右球质量相等,秤杆等长的情况下,C点应该是其重心点。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果右侧球质量大于左侧的情况,重点会像偏重一方倾斜。由此可总结出结论①:物体的重心会像质量更大的一方倾斜。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果延长AC间的距离,可弥补一部分A球质量小于B的部分,使得重心稍微向A册偏移。由此可得出结论②:重心位置也会受到距离的影响。(重心、长短等和字的结构关系稍后会讲到)

大家既然明白了重心的原理,可以试着找出下图的重心位置哦!这不是数学课,只是为了通过最直白的方式让大家理解,只需记住刚才的两条规则就可大概知道重心所在位置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3)何为字的重心

我们可以把刚刚通过物理小知识分析得出的结果类比到书法当中,重量或质量相当于书法当中笔画的分量(笔画多,分量重、笔画长,分量重、笔画粗,分量重),所以,在字体中重心位置也会向体积大质量大的部分偏移,那么质量小的部分为了弥补质量差显得平衡会通过长笔画等方式进行弥补。理解重心的关键,不在于纠结重心在哪个点,而在于把握平衡的思想,使得不规则的字型结构书写的美观、合理。

比如,由字的重心位置在哪里呢?左右拆分去看的话重心应该在笔画“竖”上,上下去看,下方的“田”会比上面的短竖略重,所以重心应在中线下方的某一点上。又如“士”与“土”,“士”字重心应在中线上方、“土”字重心应在中线下方,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书法重心的三要素:①笔画分量(重心偏向大的一侧)②笔画距离(重心偏向距离近的一侧)③笔画斜度(重心偏向天平低的一侧)

(4)书法重心的两个层面:常态与私意

通过刚才的方式我们可以分析知道每个字的重心大概位置,比如“握”字重心在右侧是书法中的常态,但是如若我把左侧写大 右侧写小就定义错吗?当然不是,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也就造成了最终书写的结果不同,下面拿几位书法家的“引”字进行对比。其中启功和王羲之属于常态,张即之的笔画“竖”进行了强调,这还需要结合这个字在整个书写内容中的角色分量进行分析,在此不做过多分析,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需要先看看字体的重心,然后思考如何做到平衡最重要,而不是直接拿来字体进行临摹。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姜夔的《续书谱》也说道:

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

天然不齐,就是指字的固有属性都不一样。注意!我们看姜夔提出的四点属性是什么?长短、大小,不正是我们说的分量吗?斜正,不正是我们说的斜度吗?疏密,不正是我们说的距离吗?(距离紧就是密,距离松就是疏)分量、距离、斜度,巧了,就是我们推理出的重心的三要素。

谓如“東”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姜夔接着解释道。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其实对于初学者,建议保持老师或者临摹帖子的常态进行临摹学习,熟练掌握之后在加入自己的私意。姜夔的“画多者瘦,少者宜肥”则笔画多少的字体如何能写得更有美感、保持平台状态,当然无法一概而论,我们还需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5)紧凑与舒展

稍微学过书法的人应该知道,字与字不能写的一般大。比如“日本”这个组词,日要写小,而本要写的大一些。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果把两个字写的一般大,则显得死板、不自然。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但是,为何如此呢?身边练字友人也是回答“不就是这样嘛”“这样更舒服”“就这样的”,经过我的一些研究发现其实是由于两个字的笔画方向不同导致的。

“方向是线的灵魂,线是方向的外化。”(史春珊《现代形式构图原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上图,很明显的,“日”字偏封闭、内收的,而“本”字则偏开放、伸展的。这也就能解释的通为何类似“口”“日”“田”等出现在某个字中,要书写的紧凑,而“子”“予”“羊”等出现在某个字中时则要伸展的原因了。

(6)初级实战分析之留白过大

6.1“戈”与“盏”字书写--分布均匀、重心明显

如果单独写戈字,下图这样没什么问题。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但是如果写盏字时,上部分的戈向上图一样写就很别扭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如果我们通过重心方式去分析盏字,发现很难找出一个平衡点或者重心位置。因为戈和皿太过于分散了!那么,我们常听到的太分散了,不就是重心不集中的意思吗?然后重心不集中导致了左侧的大部分留白,硬生生将字体分成了2块。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修正后的盏字,重心大致可以看到在戈的下半部分处。其实,在说明白一些,书法字体的规则都是人为总结出来的,但是核心离不开刚才总结的重心、匀称、相等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从以下诗句中得到印证。

王羲之《笔势论》云: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欧阳询《八诀》云:四面停匀,八边俱备。

项穆《书法雅言》云: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

蒋和《书法正宗》云:布白停匀,一气贯注。

当我们用散点图去说明以上论点的时候,就显得很明了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6.2 “载”字书写

各位可以看看这个初学者写的载字有没有什么问题?感觉哪里不舒服呢?我们去分析的时候一定抛开以往的公式,根据上面的重心、匀称、相等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自我分析,因为这才是一个把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过程。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是不是发现,下面的空间留白过于大了,字体写的太分散了呢?一个问题是“車”太小,一个问题是“斜钩”太往外撇导致字体一分为二了。欧阳询说“四面停匀,八边俱备”,也有人说“八边俱满”,这个字就是下边没有满,空了,前面的“盏”字则是左边没有满。正确写法如下。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7)初级实战分析之平行等距

这里的平行等距不单单代表某个字里的书写技巧,而是能涵盖大部分字的书写方式。欧阳询《八诀》所谓 “调匀笔画”是说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大致相等这样才“匀”。如果字的固有属性允许对称,就一定要对称起来。既然对称,那么字的重心就在中线,因为左右两边量相等。匀称的本质就是相等。举例如“青”“余”字等等。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明代赵宧光《寒山帚谈》云:写左,着念在右;写右,着念在左。左右着念的目的,自然是求左右相称。做到有笔画的地方称,无笔画的地方匀,字就有了秩序,有了安排,不再是瞎写。如“主”、“卞”、“高”、“帝”等,都是可以对称的字,最上面的点千万要对准中线,不然的话就是“重心歪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历来都说欧阳询的字“法度谨严”,怎么个 “法度”,又“谨严”到什么样子?只要你意识到 “均”,就能看出一些内味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8)结构进阶——如何打破匀称

到这,一定会有人和我辩论。如果按照你这么讲,“青”这个字写得横平竖直能拿尺子比直一点都不好看啊!我不要写左边这种,我要写右边的怎么办呢?匀称,只是书法结构中的入门技巧初级阶段,当熟练掌握了初级阶段后,要学会在正确的结构下进行一些笔画的书写变化,打破匀称。为何很多武学小说练到最高境界需要忘记所有招式,见招拆招呢?这也是我不希望各位进行死记硬背的原因,灵活运用才是王道!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9)如何做到不匀称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我们首先看上面这个图,并非没有章法的打破匀称,有紧有松且有明确的字体重心存在。事实上,不匀称才是字的“真态”,汉字个个不同,没必要强求所有字都相等。对一个字而言,也没必要强求左右必须相等,上下必须相等。我们时常看到很多书法家写的字是歪歪斜斜的并非他们不会写字哦!

明代费瀛《大书长语》中有一章“真态”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匾榜大字,固贵绵密匀称。亦有以不称为称者,要各尽字之真态,而弗以己意参焉。他举了一个例子。

杭之凤山门外有坊曰“萬松”,“萬”字四面停匀,八边俱满,“松”字以“公”附“木”,公短而木长,不牵强求其必称,自是端稳腴润,分看固好,合看亦好。他说“松”字以“公”附“木”,公短而木长,分开看和合起来看都非常好看。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重心偏破除了相等,只要不是偏得太过分,在基本相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不相等,字才不死板。问题是,重心偏向哪边比较好呢?均匀对称我们知道重心肯定在中线,那不均匀对称,重心在哪呢?有规律吗?多数情况下:

1. 重心在中间聚拢,优于重心四散

2. 重心偏上,优于重心偏下

3. 重心偏右,优于重心偏左

9.1 重心在中间聚拢,优于重心四散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在书法术语中,这叫“中宫收紧”。

《书法三昧》云:凡四方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清代苏惇元《论书浅语》云:结构之法,须四围笔势向中环拱,则字紧结不散漫。

启功谈结体时说: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这里启功说得最透彻,一个字,不能所有地方都死守匀称(当然也不能完全没有匀称),要向内、向外打破匀称。向内,中心部位笔画紧凑。向外,能扩展的笔画向四方扩展。有匀称,有打破匀称,整个字层次就丰富了,必然好看,必然!

举个“故”字。电脑字很均,这是初级的好看,没意思,右边启功写的,中间收紧,四周放开,重心向中间聚拢,整个字精神了许多。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我们看赵孟頫的一个“潔”字和启功的“潔”字对比。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这是典型的均匀化处理,上下、左右几乎严格等分,近于死板。我们看启功的写法。启功明显意识到,各部分不应等匀,笔画分布向中间靠拢,内紧外松,重心在中间聚集。所谓“中宫收紧”,就是整个字重心归拢到一块去,归拢到大致中间去,字才紧结不散漫。

对于“和”字,右边的“口”,要对准左侧“禾”的重心,这样左右便照应起来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再如“袖”字,左侧重心在哪,右侧重心在哪,读者应该能判断出来了吧?合到一起时,重心归拢到一块去。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字写得松散,是初学者几乎必犯的毛病。请一定一定多练收紧,有意识把字的各部件“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中心紧凑,四方扩展,有时也称,聚散、疏密、紧松、收放等,都一回事,本质就是破除均匀。很多人会问:单个字写起来还行,多个字排在一起,就显得很乱,怎么治?看下这张图,有思路了吗?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在设计中,左侧叫做“边线对齐”,右侧叫做“居中对齐”,平移到书法中我们会有“重心对齐”这个理论。

9.2 重心偏上,优于重心偏下

比如“重”字,它上下都有横,我们默认了把上面的横写长,那如果下面的横写长呢?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所以当存在选择性时,要选择重心偏上才好看。“十”字,把竖拉长,其实是把字的重心上移,整个字比完全均匀更好看。类似的“中”、“申”、“耳”等都是这样。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9.3 重心偏右,优于重心偏左

还是“重”字,如果想打破特别对称的状态,可以选择将长横向左延伸(整个字重心偏右)或向右延伸(整个字重心偏左)。我们发现:重心偏右比偏左好看。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人”字,撇弱捺强,就是重心偏右,撇强捺弱,一定很丑(也不是绝对,高手能重心偏左也好看,初学者先别管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才”字的竖钩若放在横的中间,则整体重心偏左,放在横的右侧,则整体重心偏右。很显然,偏右比偏左好看。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偏右比偏左好看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符合心理学原理推出的先小后大的节奏。重心偏右最简单的模型是“十”字,当竖画放在横的中间时,整个字大致对称,但稍显死板,把竖放在右边,重心右移就灵动一些。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最后来看一个“军”字,能看到重心偏右偏上了吗?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当然,有些字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左重右轻(如“劉”),或必须下重上轻(如“盂”),那就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强求重心偏右偏上。比如“和”字是重心偏左,并不是重心偏右,因为字的固有属性决定了“禾”要写大,“口”要写小,优先尊重真态,还记得吗?重心偏左也是好的,总要优于彻底均匀。前面费瀛所举的“松”字,便是这样。不过,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是:有重心一定比没重心好,打破匀称一定比绝对匀称好。

我们来看王羲之的名作《快雪时晴帖》。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王羲之手段高超,距离紧往往紧到极致,笔画纠缠在一起,聚成了“色块”,重心格外明了。这并不是什么败笔失误,而是高手所为,加深字的层次感,让墨色有层级的变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来看看乾隆皇帝的临本。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这件临作,比王羲之的单薄太多,徒得字形,失去了原作的风采。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很明显,乾隆把王羲之的优点一一剔除,把有重心处理成了没重心。均匀、普通、寻常、没味道。而王羲之真正到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

(10)重心的最终篇章——平衡

我们前面说的相等,只是初级的平衡,高级的平衡不是静态的相等,而是动态的。

陈振濂《书法美学》讲:汉字平衡是秤的原理,不是天平的原理。那我们前面说要求均等,后面又要求不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姚孟起的解释说均是立法,是稳定,是根基;不均是取势,是突破,是生动。前面讲中宫收紧时,启功的那句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

举几个最简单的字。“三”、“上”、“七”。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三”字如果中间的横放在上下两横的正中间,这是均匀,如果破除均匀,势必要把中横上移或下移。往哪移好呢?下面的横最长,分量重,如果中横往下移,分量更重了。只有中横往上移,上面两横紧凑,方能平衡掉下面的长横。

“上”字同样,底下的横很长,上面的短横就要上移,以取得平衡,如果短横下移,重心就彻底偏向下方了。前面说过,重心偏上比较好看。

“七”字,竖弯钩的特性决定了整个字重心必然偏右,为了取得平衡,就要把横倾斜起来。

最后我们来看刚才的“戈”字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很容易判断它的重心是偏右的,因为大多数笔画都分布在右边。然而这个字并不完美,因为重心完全靠右,是静态的。横向左下倾斜后,和右下倾斜的斜钩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前文已得出重心三要素:分量、距离、斜度,我们调节字的平衡,无外乎就是来回摆弄这三样。

10.1 通过分量调节平衡

姜夔说的“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启功的这三个字,都是通过把左侧写粗来调节平衡。不止单字,章法上也需要调节各字的分量,这就不多说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10.2 通过距离调节平衡

前面说过,相同分量下,重心偏向距离紧的一侧,如果分量更改不了,那就压缩空白,使笔画更紧凑,以求得平衡。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10.3 通过斜度调节平衡

王羲之《丧乱帖》的“毒”字,上半部重心偏左,下半部重心偏右,注意最后的长横并没有太倾斜,这同样是通过“斜度”求得平衡。如果最后的这个横斜得比较厉害,整个字就不稳了。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作为对比,我们看王献之的一个“毒”字,最后的长横就可以倾斜得很厉害,因为其它笔画比较正。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好了,谈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全文的知识点。

原来它才是经常练字却写不好的原因

总结成为一句大白话,学会走路,开始跑步,跑出花样,跑出成绩。望各位都能合适自己的书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