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作文库 2020-07-14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津津乐道、德高望重”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3.背诵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栀子花 幽静 俯身凝望 瀑布 陡峭 蕴含 津津乐道

二、合作交流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后题一: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二)读后交流,梳理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2.细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语句,进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过度: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古桥。

1.作者为什么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老桥?(因为在作者的眼中老桥就如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2.老桥的“德高望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读第三段,找关键句子。

1)时间长,望重。从“岁月悠悠”这个词可以理解到也许老桥站的时间不止几百年也许时间更长,所以它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名望。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唯有你依然如旧。”

3)总结:这一弓腰、一俯身就是几百年啊,这几百年中,桥上的人(悲欢离合),水中的鱼(由小鱼长成大鱼),空中的月(有阴晴圆缺),都不断的变化着、更新着。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4)指导读。

(二)树林里。

1.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2.自由读句体会。抓“知己”“人树相融”

3.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清凉的山泉回答道:______    ____。”

四、拓展延伸

(一)体验:

1.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2.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二)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热爱自然(情)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