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的电视剧《围城》为什么被称为“民国剧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7-14

1990年,导演黄蜀芹在拍摄电视剧《围城》时,为了保持钱钟书先生原著小说独有的语言风格,运用了旁白等电视艺术手段。但是,她知道,电视剧与小说不同,是要创造出吸引人的视觉形象。因此,她着力于真实地重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代氛围和环境。为了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她严格要求美工、化妆、服装、道具设计等各个部门在极致中追求完美效果。

黄蜀芹与陈道明在拍摄现场

《围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此,黄蜀芹要求,房间的摆设要注重它的木质感:苏文纨的家要用深色的木质感来营造富丽豪华,唐小姐的家要用白色的木质感来表现干净洋气。特别值得一提全剧开头的一艘海轮,不仅里面房间设计都是木质结构,船上的甲板也必须是木质的,必须要体现法国邮轮的潮流气息。

围城剧照

据统计,《围城》10集戏,总共370多场,有120多个场景,仅交通工具就有飞机、火车、远洋海轮、铁皮江轮、老爷长途汽车、各种30年代的轿车、电车、人力车,甚至小木船、小舢板和独轮车,几乎集合了30年代所有的交通工具。为了突出时代感,化妆造型部门翻阅了大量旧上海的画报,给72个角色分别设计了多种造型,所有的群众场面都是经过仔细的设计和排练,仅逃难一场戏就动用了800人。

导演黄蜀芹

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摄制组又开创先河,组织全体创作人员,包括演员,在一起集中一个星期,专门讨论剧本。要知道,文学名著上电视,最难的是让荧屏形象与观众的文学想象相吻合,如何才能避免演员们背上“演名著”的包袱,从而保留每个演员应有的灵性。黄蜀芹一反常态,不做导演阐述,强调演员的游戏感,给演员们非常宽松的创作状态。

《围城》拍摄现场

黄蜀芹称她的导演思路就是要用一池活水养一池活鱼。一池活水自然就是真实的场景和道具,而活鱼自然强调的就是演员的灵性。对于人物的塑造,黄蜀芹写了很多笔记和案头,但是她都没有阐述出来,她不希望在启发的同时限制了演员们的想象。

方鸿渐

陈道明刚开始也找不到感觉,拍了一个月才渐渐入戏。为演好方鸿渐这个角色,陈道明苦练沪普话(上海普通话),两个月成功减肥25斤。在表演上他用了“一惊一乍”表演法,总是神情落寞地游离于周边环境,每被旁人问到和提及,都是先吃一惊,才回过神来。这制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也在不断深化人物性格:方鸿渐永远是个尴尬的局外人。

不仅如此,出于对钱钟书先生的敬意,电视剧《围城》的所有拍摄都非常认真,在当时,《围城》还采用了电影化的双机拍摄,全剧总共十集,每一集差不多要拍十天,十集戏就拍摄了整整三个月。

苏文纨

看过电视剧《围城》的,谁会不记得那个最后走在寒风中的方鸿渐,会不记得那个高傲做作的苏文纨,不记得那个尖酸虚伪的李梅亭,以至于观众在看完电视剧之后就会觉得,陈道明就是方鸿渐,吕丽萍就是孙柔嘉,甚至葛优就是不折不扣的李梅亭

李梅亭

黄蜀芹拍摄《围城》的时候,正是中国影视界观念大变革的年月。这些变革包括:离弃戏剧性,强调影像效果,鄙视叙事,追求画面造型,反对性格塑造,追求不表演的表演。师从谢晋导演的黄蜀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现实主义的美学理想。她认为,视觉造型的大突破必须肯定,但是也要注重刻画人物个性,重视演员的魅力,她要让真诚与激情在银屏上大放光彩。黄蜀芹坚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陈道明也说过,如果放在浮躁的今天,“《围城》根本没法拍,拍了也没有人看”。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