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礼有规范文本吗?丧事活动有啥参照标准吗?

 文明苑 2020-07-14
丧礼有规范文本吗?丧事活动有啥参照标准吗?

当然有!

丧事活动的起源非常久远,考古发掘证明,早在1.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状态的山顶洞人已经有丧葬仪式。西周立国之后,丧礼已经相当完备。春秋时期,儒家对丧礼进行整理和规范,形成“三年丧”的丧礼制度。汉代以孝治天下,丧礼规定十分严格。唐代丧礼入律法,宋元明清沿袭唐制。总体上说,中华文明几千年,文化传承或者说文明传承变化最小的就是丧礼。从春秋开始,至迟到民国时期,丧事礼仪和习俗,包括丧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没有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在意识形态上构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丧礼被视为封建迷信,予以禁止。但因为丧礼表达的是人们家庭血缘等最基本的人文情感,所以在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由于没有政府政策层面的强制制度和统一要求,丧礼在各地的传承操作极为混乱,亟待规范。

丧礼涉及祖宗文化,涉及民族传统,涉及孝道伦理,涉及家庭社会关系,在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层面不可或缺,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可以继承。但各地习俗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各有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互相不服甚至相互诋毁,就坏了。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标准来参照,把它作为规范依据,这就需要丧礼的规范文本。

丧礼有规范文本吗?当然有!

丧礼最为重要的规范文本就是《仪礼》。《仪礼》是最经典最完善的礼仪文本,中华民族是仪礼之邦,《仪礼》就是最核心的文本依据。《仪礼》有四篇是讲丧礼的,包括《仪礼--士丧礼》、《仪礼--士虞礼》、《仪礼--既夕礼》、《仪礼--丧服》。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再到宋元明清,《仪礼》一直是丧事活动遵照执行的最为重要的规范文本。

在先秦文献中,《仪礼》的成书是较早的,古文文本本身较为难懂,个人觉得仅次于《尚书》和《周易》,可以结合汉代郑玄的注和唐代贾公彦的疏来读,也有白话译本可供参阅。

《礼记》也是丧礼的规范文本。《礼记》是儒家弟子学习《仪礼》的研读笔录或心得体会,虽有个人的发挥,但讲的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仪礼》是《礼记》的蓝本,但《礼记》有许多细节上的礼仪要求,《仪礼》上没有。《礼记》涉及丧礼的篇章有:《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

《朱子家礼--丧礼》也是丧礼的规范文本。南宋朱熹以《仪礼》为蓝本,结合当时实际,归结形成民众化的丧礼制度,作为丧事活动的参照标准和规范依据。明清两朝,《仪礼》和《朱子家礼》是官方给定的礼仪操作的规范文本。

还有唐开元礼、宋政和礼、明会典等,也是丧礼的规范文本。

家庭家族中,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机关单位中,相对喜欢给人帮忙的友善人士;基层社会中,村镇领导管理人员;等,包括丧事给人支事办事的,一定要看看这些规范文本,不要听风是雨,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拾人牙慧。现在信息很发达,没有书籍文本的,在网络上百度一下就行了。

你看过了,心里就有底了,就知道怎么操作了,也就晓得谁对谁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