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常说的“存心养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高云淡书客 2020-07-14

告子篇

孟轲1分钟前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牛山是当时齐国境内的一座山,原本是绿木葱葱的,但因为地处齐国郊野,百姓为了方便生火便都跑到山上去砍伐树木,结果山上的木头很快都被砍光,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山头。

后来人们看到光秃秃的山头,便以为牛山原本就不会生长树木。

孟子说牛山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全因为人们的砍伐和放牧,并非牛山本来就不会生长树木,山林原本的特性并非如此。

孟子借此引申道:“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他说人便跟山的道理一样,人原本怎么会没有仁义之心呢?之所以后天显现不出仁义之心,全是因为后天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上次我们提到过孟子虽然在后天因素对本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与告子的观点相似,但孟子与告子的观点还是有所不同。

告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无善无不善的自然呈现,随着后天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性是会有所改变的。

而孟子否认后天因素会改变本性,认为不论外界因素如何影响,在人本性的本源处始终有一个永恒的真本性,这个真本性是绝对不变的。

就好比百姓砍伐山林,虽然山林会因砍伐而变秃,但山林本身能够自然生长树木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只要放任山林自然生长,一段时间后山林便又会恢复绿木葱葱的原本样貌。

所以基于这种观点,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不论是圣人、愚人还是普通人,那个仁义的真本性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圣人能够时刻保持仁义的本性,而其它人则不行。

所以紧接着孟子便开始给我们探讨找回本性的法门。他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这句话其实就为我们道出儒家存心养性法门的核心。

首先什么是“平旦之气”?

平旦就是将日夜平分两半,日与夜交替的那一刻,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零点。

这一刻白天刚刚结束,夜晚还没有开始,是一个既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夜晚的短暂的停顿时刻,这个停顿就是“息”。

孟子为什么要特意强调这一个时刻呢?

因为这一刻处在日夜的中间,是一个阴阳绝对平衡的时刻,此时人的心境最容易达到无善无恶、无思无虑的绝对空灵,而这种空灵的状态就是“平旦之气”。

人如果能够把握住每日的平旦之息,在每天的这个时刻都将自己的心清空,回归无思无虑的空灵状态,并将这种状态保持住,用心去存养,那么也就能渐渐洞见真正的本性了,这就是儒家一直在强调的存心养性,这其实可以算得上一种心法。

之后孟子讲:“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为禽兽不远矣。”

如果在这日夜的交替时刻人没有让心回归那种无善无恶的空灵,那么夜气就难以存养,时间久了人的本性彻底被掩盖,便如同禽兽一般了。

我们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人和事,时刻都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好比百姓们每日都在砍伐树木。

但如果人们能够每天在这个时刻清空自己的思虑,用心去存养心性,在这种静中去扭转掉白天所沾染的习气

那么就好比给与了山林复苏的机会,让山林依照本来的特性恢复原本的绿木葱葱。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感觉到,有的时候我们遇到烦心事,到了晚上还是想不开,心里总是惦记着,结果第二天心情会非常不好。

而如果睡前能够静静的坐一会,把心放空,第二天醒来整个人的精神便如同电脑重启系统一样,正能量很强,很多事情也就能想开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之后总结:“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不论是山林树木,还是纯良本性,只要用心去养,那么无物不长。而相反,如果我们没有用心去养,那么很容易便会失去。

孟子还引用了孔子的话,“操则存,舍则亡”,操就是时时刻刻去操心,念念不忘的存养。所以道理非常简单,把握住“操”,那么便能成长,能够提升修养。

人只要有了一个去存心养性的念头,那么跟随着这个念头坚持去努力,那么自然也就时时刻刻都在下存养的功夫。

而人一旦进入这种自我完善的正向循环,其实便已经是摸到了真正的本性,因为向善,本身就是本性的本能发用。

而相反,存养的功夫只要有一丝放松,那么之前的功夫与修养也就全完了。

比如有的人平日里修养还不错,但突然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本来应该分析解决,结果情绪上来了,就索性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吧!”

这情绪一起便又掉回嗔怒的习气中去,把之前存养的“平旦之气”全给“舍”了。而有这一“舍”,所有的修养也就全完了,这都是我们平日里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孟子位列“亚圣”其实真的当之无愧,前面我们看孟子用诡辩术批判告子,还总质疑孟子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这实乃是误会了孟子。

孟子这套存养心性的法门是实打实的真功夫、真修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